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人體的內聖系統與守信(四)

2024-06-19文化


「信,是人類文化共有的概念,古今中外,幾乎所有論述人類道德的文章都會涉及信,然而,只有中華民族的文化才保留著對於信的最天然最本真的定義,以及完整的認知體系與實踐方法。」

「信德能量的五行內容為土,既是承載萬物生靈的厚重能量,同時也是給這個世界奠定穩定秩序的法則尺度。」

——熊春錦【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信】

圖片來源:【中華傳統五德修身文化·信】

本系列微課,從中華傳統修身文化中人體內聖系統的生理角度出發,將人體各方面表現出的守信現象,結合中華傳統文化部份相關記載進行簡單整理與歸納,希望能夠對於有誌於修身以及對人體內聖系統感興趣的朋友們,提供一些參考與幫助。

一日之內人體的炁是守信而執行的

人體衛炁與營炁的執行是有規律的,是與白天黑夜的陰陽二炁的變化是一致的。

【黃帝內經·靈樞·營衛生會】:

「岐伯答曰: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與肺,五藏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營在脈中,衛在脈外,營周不休。

五十而復大會,陰陽相貫,如環無端。

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

故曰:日中而陽隴為重陽,夜半而陰隴為重陰。

故太陰主內,太陽主外,各行二十五度,分為晝夜。

夜半為陰隴,夜半後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

日中為陽隴,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

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

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

以上主要論述了營衛的生成、分布及其執行規律。

氣的主要來源是五谷,五谷入胃,經過消化以後,其精微部份從中焦上至於肺,肺朝百脈,因而五臟六腑皆以受氣。

其清者稱為營,濁者稱為衛。

營循行在脈內,衛循行在脈外,一日一夜循行五十周,至夜則營衛都會於陰。

營衛相會的時候,人均入睡,叫做「合陰」。營衛的執行就是這樣,終而復始,如環無端。

衛炁執行於人體的六條陽經。

天亮了,衛炁從眼睛開始上行到頭,首先是從足太陽膀胱經下行至足小趾端;

第二是從眼睛的內側下行,經過手太陽小腸經,到達手小指端;

第三,從眼睛內側下行,經過足少陽經到達足第四趾端;

第四,從頭部經過手少陽三焦經下行到達手無名指端;

第五,從眼睛到達耳前端,從足陽明經下行到達足五趾之間;

五趾之間的炁向足心匯聚,然後上行,經過足內踝,沿著足少陰腎經上行到達眼部;

第六,從眼睛到達耳下,從手陽明經到達手掌。

【黃帝內經·靈樞·衛炁行】:

「岐伯曰: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

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

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陽主晝,陰主夜。

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周於五藏。

是故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循項下足太陽,循背下至小指(趾)之端;

其散者,別於目銳眥,下手太陽,下至手小指之端外側;

其散者,別於目銳眥,下足少陽,註小指(趾)次指(趾)之間。

以上循手少陽之分,側下至小指(次指)之間;

別者以上至耳前,合於頷脈,註足陽明,以下行至跗上,入五指(趾)之間;

其散者,從耳下下手陽明,入大指之間,入掌中。

其至於足也,入足心,出內踝下,行陰分,復合於目,故為一周。」

總結來說,衛氣白天行於陽,夜晚行於陰的具體循行路線是:平旦人醒之時,衛氣從目出陰入陽,然後同時沿著三陽經由上向下執行至手足心,進入陰分,再返回於目,稱為一周。

人體十二經絡一日炁執行圖

人體內營炁的執行是有規律的。

【黃帝內經·靈樞·營氣】:

「黃帝曰:營氣之道,內谷為寶。

谷入於胃,乃傳之肺,流溢於中,布散於外,精專者行於經隧,常營無已,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

故氣從太陰出,註手陽明,上行(至面),註足陽明,下行至跗上,註大趾間,與太陰合。

上行抵脾,從脾註心中。循手少陰,出腋,下臂,註小指(之端),合手太陽。

上行乘腋,出䪼內,註目內眥,上巔,下項,合足太陽。

循脊,下尻,下行註小趾之端,循足心註足少陰。

上行註腎,從腎註心,外散於胸中。

循心主脈,出腋,下臂,出兩筋之間,入掌中,出中指之端,還註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陽。

上行註膻中,散於三焦,從三焦註膽,出脅,註足少陽。

下行至跗上,復從跗註大趾間,合足厥陰,上行至肝,從肝上註肺。

上循喉嚨,入頏顙之竅,究於畜門。

其支別者,上額,循巔,下項中,循脊,入骶,是督脈也。

絡陰器,上過毛中,入臍中,上循腹裏,入缺盆,下註肺中,復出太陰。

此營氣之所行也,逆順之常也。」

以上敘述了營氣在人體中循脈執行的規律:

從手太陰肺開始,順序流註於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再由肝註肺。

其支別者又行於督任二脈,下註肺中。

再由肺開始,按照以上順序營於諸脈,終而復始,常營無已。

一天內人體的氣的變化與天地陰陽的變化是一致的。

中午人體內的陽氣足,半夜人體內的陽氣低下。

因此,多數人生病,病情嚴重的時候都是在半夜。

【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

「岐伯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

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

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

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

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

夜半人氣入藏,邪氣獨居於身,故甚也。」

人體內氣的執行與太陽的執行是一致的。

【黃帝內經·靈樞·衛炁行】:

「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於身)一周與十分身之八;

日行二舍,人氣行三周於身與十分身之六;

日行三舍,人氣行於身五周與十分身之四;

日行四舍,人氣行於身七周與十分身之二;

日行五舍,人氣行於身九周;

日行六舍,人氣行於身十周與十分身之八;

日行七舍,人氣行於身十二周在身與十分身之六;

日行十四舍,人氣二十五周於身有奇分與十分身之二,陽盡於陰,陰受氣矣。

其始入於陰,常從足少陰註於腎,腎註於心,心註於肺,肺註於肝,肝註於脾,脾復註於腎為周。

是故夜行一舍,人氣行於陰藏一周與十分藏之八,亦如陽行之二十五周,而復合於目。

陰陽一日一夜,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別本作二),與十分藏之二,是故人之所以臥起之時有早晏者,奇分不盡故也。」

本段指出:衛氣日出於陽二十五周,夜行於陰二十五周。

白天在陽經執行,夜晚在陰經與五臟之間執行。

指出了為期白天的具體循行尺度是:日行一舍,人氣行一周身與十分身之八。

夜晚的具體行星尺度是:夜行一舍,人氣行陰臟一周與十分臟之八。

古代計時工具漏壺圖

古人發明了漏壺,采用滴漏的方式來計時,並且總結出了滴漏與人體氣行變化之間的關系。

【黃帝內經·靈樞·衛炁行】:

「水下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刻,人氣在少陽;

水下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四刻,人氣在陰分。

水下五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六刻,人氣在少陽;

水下七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八刻,人氣在陰分。

水下九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十刻,人氣在少陽;

水下十一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十二刻,人氣在陰分。

水下十三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十四刻,人氣在少陽;

水下十五刻,人氣在陽明;水下十六刻,人氣在陰分。

水下十七刻,人氣在太陽;水下十八刻,人氣在少陽;

水下十九刻,人氣在陽明;水下二十刻,人氣在陰分。

水下二十一刻,人氣在太陽;水下二十二刻,人氣在少陽;

水下二十三刻,人氣在陽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氣在陰分。

水下二十五刻,人氣在太陽,此半日之度也。從房至畢一十四舍,水下五十刻。

(從昴至心,亦十四舍,水下五十刻,終日之度也。)

日行半度,回行一舍,水下三刻與七分刻之四。

大要曰常以日之加於宿上也,人氣在太陽,是故日行一舍,人氣行三陽行於陰分,常如是無已。

天與地同紀,紛紛白+分白+分(音:pā),終而復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盡矣。」

本段指出了白天衛氣在陽經的具體循行方法是:從太陽到少陽到陽明到陰分,然後轉入太陽,如此迴圈不已。

白天衛氣在陽經的循行時刻規律是:每水下一刻,衛氣執行一條經脈。

時刻與天上二十八星宿部位的換算關系是:日行一舍等於水下三又七分之四分。

說明人體內氣的執行與天氣的執行有關,其關系是日行一舍,人氣行完三陽經而且到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