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每一個想出圈的打卡人,不會錯過這樣一場新媒體藝術展

2023-12-14文化

極目新聞記者 陳淩燕

通訊員 符堅

眼下,當你路過湖北美術館,就能看到外墻上高懸著的「第六屆美術文獻展:歸墟與維度」的海報。

海報以黑、紅、藍為主調,十分打眼。文獻、歸墟、維度等字樣,透著抽象與神秘,帶有一股莫測與高深的感覺。

但是,如果你就此認為這是一場生澀難懂的展覽,那麽,你很可能錯過了一次集新、奇、炫於一體的藝術新體驗。

新潮且酷,藝術家真的都很會玩

「這次展覽,是用新視角,來看新世界。」策展人、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劉旭光,在此前的導覽活動中介紹,「歸墟與維度」就是藝術家們打破傳統,使用各種新技術手段,來呈現不同維度的世界,從而提供全新的切入角度,幫助人們審視我們的世界、了解這個世界。

說到新媒體藝術,不少人會覺得是一些高科技手段來加持藝術。不過在這次展覽中,則能發現新媒體藝術遠遠不止是科技+藝術,它具有更多的形式與張力。

比如,作品【墻】,是一堵真實的高3米、寬5米的厚實水泥墻,質感粗糲,肌理粗獷。這件作品誕生於1971年,在當時的巴黎青年雙年展上,藝術家榎倉康二在花卉公園的兩棵樹之間建造了這樣一堵墻,他自己曾描述說,他感興趣的是身體與材料之間的張力,讓人想探索人對自身存在的意識。

本次展覽中,也展示了這件作品在樹木之間的照片。不同環境之下,同一件作品產生不同的效果,兩相對比,更引人思考。

榎倉康二(日)【墻】

榎倉康二(日)【墻】(藝術品曾經的展出照片)

再比如,王慶松的作品【問它】。藝術家以一個巨大的問號貫穿1000多個手繪logo,從中可以看到近40年來的商業變遷,人與時代的共振。

王慶松【問它】

觀展者在欣賞王慶松的作品【問它】

在展廳中,還有不少互動藝術品,有聲音與畫面互動的,有引導觀眾一起吹泡泡的,還有影像與攝影互相襯托的,更有數位藝術品,透過技術實作逼真的視覺效果,從微觀到宏觀解析整個世界。

張羽【指印,落紅,花飛 】

梁好【維度的結構】

容易出圈,來打卡的人都玩嗨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不同於以往緊密的展覽布局,而是給予了藝術品充分的「個體」空間,讓它們得以充分展現,在開闊的環境中延伸各自的氣場,這也能夠讓觀眾更容易地獲得沈浸式體驗。

千崎千恵夫【90年代遊戲方式】

管懷賓的作品【日蝕風景-塔】,將樹枝、燈光巧妙結合,在墻面上制造意境深遠的投影;千崎千恵夫的【90年代遊戲方式】,巨幅的照片展現兩台大型電腦械卷樹枝的震撼場景,同時,邊上的顯示器上,則是這件作品的動態過程;費俊的作品【生命花園】,使用數據生成影像,來講述生命的獨特性與美感,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金、木、水、火、土」進行多元組合,探索東方文化中獨有的生命觀與宇宙觀……

管懷賓【日蝕風景-塔】

管懷賓【日蝕風景-塔】

藝術家的奇妙創意,透過他們不同風格的表現方式,在展廳中構築出一個又一個獨特的藝術空間,每一件展品,只要觀眾們願意駐足觀賞,願意細細端詳,就能獲得屬於自己的個性體驗。

展覽開展後,極目新聞記者多次在現場看到,有不少年輕觀眾相約而來,一邊欣賞不同的藝術品,一邊尋找喜歡的角度拍照打卡,在與藝術品的互動中,不同的人在不同時間點,往往抓拍出不同的酷炫效果,新奇又有趣味。

觀展者坐在費俊的作品【生命花園】前

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叠代,新媒體藝術也由此衍生出無數藝術類別。本次展覽,共有100余位藝術家參與,在「空間/場域」「光影/媒介」「形式/跨界」「語言/對話」四個單元中,用不同方式表達著自己的藝術觀與世界觀,也讓觀者明顯地感覺到,在技術與藝術的互動中,藝術家們擁有著更多的可能性,而所有的飛揚與探索,又在不同的維度裏指向人類本身。

「第六屆美術文獻展:歸墟與維度」在湖北美術館持續展出至2024年3月10日,面對公眾免費開放。

(圖片來源:部份為通訊員供圖,部份為極目新聞記者陳淩燕攝)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