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佛學心理學1-3:心的分類:心王與心所,六識八識,是誰在輪回?

2024-06-11文化

(根據慈誠羅珠堪布講座錄音整理,為方便閱讀做書面最佳化處理如標點、分段、並加上標題、背景知識備註,未經堪布本人同意和校對,請知悉。上一節講述心的力量,心可以轉變身體等,本節內容是心是什麽樣子的?心的分類與結構)

我是給大家介紹佛學的心理學的,首先說明,並不是學了佛學的心理學就變成佛學徒了,學了佛學的心理學並不等於就是學佛了。

比如說,當前西方非常流行禪修(冥想),各行各業的人們都非常重視,都在學、都在修,禪修雖然是佛學的方法和傳統,但是,學禪修的人不一定都是佛學徒,因為大家都需要健康的心理,禪修裏有非常好的方法,那麽,人們只是用這個方法而已,而信佛或不信,是另外的一回事。

佛學心理學有什麽樣的分類?主要有心王和心所兩大類。

心王,是起到主要作用的部份,叫心王;次要的、附屬的叫做心所。

心王和心所是佛學的術語,心理學裏面沒有這樣的詞,大乘和小乘,顯宗和密宗,南傳和北傳等所有的佛學都是用這兩個詞的。

首先,心王是什麽?在不同的派別中認識有所不同,以下分別介紹。

第一種分類是「六識」說,心王可以分六個不同的部份,叫作六識(眼、耳、鼻、舌、身、意)

第一,眼識,即我們的眼睛感知外面的世界,眼睛能看到外在的客觀事物,物體表面反射的光照進人的視網膜和晶狀體,眼睛能感知外面的事物是因為人有視覺,這就是眼識,是一種「覺」,「覺」的本質屬於意識和精神的內容。

眼睛看到事物,意識立即就知道了,意識是怎麽知道的呢?這兩個之間是有什麽樣的關系啊,是怎麽傳遞的呢?

比如,眼睛看到了紅色的玫瑰花,意識一下子就知道了,佛學認為,一個人的意識是一個整體的、系統的,只不過透過視覺去感知光線,透過的耳朵去感知聲音(振動),內在的精神是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裏分出不一樣的功能,即功能上分六個部份(六識)。

透過我們的視網膜、晶狀體去感知影像,就是眼識,耳識(聽覺)等等都是同樣的道理。

有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看法認為,客觀世界並不是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樣子,為什麽呢?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我們所看到的世界,都是客觀存在的,客觀的事物就是眼前看到的樣子,眼睛看到的就是客觀事實,人們都會這麽認為,可是,根本就不是的!

以上看法,是佛學兩千多年之前就有的觀點,在最近,一些科學家也發現這個事實了(並證實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根本就不是真實的世界!而是我們自己大腦裏面創造出來了一個世界,然後,我們誤以為大腦裏面的這個世界就是外面的所謂的真實世界(最前沿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是這樣子的)。

舉例來說,比如顏色,實際上任何物質是沒有顏色的,科學家已經證明,沒有顏色的存在!那麽,我們正常健康的眼睛看到的紅色、綠色是存在的呀,這些又是什麽呢?

事實上,這就是我們自己的眼識產生的錯覺,實際上,客觀世界裏面沒有紅色,那麽,這個從哪裏產生的呢?是我們自己的視覺當中產生的一種不切合實際的感覺,因為他不切合實際,所以叫做錯覺。

耳識,等等(其它識)都是這樣子,那麽我們講的客觀上沒有紅色,但是我看到了紅色,那麽,這個紅色是什麽呢?

這就叫做眼識,因為客觀不存在,但是因為我們是有精神和意識的,精神和意識可以產生錯覺(紅色即是一種錯覺)。比如說,外在的任何一個東西,如一塊磚頭、一朵花、一棵樹,它是不會產生錯覺的,因為它沒有意識,人有意識、有心,有精神的存在。

所以,人在感知外部事物時,如果能看到與實際存在的相符,我們就叫做正常的、真實的;當感覺到的東西跟實際存在的有不一樣的時候就叫做錯覺,「覺」這個字是什麽意思呢?覺就叫做眼識。耳識,鼻識,舌識等,是一樣的,嘗到味道,身體觸碰感受都是相應的識。

最後一個就是意識,意識各種各樣(功能)情緒非常豐富,以上叫六識,是佛學公認的一個分類的方法。

第二種分類方法,八識,即在前面的六個識的基礎上,多了兩個:即加上「末那識」和「阿賴耶識」。

那麽八識是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末那」,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為汙染義,意譯是對自我的執著,我執。末那識通常叫第七識,是產生全部煩惱的來源,即我執。

第八識,是阿賴耶識,意譯為藏識(含藏之義,音cang),阿賴耶識就像一個這個電腦的硬碟一樣儲存人的一切資訊,包括無始以來所造作的罪業善業,先天的性格、脾氣等所有資訊。

阿賴耶識與生命和死亡有關鍵的聯系,阿賴耶識與人的身體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即表現為一個生命體,是一個活著的生命,而所謂的死亡,實際上就是阿賴耶識徹底的離開了肉體,生命即結束了,這一過程與其的識並沒有關系。

一個人活著的人,在深度睡眠的時候,暈倒的時候等等,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全部停止了,但是,仍然會有呼吸、有心跳、有體溫,為什麽呢?就是因為這個阿賴耶識還在,沒有一離開,所以這個人還活著,如果阿賴耶識離開了離開以後,這個人就活不了了,五分鐘之內大腦細胞全部死亡,這個人的身體就變成屍體。

阿賴耶識離開後會轉移到其的身體上(轉世投胎),就像個流動硬碟一樣,把所有這個人所做的一切善惡等等全部資訊帶到下一世(的身體上)。當然,這是佛學的理論和觀點,即因果、輪回、轉世的學說,如果不相信這些說法,也沒關系的,只是知道八識中有一個阿賴耶識,即藏識,像流動硬碟一樣的可以將人生的所有資訊輪回到一世的生命當中。

如果我們不信佛,不承認有這樣一個阿賴耶識,那麽要怎麽去理解阿賴耶識的存在呢?其實,也很簡單,可以用禪修等很多方法體驗到。

當一個人禪修進入非常平靜的動態的時候,非常平靜,是什麽狀態呢?

這個時候,我們的意識是不存在的(不思維不評判不感知),意識已經停止活動,但是人仍然是非常非常清醒的,此時,意識不做何思考,沒有任何意識活動,那麽,什麽東西那麽清醒呢?此時就是這個阿賴耶識!

人在暈倒之後還可以活過來,深度睡眠的時候還可以醒過來,做手術全身麻醉失去知覺以後也可以恢復過來,就是因為這個阿賴耶識還沒有離開,所以,人可以活過來,這一點非常的重要。

還有一個可以體驗到阿賴耶識的例子,比如,在人在工作一整天之後特別特別勞累的時候,回到家就往沙發上一坐,(完全沒有力氣了,什麽也不想了)沒有任何的念頭,坐下之後立即所有的念頭都消失了,只是發呆,這時與睡眠還是不一樣的,跟昏迷也是不一樣的,沒有思考但還有少許意識的存在,頭腦還是非常的清醒的,這個時候,是什麽東西還在清醒呢?

是不是這個因為有眼識?不是的!因為這時閉上眼睛也是很清醒的;是不是因為有耳識?我們的耳朵賭堵住,不聽聲音仍然可以頭腦很清醒的,同樣意識也沒有去思考,那麽個頭腦為什麽還那麽清醒呢?

那麽剩生下來的是什麽?就是這個八識中的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非常重要,是大乘佛學裏面講的,這是第二種心的分類,心有八識,跟六識的分類不一樣,但是實際上不矛盾的,因為在六識的分類中,是將後面的兩個識,即末那識、阿賴耶識包含中意識當中的。

以上是佛學都對心的是第二種分類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