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解讀論語450——「治國」實質上就是「治民」!

2024-06-14文化

解讀論語450

——「治國」實質上就是「治民」!

作者:紅嶺浸道

引言

關於【論語】,千人千解,莫衷一是。本人從「古文字」訓詁的角度解讀【論語】全文,可能有些不一樣的理解。

*******

今天我們來繼續解讀【論語】內容: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轉譯為:孔子說:「我對於人的評價,毀譽過誰呢?如果贊譽誰的話,一定要親自檢驗的。堯舜禹三代之所以能按大道治理,是那時候的民眾的原因啊。」

********

來看一下「民」字:

********

這一節,放在了「儒家以行論德」的【衛靈公篇】中,說的是「治國的關鍵在於治民」,或者說「民治好了就是德政」。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

這是孔子自述:不會無緣無故批評和贊譽統治者,一定會檢驗一番。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結論是:關鍵是那些民,才是堯舜禹三代能夠施行大道的根本原因。

*******

為什麽說「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呢?

其實,孔子想說的是「民治理好了,統治者的治理就好了」,或者說「只要把民治理好了,就算統治好了國家和天下」。

在這一節中,孔子把「治民」作為「治國之德」進行了申述。

「治國」等同於「治民」!

所謂「治」,就是「強制改變以使其順」。

只要「民」順了,就可以實作「國之大治」。

縱觀二千多年來的統治,再看看孔子的這一表述,你有沒有「恍然大悟」之感呢?

********

【論語】原文:

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