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向藝術史提問:抽象之後是什麽?- 鳳凰藝術

2023-12-28文化

「得義無形」

存在與西方抽象藝術對應的「中國抽象藝術」嗎? 回望四十年來中國所謂的「抽象藝術」從何而來? 是西方影響的繼續,還是中西合璧?


作為上海明圓美術館的新展廳首展, 「得義無形——對瞬間認知的‘抽象’敘事」 是繼2019年「覺知藝術」專案的再次推進。 策展人張羽 意 在透過藝術史的討論,梳理一條以「得義無形」為議題的,從文人畫書寫發展到現當代藝術的脈絡。


以下, 「鳳凰藝術」 為您帶來特約撰稿人於奇赫的評論文章。

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段時間, 藝術家張羽 將臨摹傳統書畫作為日課,與 米友仁、倪瓚、徐渭、朱耷、石濤 等畫家「神交」。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將「書寫」作為自己的關註物件。

在閱讀 黃賓虹 的山水畫時,張羽發現這位藝術大師的書寫筆墨越出了傳統技藝的範疇,呈現出一種書寫形態,而這種形態與「得意忘形」並不呼應。漸漸地, 藝術家張羽 認為 黃賓虹 的書寫不是一種「法」,而是一種「道」。

▲ 黃賓虹,【仿李成設色山水】,紙本設色,縱39.5厘米,橫29厘米,浙江省博物館藏

那麽,這種「道」是什麽?

今年, 張羽 策展人 的身份,透過文獻的方式整理出了一條藝術史脈絡的藝術實踐的敘事線索,也就是當前正在 上海明圓美術館 展出的展覽 「得義無形——對瞬間認知的‘抽象’敘事」 。 此次展覽經過一年的籌備,延續了張羽提出的 「覺知藝術 」理念,呈現 27位重要藝術家近60余件作品 ,從繪畫、影像、行為、雕塑到裝置,表達了全球化當下與未來的思考。

▲ 「得義無形」展覽現場

「應物象形」 「得意忘形」 ,張羽在展覽中的追問是,要區別於西方的抽象藝術發展。當人們討論中國抽象藝術的時候,往往難以跳出西方藝術史的窠臼。那麽,中國是否有抽象敘事?張羽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麽,中國的抽象敘事是不是存在一個邏輯,並且與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可以找到線索?

▲ 「得義無形」展覽現場

哈佛的 藝術史學者、漢學家勞倫斯·西克曼(Laurence Sickman) 認為 「風景畫是中國對世界藝術所作的最偉大的貢獻」 ,那麽,中國美術對人類美術史還做出了什麽貢獻?張羽透過展覽「得義無形——對瞬間認知的‘抽象’敘事」,建立了一種處於後全球化時代關系中的中國當代藝術價值體系。

▲ 藝術家任戩(左)與學術主持高名潞在現場交流

▲ 藝術家李秀勤(左)在其作品前與尹秀珍交談

高名潞 作為此次展覽的學術主持,他表示:「此次學術展覽展出中國當代藝術家近四十年來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展覽不斷推進對於當代藝術深入的研究和立體的呈現。感受到展覽對於探索當代藝術的發展的堅持與力量。」

去抽象主義的、抽象敘事的實踐

01

張羽認為當代藝術在全球的發展,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其實就已經是一種停滯狀態了,因為杜尚現成品藝術的出現實際上已經使當代藝術走向了極致。

張羽梳理了從中國古代文人畫書寫發展到現當代藝術的脈絡, 以謝赫所提出的「六法」與中國傳統文人畫之間的關聯為起點,認為 「得意忘形」之後,書寫不是中國與世界的直接關系,而是中、日、韓藝術實踐與世界的關系。

▲ 策展人張羽

在張羽對於藝術史的梳理中, 北宋時期 山水畫 範寬、郭熙 的繪畫理論,對中國山水畫之後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從南宋時期馬遠、夏圭、米友仁、梁楷、牧溪,到元四家,以及明代的沈周、文征明、唐寅等人 ,張羽認為對中國水墨畫向著寫意發展影響更廣泛的當屬 徐渭、朱耷 的花鳥畫。 在 清代「四王」與「四僧」 之後,張羽認為近代文人最高成就當屬 黃賓虹 ;文人畫的歷史顯然是書寫的發展,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從小寫意至大寫意的發展。

▲ 朱耷【荷石水禽圖】紙本水墨 明代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書寫在日本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日本前衛書法崛起, 墨人會、草月派群體中的井上有一創造了單個字的抽象書法的抽象書寫。 同時 日本具體派興起,白發一雄、嶋本昭三為其中的代表藝術家。 張羽認為這一時期的抽象書寫、行動書寫與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相遇,此時東西方的現代主義書寫成為一種世界主義的書寫。

▲ 井上有一【佛】抽象書寫,1957

塞尚 開啟了歐洲現代藝術的發展後, 立體派、抽象派、野獸派 直到 杜尚 以現成品引入觀念藝術,二戰後西方藝術沿著杜尚的軌跡發展。在歐美, 極簡主義、大地藝術、貧窮藝術 受世界矚目。在東方, 日本「物派」 以「相遇」作為觀念躋身於世界,而自七十年代就已經萌生了 單色畫 讓南韓的藝術也引起了世界的關註。

▲ 金煥基【05-IV-71#200(宇宙)】油彩棉布,1971

中國實驗水墨拒絕傳統筆墨,同時反思西方現代主義的抽象繪畫。面對日本前衛書法、具體派、抽象表現主義、物派、單色畫探討新的可能性,中國的實驗水墨歷時十年從水墨出發到走出水墨,至終結水墨畫種, 王川【墨-點】、王南溟【字球】、石果【團塊的包裝】、劉旭光【墨滴】與張羽【指印】【上墨】 等都是當代藝術對於水墨的關照。

▲ 「得義無形」展覽現場

四十年來中國的抽象繪畫作品

02

余友涵 九十年代前衛藝術運動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之一 ,他雖然用的是丙烯顏料,但卻具有一種書寫性,和西方的點線面、幾何、色塊抽象等完全不同。余友涵一直延續著屬於極其自我的敘事方法,無論是對宇宙的冥想,還是書寫的語言形式,都使其抽象敘事表達具有一種對西方抽象藝術保持著一種非常明確的距離。 余友涵於近日因病逝世,享年八十歲,中國藝術界失去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師長,但他的精神卻讓我們永懷。


▲ 206#1,布面丙烯,206x206cm,余友涵,2017-2018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張羽,同時也是參展的藝術家,他將「指印」作為概念、方法、表達呈現摁壓,不僅指向「畫押」的契約精神,同時也呈現了指印「我摁即我在」的行為性。 張羽透過自己肉身覺知的藝術實踐及對杜尚提出的去手工創作的方法,從 「思維我」 「我思維」 的藝術表達的反思,使他對主體有了重新的認知。


▲ 浮水印,有聲彩色影像,張羽,2020

申凡 可能覺得人類的一切都是重復,這個觀點慢慢地使他認為甚至奉為真理,也成為了他作品的一個面貌。申凡的作品從不指涉世界以及世界的觀念,它只是指涉自身;它用色層、物痕和顏料的堆積來獲得一個新空間,因為它就是世界。

▲ 標點-17-002 Nr.3,報紙上丙烯,60x90cm,申凡,2018

王劼音 「虛點」 為筆法的系列作品,與 余友涵 的作品似乎產生了一種對話。 從現場的作品中不難看出,兩位藝術筆下的點都是自於他們的直覺感應與視覺體悟。


王劼音 認為他筆下的點具有一種 「書寫性」 :「這個書寫性正是在作畫過程中透過隨意揮灑、無心插柳式地表現出來的,是畫家與他的表現形式達到高度一致狀態下的產物。因此書寫性不是一般的繪畫技巧,而是中國畫的基礎,是與中國畫的理念和本性聯系在一起的。 」


▲ 水景,紙本筆墨,140×280cm,王劼音,2023

蕭昱 以竹子為材料的作品簡潔但富有張力,將一股強勁的力量凝固成一種反常的自然景觀。竹子的原始形態是一根直線,因為被破開而可以彎曲,又因為可彎曲而可以互相纏繞,因為互相纏繞與環境產生了關系而產生了造型,占據了空間。同理,作為個體的人, 因為開啟自我融入他者、和他者一起協作,而能變得更強大。


▲ 不定式2號,青銅鑄造化學著色,154x150x190cm,蕭昱,2018


註重對於藝術史的多維研究

03

「當代」不僅僅是一個時間範疇的概念,所以人們對於「當代藝術」的認識就容易變得模糊起來。而從作為觀念藝術的當代藝術的視角來看,此次展覽所提出的一種在後當代、後觀念的後全球化當下以「得義無形」的創造論,反思了傳統文人畫從「應物象形」至「得意忘形」之路,以「義」取代「意」,施「去形」替「忘形」走出傳統「意象」,呈現「無形」之「義」的獨立、自由之道。


▲ 「得義無形」展覽現場

而置身於中國的場域中,藝術永遠存在著一個文化表述問題。中國傳統的多樣性、歷史性,與中國當代藝術發展40年的關系是什麽,已經成為了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


▲ 藝術家申凡(左)在現場與宋冬交流創作想法

▲ 藝術家宋冬的作品【做有做無】在開幕式現場進行

在2019年9月, 上海 明圓美術館 就邀請 張羽 策劃了展覽 「覺知超限:覺知藝術——對存在與時間性的言說」 ,思考一個綜合性的問題,而不是一般性的抽象的、裝置、水墨等展覽。透過不斷地追問創造藝術的核心價值,展覽「得義無形——對瞬間認知的‘抽象’敘事」已經從過去的藝術史藝術方法論走出來,走向別於現有藝術史藝術的敘事模式。

▲ 「覺知超限:覺知藝術」展覽現場

當代藝術的發展表面上好像還是比較活躍的,但實際上沒有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自發的屬於中國的當代藝術的線索。展覽「得義無形——對瞬間認知的‘抽象’敘事」所揭示的線索不僅僅是一種在中西之上的一種超越性的認知,實際上是給出了一種藝術史不存在的藝術。張羽認為:「創造藝術是在過去藝術史的藝術都不同的一個前提下,才是創造藝術。如果使用了藝術史中的方法就不是創造藝術。所以創造藝術的根本在於創造方法論,也就是說創造的是思想上的一種認知。」


▲ 「得義無形」展覽研討會現場

坐落於上海市徐匯區的上海明圓美術館於2004年開館,是上海首家成立的民營非盈利性美術館。上海明圓美術館秉持中國當代藝術發展與傳播的理念,透過展覽、收藏、研究與公共教育等多項活動,為公眾提供開放的藝術品展示與交流的平台,也為國內外藝術研究領域提供了相應的對話機制與文獻資料。


▲ 上海浦東陸家嘴

當下,社會需要賦予藝術家前所未有的權力,幫助人們反思,重新喚起人們對未來的希望,想象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毫無疑問,上海明圓美術館意識到了藝術在塑造和更新文化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聚焦真理、激發創造、點燃思想與提供靈感。 上海 明圓美術館作為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參與者,期待持續梳理上海與中國、世界之間的當代藝術互動,為觀眾帶來更多具有研究性質的精彩展覽。


▲ 「得義無形——對瞬間認知的‘抽象’敘事」展覽海報

得義無形——對瞬間認知的「抽象」敘事


出品:李松堅、淩菲菲

策展人:張羽

展覽日期

2023年11月5日至2024年1月28日

展覽地點

上海明圓美術館(徐匯區復興中路1199號A座B1)

(鳳凰藝術 上海報道 撰文/於奇赫 編輯/盧宇新月 責編/蘇菲)

鳳凰藝術

最具影響力的全球藝術對話平台

藝術|展覽|對話

版權聲明 :凡本網註明「來源:鳳凰藝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如需獲得合作授權,請聯系:[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獲得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鳳凰藝術」。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