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文化中國行丨初唐女性掠影展開幕 62件(套)珍貴文物跨時空「對話」

2024-10-02文化

【來源:四川線上_捲動新聞】

四川線上記者 張斌

昭陵,唐太宗李世民與文德皇後長孫氏的合葬陵墓,擁有200余座陪葬墓,其宏大規模和眾多陪葬墓在中國歷代帝王陵園中獨一無二,展露出大唐之風。永陵,前蜀王王建之墓,出土文物無不顯露唐代遺緒。

10月1日,「柳絲梅綻正芳菲——初唐女性掠影展」在成都永陵博物館開幕。自陜西昭陵博物館和成都永陵博物館館藏的62件(套)珍貴文物,跨時空「對話」,全方位呈現唐代女性的服飾妝容、文藝娛樂、飲食起居,展現出一幅唐代女性社會生活的精彩畫卷。

展廳一角

繡羅衣裳照暮春

初唐伴隨著經濟的繁榮發展,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唐人包容多元的審美,呈現出自信開放的精神面貌。這一點,在女性的衣著打扮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初唐女性不僅儀容精致,服飾更是時尚多樣,有襦裙裝、有胡服,甚至出現了女著男裝的流行趨勢,極具時代特色。不僅如此,她們對發型也非常講究。初唐流行梳雙螺髻、半翻髻(雙刀半翻髻、單刀半翻髻)、高髻、雙環望仙髻、錐髻、驚鵠髻、反綰髻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而上述發型在昭陵文物中多有體現。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唐代社會自信開放,女性穿男裝、著胡服、騎馬馳騁。此次展覽中,出土於鄭仁泰墓的彩繪釉陶女袖手立俑、阿史那忠墓壁畫【男裝侍女圖】珍貴展品,均可了解唐初女性的服飾文化。

以展品鄭仁泰墓出土的彩繪釉陶女袖手立俑為例,這尊陶俑頭梳雙螺髻,闊眉細眼,臉圓潤,豐滿嬌美,身穿袒胸窄袖衫,披藍色帔巾垂於胸前,系紅、白色條紋長裙,著黑色高頭如意履。體形修長,神態自然,顯得天真活潑。而出土於唐觀國公楊溫墓的彩繪女袖手立俑為貴夫人形象,頭梳高髻,飾有金簪,身穿紅色袒胸窄袖衫、披深粉色帔帛繞肩,系淡藍色曳地長裙,雙手袖於腹前,端莊大方,溫婉雅致。

初唐女性掠影展海報

弦鼓一聲雙袖舉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音樂舞蹈方面,繼承發揚傳統文化,胸懷博大,兼收並蓄,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尤其是宮廷樂舞,更是絢麗多姿,盛況空前,在中國的音樂、舞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昭陵文物對此有所印證。

唐太宗燕德妃墓出土的【奏樂圖】,圖中繪四位站立的女樂伎,手持樂器,為【舞蹈圖】中舞者伴奏。只見她頭戴花冠,飾飛仙髻,戴黃色步搖,上穿白色窄袖衫,外套紅色半臂,披紫色披帛,系黑白相間長裙,雙手抱琵琶於胸前作彈奏狀。

而展品中的鄭仁泰墓出土的彩繪釉陶男騎馬長嘯俑,更是別具一格:兩俑頭戴紅風帽,身穿淡綠長袍,腰系黑色腰帶,腳蹬黑尖靴,一個俑左手大拇指放在嘴唇上方,其他四指捂著嘴,右手揚起,仰天長嘯;另一個俑,左手揚起仰天長嘯。「這件彩繪釉陶男騎馬長嘯俑,為研究唐代音樂提供了直觀的實物資料。」永陵博物館陳列宣傳部工作人員劉婷介紹,在唐代,嘯是一種專業技能,人們用手指、口型和舌尖相配合,就能發出不同的歌嘯聲,用於各種儀式表演。

據了解,目前,昭陵發掘的40多座陪葬墓裏出土了很多樂舞俑,這些俑神態各異,是大唐樂舞的真實寫照。有的圓鼓著雙腮,橫眉豎目,好像在使勁吹奏樂器;有的揮動著雙臂,衣帶飄飄,似乎在狂擊鐘鼓。「這種樂俑叫做騎吹,他們演奏的音樂也叫騎吹,或叫鐃歌。李白有詩說‘鐃歌列騎吹,颯沓引公卿’,說的就是這種音樂。」

展出文物海報

食得人間煙火味

貞觀之治,民豐物阜。唐代女性在農業、手工業等方面都有著不容忽視的貢獻,她們深入參與谷物、蔬菜、茶葉等植物的種植,牛、羊等畜生類養殖,采桑、紡織等等。勞動婦女用勤勞的雙手烹飪美味佳肴,居家行相夫教子之職,守護著一家人的歲月靜好。

展品中,一件來自昭陵陪葬墓中的彩繪釉陶女坐俑吸引了不少觀眾註意。只見,這尊陶俑頭梳高髻,眉目清秀,身穿窄袖襦、披巾,系紅長裙,左手放在膝上、右手曲前貼於小腿下,體現出一種勞動婦女的嫻靜優雅。「昭陵陪葬墓出土的陶器、動物陶塑、壁畫等文物,正是大唐初期人間煙火的縮影。」

觀眾正在觀展

除過一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文物「吸睛」外,體現唐代貴族婦女生活的展品也備受矚目。展品中的韋貴妃墓誌、臨川公主墓誌,不僅墓主生前地位顯赫,而且墓誌造型優美,書法婉媚溫潤,綺羅生香。

「貞觀十年山河秀,帝王安康民富有。」劉婷介紹,在政策開明、經濟繁榮的環境下,初唐女性不但物質生活富足,而且詠絮之才層出不窮。「在一系列能工巧匠的雕琢下,一朵朵繁花在昭陵陪葬墓中留下了曾經綻放的剪影。」

成都永陵博物館供圖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