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書法書寫的「純正性」問題探討

2024-03-31文化

中國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字的根源,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是我們書法藝術的根本,也是我們祖先註重漢字元號形體美的結晶。由於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電器的普及,已逐漸形成資訊化、網絡化、電子化、機電化,使我們失去了許多用手寫字的機會,使在古代時書法為實用藝術,而發展至今已變成了一種純藝術門類,那就要求我們不僅會認會寫每一個字,更需要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堅持和捍衛。

事實上,不僅書法作品會出現錯字的硬傷,就連專業性的書法刊物也有發生。帶有這種傷痕的作品,即使字寫得再好,也難說是上乘,其藝術性、觀賞性必然大打折扣,甚至不能成大器,也暴露了作者的功底、實力和治學等方面的問題。名人名家寫錯字,其負面影響更是難以彌補,必須高度重視。

一、細讀文詞,核準字句

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歷代文人墨客留下數不勝數的詩、詞、歌、賦及格言、名句等文學作品。要想通讀群書,不可能也做不到,因為人的一生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其中許多詩詞曲賦、錦言警句,膾炙人口,傳唱不衰,得到廣大書法愛好者的青睞。當你走進書畫展廳時,看琳瑯滿目的書法作品的內容絕大多數來自古詩文。一旦選定書作內容,就要對其詩文細讀,逐字逐句的核準,然後落筆。否則,就會犯把王勃【滕王閣序】詩中的「閑雲潭影日悠悠」中的「閑雲潭影」寫成「閑潭雲影」、將「日悠悠」誤為崔顥【黃鶴樓】詩中的「空悠悠」、把林散之草書五言聯中的「能書稱草聖」的「聖」字釋成「堂」字的低階錯誤。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只要「認真」就能攻克一切。

文徴明行書【滕王閣序】局部

二、熟記「總表」,核準宜用

「總表」即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於1986年10月10日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以下簡稱「總表」。

本表收錄1956年以後國務院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中的全部簡化字。一共2249個字,分布三表:

一是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350個,這些字的繁體一般都不用作別的字偏旁,也不依簡化字簡化。個別能作別的字的偏旁也不依簡化字簡化。如「習」簡化作「習」,但「褶」右偏旁不作簡化;再如「幹」是「乾、幹」的簡化字,但乾坤、乾隆的「乾」讀qian(前),不簡化等。

二是可作簡化偏旁的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得出來的簡化字132個和簡化偏旁的14個。在「折」和「摺」意義可能混淆時,「摺」仍用「摺」。「宮商角徵羽」的「徵」讀zhi,不簡化。「豐」是「酆」的簡化字,四川酆都縣已改成豐都縣,姓酆的「酆」不簡化作「邦」等。

三是套用第二表所列簡化字和簡化偏旁得出的簡化字共1753個(不包含重見的字,例如「纜」分「見、糸、臨」三部,只算一字)。「賞」是「賞」的簡化字,但「賞」不可誤作「嘗」。「嘗」是「嘗」的簡化字。鬥字頭的字,一般也寫作門字頭,如「閙」寫作「鬧」。因此,鬥字頭的字可簡化作門字頭。但「閗爭」的「閗」應簡作「鬥」等。

一般而言,書法中筆畫少的字比較難寫,不少人喜歡用繁體字代替簡化字,這本無可厚非,問題是要用得準確。有的繁體字和簡化字是互用的,有的卻不能互用,要根據詞意和語境來選擇,該簡不能繁,此繁不能作彼繁,不作區分,就會出錯。如:「欲窮千裏目」的「裏」,不能錯用為「裏」; 「範」字作姓時只能寫成「範」,不能寫成「範」;中草藥名「蒼朮」不能寫成「蒼術」,頭發的「發」不能寫成「發」,繁體只能寫成「髪」等等。

三、細致察看,核準微別

書法是指書寫的法度,在唐以前被稱為書道,不單純強調書法的技法,也包括修身養性、悟道等方面的含義。後因唐人尚法,為強調法度而改稱書法,可以看出書法不單純是寫字,而要有法度地寫字。要想寫好字,必須從一點一畫著手,而且要準確無誤。但中國字是由點畫組成的,往往一個字只有一點、一畫的差別,故形近的字較多,稍有疏忽就會指鹿為馬,那就要細致察看,核準微別。如:「治」和「冶」,只一點差別;「酒和灑」,只一短橫之分;「戌、戊、戍」三字非常近似;「巳、已、己」三字更是相差無幾,有的人落款時把「癸巳」年錯成「癸已」年,就是一例。

由於漢字中合體字偏多,由簡化字和簡化偏旁作部首得出來的簡化字就更多。這樣就有相當多的簡化字與草書字結構相似。但是,這不等於說,草書就是簡化字。例如:繁體字「獨」草書如下圖,而簡化字作「獨」。繁體字「陽」草作書如下圖,而簡化字作「陽」。可見,認為草字就是簡化字的看法是錯誤的。同樣,那種以筆畫相連的簡化字當作草書的寫法則顯然是更錯的。

草書「獨」和「陽」字

四、同音字眾 核準用途

同音字眾多並被廣為套用往往與萬物有關,同音字是音同而職能不同的字,這些字都有針對性,故能得到廣泛的套用。上小學時聽同學們說:「識字不識字,會寫二十四個 ‘是’」,既驚奇又羨慕,驚奇有這麽多的「是」,羨慕的是人家怎麽這樣有學問。翻開【新華字典】,竟有四十四個「是」的同音字,各有其主。幾乎每個字都有同音字,稍不留神就會出錯,如:「井岡山」寫成「井崗山」;「影後」「天後」的「後」寫成「後」等。

五、異體字多,核準用否

異體字的大量出現並廣為使用往往與美化追求有關。異體字是指職能相同的一個字,因寫法不同造成異形。這些字包含更多美的因素,得到書者的青睞。如「趨」,古代刻碑多用「趍」, 「頹」字常用「頺」字,均屬異體字。恰如歐陽詢【結構三十六法】中所說:「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須彼此相讓,方為盡善。」這些異體字由於歷史的變革,有的還在繼續使用,有的已經禁止使用,如下列括弧裏的39個異體字已被禁用。

六、繁簡有別,使用得當

幾千年來,中國漢字經過多次演變,總的趨勢都是沿著字形逐步簡化的方向前進的。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為了使漢字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發揮漢字這一重要輔助交際工具的作用,中國進行了幾次的漢字改革,一共簡化了二千二百多個繁體字,既簡捷又方便。然而對書法來說,特別是草書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在書法創作中套用何種字型來寫呢?因為歷代碑帖及詩詞歌賦都是繁體字,故作為藝術化了的書法,可以用繁體字寫,也可以用簡化字寫,但要使用得當,如歷代的「歷」繁體字只能用「歷」不能用「暦」。

八個字錯兩個的某作品

七、創作完畢,必須核對

俗話說得好:「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核對就是以防萬一。書法和其他藝術一樣,功夫在字外。在一幅書法作品面前,人們看到的不僅是藝術的水準,更看出作者的治學態度和為書之道。要想做到萬無一失,不犯低階錯誤,就要真正靜下來,潛心研究,精心創作,重技法更重修養,把不寫錯字當作書法創作的一條基本戒律,養成書作完畢認真校對的良好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把對字的敬畏體現在高質素的創作之中,否則,就會貽笑大方,自損形象。

要力避錯字,必須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我做起,一絲不茍。像愛護自己的眼睛那樣維護漢字的尊嚴,像保衛大地的綠色那樣捍衛漢字的純正。勿令有錯字,方盡書之責。書法和文字的純正性需要你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