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莊子·庚桑楚】故鳥獸不厭高,魚鱉不厭深

2024-05-26文化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居畏壘之山,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qiè)然仁者遠之;擁腫之與居,鞅掌之為使。

居三年,畏壘大壤。畏壘之民相與言曰:「庚桑之子始來,吾灑然異之。今吾日計之而不足,歲計之而有餘(yú)。庶幾其聖人乎!子胡不相與屍而祝之,社而稷之乎?」

庚桑子聞之,南面而不釋然。弟子異之。

庚桑子曰:「弟子何異於予?夫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夫春與秋,豈無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聞至人,屍居環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今以畏壘之細民而竊竊焉欲俎(zǔ)豆予於賢人之間,我其杓(sháo)之人邪!吾是以不釋於老聃之言。」

弟子曰:「不然。夫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其體,而鯢(ní)魷為之制;步仞(rèn)之丘陵,巨獸無所隱其軀,而狐為之祥。且夫尊賢授能,先善與利,自古堯、舜以然,而況畏壘之民乎!夫子亦聽矣!」

庚桑子曰:「小子來!夫函車之獸,介而離山,則不免於網罟(gǔ)之患;吞舟之魚,碭(dàng)而失水,則蟻能苦之。故鳥獸不厭高,魚鱉不厭深。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厭深眇而已矣。

且夫二子者,又何足以稱揚哉!是其於辯也,將妄鑿垣墻而殖蓬蒿也。簡發而櫛(zhì),數米而炊,竊竊乎又何足以濟世哉!舉賢則民相軋,任知則民相盜。之數物者,不足以厚民。民之於利甚勤,子有殺父,臣有殺君,正晝為盜,日中穴阫(péi)。吾語女,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後。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

庚桑楚作為老子的高徒,深得真傳。他隱居北方畏壘山,遠離塵囂,摒棄了那些聰穎有才的臣子和標榜仁義的侍婢。他反其道而行之,驅逐了自命不凡的知者與仁者,卻重用了那些看似糊塗無知卻性格淳樸,以及那些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人。他的為政之道,隨性自然,不刻意強求,正是道家無為而治思想的生動展現。他的生活,宛如山中流淌的清泉,純凈而自然,絲毫不受世俗的汙染與束縛。

在庚桑楚的治理下,畏壘山歲月靜好,豐收與繁榮相伴而至。初時,民眾對庚桑楚的舉止頗為不解,視之為古怪。然而,日子漸長,他們發現盡管日常瑣碎的計算中或有不足,但年終時總能有盈余,昭示著持久的富饒與穩定。坊間議論紛紛,都在猜測:「庚桑楚莫非是聖人?我們何不將他供奉,如同敬奉土地神與谷神一般,以表達我們的崇敬與感激之情?」

庚桑楚面對人民的贊譽,內心保持平靜,毫無波瀾。他朝南而坐,弟子們紛紛露出疑惑之色,他卻淡然一笑,道出心中所感:「春氣溫暖如晨曦,催生草木生長;秋實絢爛如晚霞,促成萬物成熟。四季更叠,自然有序,無需人為幹涉。我聽聞,至人居於簡陋之地,百姓卻能自在生活,無所羈絆。如今畏壘山的百姓,暗中視我為賢,我豈是那種追求虛名之人!想到此,我深恐違背老子教誨,心中惴惴不安。」

弟子說:「不是這樣的。正如大魚在小河中難以轉身,小魚卻能自在遊弋;大獸在小丘上難以藏身,狐貍卻能安家。天地間,萬物各得其所,各展其能。堯舜之治,以賢為尊,以利為施,自古至今,皆是如此。畏壘山的人民,雖不比堯舜,但他們的好意,亦是對您的尊重和敬仰,老師,您也應該接受他們的好意。」

庚桑楚說:「年輕人,傾聽自然的教誨。那些曾馳騁山林的野獸,一旦失去了自由的天地,便如同籠中之鳥,易受獵人的追捕。那些曾遨遊深海的巨魚,一旦離開了水的懷抱,便如同陸地上的巨獸,連最微小的螞蟻也足以使其受苦。自然界的生物,無不尋求其生存的最佳之地,鳥獸不辭高飛,魚鱉不厭深潛。人亦如此,保全生命之道,在於隱匿自己,如同山林中的隱士,深水中的潛者,只要足夠隱秘,便能安然無恙。"

庚桑楚的話語中,充滿了對自然界生物生存狀態的深刻洞察,是對個人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隱喻。他提倡,一個人如果想要保全自己,應該像鳥獸選擇高處,魚鱉選擇深水一樣,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並且保持低調和隱秘,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危險。

至於堯與舜兩個人,又哪裏值得加以稱贊呢!他們在辯論中,就像是隨意破壞墻壁去種植雜草一樣。簡單地梳理頭發,數著米粒做飯,偷偷摸摸的,又怎麽能對世界有所幫助呢?

這是說,不能著眼枝微末節,所謂簡發而櫛,數米而炊,就是如此。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根本的問題,在莊子看來,就是保全人的真性。天下之所以大亂,就是因為人的真性遭到毀壞,就像好好的垣墻被鑿空,而種滿蓬蒿一樣。

如果推崇賢人,人們就會相互競爭;如果依賴智慧,人們就會相互欺騙。這些行為,不足以使人民富裕。人們對利益的追求非常熱切,以至於兒子會殺害父親,臣子會殺害君主,白天成為強盜,中午挖墻偷竊。我告訴你們,大亂的根源,必然產生在堯舜的時代,而其影響會延續到千年之後。千年之後,一定會有人相互殘殺。」

庚桑楚進一步闡述了他不願接受尊奉的原由。他認為,若社會過於推崇賢人和智慧,反而會導致人們之間的競爭加劇,欺詐行為頻發,這並非實作真正富裕和社會和諧的途徑。他警示世人,對利益的過度追求可能引發道德淪喪和社會混亂,甚至可能出現兒子殺害父親、臣子背叛君主等極端事件。這種對社會的深刻洞察,體現了庚桑楚對道德秩序和人心本真的高度重視。

這些道家思想充分體現莊子和老子對社會和人心的深刻洞察,以及對道德和秩序的崇高追求。他們的思想仍具有啟示意義,引導我們反思現代社會問題,尋求真正的解決之道。

【環堵之室】形容居室狹小簡陋

【函車之獸】指大獸。

【簡發而櫛,數米而炊】一根根頭發數著梳,一粒粒米數著下鍋。比喻氣量小,辦不成大事。

【吞舟之魚】是能吞舟的大魚。常以喻人事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