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若人人皆有成為聖人的追求,這個世界便立刻和諧了!

2024-02-22文化

人人皆可成為聖人,這是儒家往聖告誡世人的。如孔子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學也。」學生問孟子:「人人皆可成堯舜嗎?」孟子給了肯定的答案。陽明先生悟道感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

按照往聖對人是否可以成為聖人說法來看,人人應該皆有成為聖人的潛質。人之所以能夠成為聖人,是因為人本來就是聖人。而人與聖人之所以有區別在於,人不知自己是聖人,而聖人知道自己是聖人。

故人與聖人的區別在於是否知道自己是聖人,而這個求知自己是聖人的過程,稱為求道,若求到了道,稱為聞道或者悟道。人人皆可成為聖人,首先一定是人人本是聖人,否則人無法成為聖人。

隨著時間而變化的軀殼並非此處所謂的人。此處所謂人,是指控制軀殼的精神。這個精神在儒家體系中被稱為心,這個精神的本質被稱為性,這個精神的來源被稱為天。分而言之則為心、性、天,合而言之一也。

故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則知天矣。」為何盡心便可知性,知性便可知天。因為心、性、天本是一物,是相通的。

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人閑邪存其誠,則心不會被邪欲所蔽。所謂誠則明,便是因誠而心得到彰顯。心無一絲一毫邪欲所蔽,便可達到至誠,至誠便可通天。故孟子曰:「未有至誠而不動者也。」至誠便可通天,人至誠,心則彰顯,心通天,因為心本即是天。正因為人心是天,才可得出人本是聖人的結論。

往聖說人本性具足,是告訴世人,人本是聖人。但人本是聖人這個不能是意氣使然,而是透過不斷的求知修身從而真正明白的。如孟子之不動心在於集義而生,而非義襲而取之也。要知人類是聖人,便要求知,求什麽知呢?求知性知天。而知性知天在於盡心。如何盡心,讓心完全彰顯出來,止於至善便可盡心。

所以人類原本就是聖人,但奈何人類不知,故須要求知。而求知人類是聖人之法,全世界的學說中只有聖門。

上天創造完美的人類,而要想保持與恢復完美的人類本身,也就是成為聖人。只有求知一條路,這便是上天給人類的命令,所謂天命。只有儒家聖人給人類留下了成聖之法。

若人人皆有求道求知之心,這個世界將立刻和諧,為何?因為求知的唯一途徑是閑邪滅欲,是存誠行仁,有一絲惡念尚存,皆不可成聖。

故孔子曰:「茍至於仁,無惡矣。」人人誌於成為聖人,世界必將立刻和諧。人人誌於成為聖人,人類走向大同社會也就是時間長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