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為什麽要讀季羨林的【牛棚雜憶】?

2024-07-13文化

PART.01

看見生活的磨難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面臨著自己的問題與煩惱,並不是說別人的煩惱和困難比你大,然後你的問題就無足輕重,你就應該慶幸自己有多麽幸運。只是,從厚度來說,我們的人生的確存在差異。

經歷過大風大浪年代的人,其人生魄力、對生命的洞察是我們這些出生於和平年代的人很難擁有的。季羨林是一位世紀老人,出生於晚清,經歷民國,逝世於21世紀的中國,這段時間可謂中國歷史上變化最激烈的時期,在這個基礎上的人生經歷——從赤貧之家的孩子到名響全國的頂級學者——也是最豐富的。

而【牛棚雜憶】這本書所記錄的是季羨林人生中最黑暗、最苦難的一段經歷。我們並不需要對這種經歷發表意見,只是看到,就能為我們的心靈打下一層底色,這種底色會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作用。

PART.02

尋求生活支撐

假如說有的讀者必須要從中歸納總結出些什麽的話,那麽就是支撐自己的方法。在遇到生活困難時如何度過,這個答案並不是我們大家所想象的就是硬挺、硬撐。人畢竟不是機器,很多的時候我們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麽堅強,我們是有情緒、有情感的。有時候,你需要一點得過且過,需要一點只專註於眼前,需要一點享樂精神。

就像季羨林在文中所說「雖然我自己也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也並非就是完全美妙,自己還是像一只空中的飛鳥,處處有網羅,人人可以用鳥槍打,用石頭砸,但是畢竟還有不打不砸的時候,我樂得先快活一陣子吧。——031」不鉆牛角尖,允許自己懈怠一些,給自己松一松弦,才不會讓自己走上絕路。當然,如果不想墮落下去,或者你無法對當前困難做到無視,就給自己找到一些能吸引自己的活動,它能轉移你對當前困難的註意力。

季羨林先生找到的方法就是轉譯詩,把梵文詩句譯成白話散文,慢慢揣摩不同字詞間意蘊。因為季羨林先生是著名的轉譯家,這項活動是他自己能發現樂趣、真正投入其中的。如果是我們讀者自己,也要尋找自己真正感興趣的。這種興趣在平時好像無足輕重,但在一些時候就變成了保命關鍵。

PART.03

感受大師筆觸

我們面對不公正、不合理最直接的反映就是憤怒,但人不是機器,對同一種遭遇的反映可能是多樣的。體現在文學上也是如此。「我站在牢頭禁子面前,眼光總是落在地上,或者他的腳上,再往上就會有危險。

他們穿的鞋, 我觀察得一清二楚,面孔則是模糊一團。——145」「有一天夜裏,我要小便,走出門來,萬籟俱寂,皓月當空。我什麽人都看不到,只好對空高呼:「報告!」在黑影裏果然有了人聲:「去吧!」此人必然是長矛在手,但是我沒有見到人影。——120」這種藝術上的留白,使得對恐懼的描寫更加滲透到人心中,比單一地渲染暴力場面,用各種詞匯直接描繪情緒、情感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