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讀過【古文觀止有意思】,再也不敢小看古人的智慧了

2024-07-15文化

作家巴金回顧一生創作道路時,多次感慨:【古文觀止】中的文章,實在是終身難忘之啟蒙導師。

【古文觀止】被廣大讀者視為學習文言文的必讀之作,收錄了【桃花源記】【蘭亭集序】【陳情表】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篇。

但由於古文晦澀難懂,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背後的細節,以及字裏行間的深意。

為此,北大才子、【超級語文課】第一季全國總冠軍邵鑫,專門開設課程精講【古文觀止】,課程的全網總播放量近1000萬。

他還以課程內容為基礎,重新構思、查閱資料,創作出【古文觀止有意思】一書,深入解讀了古代聖賢智慧。

這本書雖是對古人處世經驗的歸納,卻能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解答了為人處世的諸多人生困惑。

任何時候,只要翻開它,你都能開啟思路,拓寬視野,找到自身困境的出口。

1

陷入復雜紛爭時

讀讀【燭之武退秦師】

公元前630年,鄭莊公去世後,鄭國發生內亂,國力日漸衰弱。

此時,晉文公和秦穆公打算趁虛而入,聯合圍攻鄭國。

危急關頭,鄭國義士燭之武,接下了勸退秦師的重任。

可好不容易見到秦穆公後,他並沒有急著向對方求情,反而為秦國分析利弊:

「秦晉相鄰,一旦滅掉鄭國,鄰邦晉國勢力增強,您秦國的勢力則會相對削弱。但如果您放棄圍鄭,鄭國將以東道主的身份,隨時為您提供所需資源。」

這番話,一下子打動了秦穆公。

與其日後被壯大的晉國威脅,不如與鄭國結為聯盟,以絕後患。

於是,秦穆公當場答應撤兵,並恭敬地將燭之武送回了鄭國。

憑借洞察利弊的敏銳,燭之武和平解決紛爭,拯救了自己的國家。

對此,邵鑫在【古文觀止有意思】中指出:

遇到麻煩與紛爭時,不要急著上前辯解,分析利弊才是關鍵。

暫時放下自身得失,從他人的利益出發,你會更容易找到矛盾的突破口。

現實中,我們常與人打交道,難免也會遇到復雜的紛爭和難解的矛盾。

如果你只想著自己的委屈,糾結於自己的利益,註定怎麽也找不到解開沖突之道。

當一種身份沒有解決思路時,你不妨試著轉換角色,跳出自我視角,分析各方利弊。

丘吉爾說: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看清自己和對方的利益關系,所有劍拔弩張的沖突,都有可能轉化為互利互惠的共贏。

2

碰上難溝通的人時

讀讀【觸龍說趙太後】

戰國時期,秦國攻打趙國,趙國不得已向齊國求救。

齊國提出條件:當權者趙太後的小兒子長安君,需入齊作人質。

太後卻愛子心切,哪怕大臣們紛紛勸諫,也執意不肯答應。

後來,一位叫觸龍的官員也來進諫。

他並未直言相勸,而是拉起家常,詢問趙太後的身體狀況。

等太後怒氣漸消後,他又懇求太後幫自己的兒子,安排個宮內的好差事。

太後心頭一動,笑著問:「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呢?」

他這才趁勢說道:「身為父母,當然疼愛孩子,但越是愛孩子,就越應該為他考慮長遠。長安君地位尊貴,卻沒有功勛,恐怕今後難以服眾,不如讓他借此機會,為國家立功。有了功勞,他就有了聲望,以後在趙國的地位才會更穩固。」

已經冷靜下來的太後,細細一想,覺得他說得在理,便答應了此事。

而觸龍之所以能說服趙太後,就是因為他站在了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

鬼谷子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說者聽,必合於情」。

想要說服一個人,曉之以理,遠不如動之以情。

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

希望上司采納自己的建議時,你越是急著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方就越聽得不耐煩。

孩子偶爾胡攪蠻纏不聽話時,你越是苦口婆心地講道理,對方就越是哭鬧不止。

跟伴侶的某個意見不一致時,你越是情緒激動地爭論,對方就越不願繼續溝通。

因為比起冷冰冰的言語訓誡,人會本能地渴望心與心之間的共鳴。

遇到不聽勸、難溝通的人,與其硬碰硬,不如以情為先,攻心為上。

沒有人喜歡被迫接受事物,你要學會多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照顧對方的情緒和感受。

推己及人,以心換心,能夠換位共情對方,再強硬的人也會柔軟下來。

3

遭受不公平對待時

讀讀【子產壞晉館垣】

書中有句話說:別人對你的態度,往往取決於你對自己的態度。

鄭國名士子產,便深諳這個道理。

有一年,子產陪國君鄭簡公前往晉國,晉國國君晉平公卻遲遲不接見他們。

晉國大臣們也態度輕慢,將他們安置在簡陋的賓館中,連車馬都放不下。

可子產並未忍氣吞聲,派人拆毀賓館圍墻,使車馬得以進館。

事後,晉國大夫士文伯前來問責,子產也不卑不亢地申明原因。

他控訴晉國接待不周,對待鄭國國君過於傲慢,失了應有的禮數。

他指出晉國賓館狹窄,導致客人的禮物和車馬無處存放,失了大國風範。

這番有理有據的回應,令士文伯和晉平公心服口服,不再責難子產。

晉平公以隆重的禮節接見了鄭簡公和子產,準備的宴席也格外豐盛。

待他們回鄭國後,晉國還翻新擴建了接待諸侯的賓館。

面對冷待,子產毫不退讓,據理力爭,為自己和國家贏回了尊嚴。

人性向來欺軟怕硬,誰都喜歡挑軟柿子捏,撿老實人欺負。

你越是寬容他人的怠慢,事事不計較,對方就越不拿你當回事。

你越姑息他人的侵犯,次次都忍讓,對方就越變本加厲地找茬。

很認同王小波的一個觀點:

「人活在世上有兩大義務,一是好好做人,無愧於人生一世。另一條是不能慣著別人的臭毛病。」

如果連你自己都不在意自己的感受,旁人就更不會顧慮你的情緒。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適度忍讓,不主動惹事,卻也絕對不怕事。

觸及底線時不退讓,不妥協,當你學會尊重自己,他人才會開始尊重你。

4

聽到紛雜傳言時

讀讀【有子之言似夫子】

孔子的學生有子,問同門曾子:「孔子先生有沒有講過,如果丟了官,應該怎麽辦?」

曾子回答:「聽他說的是‘希望丟官後趕快貧窮,希望死後趕快腐爛’。」

有子覺得很奇怪,認為這不像君子所言,曾子便去找子遊確認。

子遊講了兩段故事:

孔子住在宋國時,看見桓司馬給自己做石槨,做了整整三年都沒完工。

他忍不住斥責道:「像這樣奢靡的人,去世以後,屍體腐爛得越快越好啊。」

後來,孔子得知南宮敬叔失去官職後,經常帶著寶物朝見君王。

他又嘆道:「像這樣拿錢財行賄的人,丟掉官職之後,就應該盡快變得貧窮。」

也就是說,孔子是在批評桓司馬太過奢侈浪費,指責南宮敬叔破壞官場公平。

而曾子不了解前因後果,就對這番話斷章取義,曲解了孔子的本意。

想起李察·布頓的名言: 真相是散落成無數碎片的鏡子,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看到的一小片是完整的真相。

尤其是在資訊爆炸的網絡時代,碎片化資訊如洪水般襲來,很多人都被種種流言繞得暈頭轉向。

一句極具煽動性的評論,或許能掀起上億人關註的風波;

一張不明來源的聊天截圖,可能會引發一場嚴重網暴;

一段未經證實的影片,也會三番五次挑起大家的情緒對立。

如果你缺乏判斷,又心境不穩,只能人雲亦雲,甚至信謠傳謠。

以後,不管外界發生了什麽,都不妨先讓子彈飛一會兒。

給自己一點時間去分辨,去思考,那些荒誕的言論和虛假的表象,便會不攻自破。

5

處理人際關系時

讀讀【馮煖客孟嘗君】

戰國時期,齊國孟嘗君收下門客馮煖。

馮煖一次次向孟嘗君提要求,索要車馬和優厚的食宿待遇。

孟嘗君並未怪他貪得無厭,反而認為他一定有些本事,滿足了他所有的要求。

果然,有一年,孟嘗君找人去屬地薛國收債,馮煖自告奮勇前去。

到了地方之後,馮煖發現百姓貧苦,根本無力償債。

於是,他假傳孟嘗君的命令,一把火把債券都燒了。

當地百姓歡呼萬歲,紛紛稱贊孟嘗君仁義。

那時候,孟嘗君並不理解馮煖的用意,卻也沒有繼續追究此事。

一年後,孟嘗君失去齊王寵信,被趕出國都,不得已退回屬地薛國。

可他沒想到,在距離薛國還有一百裏路時,無數百姓便扶老攜幼,前來迎接他的回歸。

憑借著薛國百姓的支持,孟嘗君很快重新得勢,回到了齊國政治中心。

國學大師曾仕強說: 做人做事,給別人留點余地,給自己留條後路。

畢竟,誰都有雨天沒傘的時候,你為別人撐過傘,來日才有躲雨的屋檐。

巨賈範蠡從不與同行惡意競價,但凡有做生意的門路,也願意分享給大家。

漸漸地,他獲得了各行各業人士的支持,拓寬了自己的財路。

文人蘇軾待眾人和氣,對下屬寬厚,哪怕遭政敵陷害,他也不會怨恨對方。

為此,人人欽佩他寬容大度,願意與他結交,擴大了他的交際圈。

俗話說: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人心是相互的,你讓別人一步,別人就會敬你一尺。

話不說滿,事不做絕,處處給他人留下余地。

當你跌落低谷時,才會有人為你托舉,與你同行。

6

面對得失權衡時

讀讀【宮之奇諫假道】

春秋時期,晉國想向虞國借路,以便攻打虢國。

虢國是虞國的外圍,兩國互相依存,一旦虢國被滅,虞國必定也會跟著遭殃。

於是,謀士宮之奇以「唇亡齒寒」的道理,百般勸阻虞公。

虞公卻目光短淺,愛占便宜,一心只想把晉國送來的寶馬、玉石、錢財收入囊中。

他根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告,借路給了晉國的軍隊。

宮之奇一看大事不好,帶著全族的人離開了虞國。

而事情也的確如宮之奇所料:晉國攻克虢國後,轉頭就向虞國發起突襲。

最終,因為貪圖便宜,虞公自食其果,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國家。

占便宜,是這個世界上最賠本的事情。 目光短淺之人,只盯著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長遠的得失。

到頭來,你終將為了點蠅頭小利,付出難以想象的巨大代價。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就很熱衷於占便宜。

回家辦理遷墳的時候,曾國荃利用權力,搶占鄉親的地方。

這件事傳出去後,曾國藩勃然大怒。

因為曾家看似占到了便宜,卻毀掉了經營多年的名聲,招致罵聲一片。

往後的許多年,曾國荃都甩不掉以權謀私的惡名,常被大眾口誅筆伐。

【菜根譚】有一句話: 「討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損。」

人要是一見便宜就想占,不僅損了自己的德行,還有可能引火燒身。

有些便宜不能占,有些好處不能撈,你貪得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

控制自身欲望,學會計之長遠,你才有機會收獲源源不斷的大利。

邵鑫在這本書的前言中提出:【古文觀止】是本名氣很大,口氣也很大的書。

但在當今時代,怎麽讀它才不算白讀?

他說:

透過精細解讀文本,動腦分析,用心感受,思接千載,視通萬裏,實作與古人的心靈對話,最終以古人智識壯我之血脈,以歷史洞見為未來開路。

一篇篇韻味悠長的古文,凝結了前人寶貴的智慧,歷經了時代與變遷的考驗。

然而,我們想要真正讀懂它,吃透它,必須用心領會,學以致用。

把個中道理與紮實的生活相連,以通透思維去解決當下的困境。

當你從字句間汲取到力量,遇到再大的難題,你也有本事輕易化解。

點個 贊吧 ,從【古文觀止有意思】中開悟己心,修養智慧,你就不再懼怕生活刁難,越活越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