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白茶始祖」建陽白茶,嚴重被低估!

2024-04-28文化

建陽白茶

建陽白茶,天下獨一味

楊多傑

天下獨一味

論資歷,建陽是白茶起源地。論品種,建陽算花色齊全。論特色,建陽有貢眉白茶。但現如今知道建陽白茶的人並不多,喝過的人就更少了。

近些年,中國白茶產業以福鼎為先鋒,在強手如林的中國名茶界沖出了一條路徑,並站穩了腳跟。應該說,在白茶的推廣上福鼎確是首功一件。前幾期咱們已聊過了福鼎白茶,這一次便和您聊一聊另一款傳統白茶——建陽白茶。

建陽白茶有歷史

聊茶,總要從產地開始。福鼎,歸屬於閩東的寧德市。建陽,歸屬於閩北的南平市。福鼎靠海,建陽環山。地理風貌各有不同,制出的白茶風味自也不同。建陽,處於閩北腹地,周遭都是產茶區縣,北面,是大名鼎鼎的武夷山市,南面,是水仙起源的建甌市,東面,毗鄰著白茶的另兩個產區政和縣與松溪縣。

說清了位置,再來梳理歷史。建陽白茶的起源,絕不比福鼎白茶晚。林今團在【建陽白茶初考】(原載於1990年10月的【福建茶葉】雜誌)一文中寫道:

「1990年74歲的肖烏奴和同村同年人饒太榮兩位老茶農反映,白茶是肖蘇伯(肖烏奴的曾祖父)和肖占高的父輩創始的。肖蘇伯年輕時即曾販運白茶到廣州。」

這個肖氏家族是當地的茶商世家,上文中提到的肖占高有「太學生」頭銜,死後墓葬規格較高。他的墓石刻文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時仍清晰可見,上有「道光壬寅二十二年」(公元1842)的字樣。又知,肖占高享年七十歲。由此可以推測,肖氏兄弟年輕時到廣州販賣白茶的事情,大約發生在清乾隆五十七年至嘉慶七年(1792——1802)之間。如果當時的白茶已經是暢銷廣州市場的成熟商品,那麽建陽白茶,很可能創制於清朝乾隆晚期。以此推斷,建陽很可能是最早制作白茶的茶區。

白茶的制作工藝 是最自然的,把采下的新鮮茶葉薄薄地攤放在竹席上置於微弱的陽光下,或置於通風透光效 果好的室內,讓其自然萎雕。晾曬至七八成幹時,再用文火慢慢烘幹即可。

白茶重鎮是建陽

近十余年來,在白茶界,不管是產量還是影響,均要以閩東的福鼎茶區為第一。但其實新中國成立之後,計劃經濟下,福鼎被安排的任務主要是生產高檔紅茶、烘青綠茶、以及新工藝白茶。至於傳統白茶生產的重任,則完全落在了建陽茶區的肩上。這是一段茶界秘史,您聽我慢慢道來。20世紀50年代末,建陽白茶產量已經突破100噸。到了1979年,建陽白茶產量再次增長,達到了650噸,占全國總產量的80%。現如今提起建陽,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但想當年的建陽,卻絕對稱得上中國白茶的領軍茶區。

建陽產的是什麽白茶呢?很大一部份是貢眉。現如今的白茶,按采制標準大致可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和壽眉三大類。至於貢眉白茶,有人望文生義,將其誤認為是等級高於壽眉的白茶。這並不正確。按如今茶學界的通識,貢眉是以有性繁殖茶樹品種采制而成的白茶。換言之,一款白茶是否可以稱為貢眉,不是以采摘等級來劃分,而是以茶樹品種來判斷。這事兒多少有點繞,希望我給您講明白了。建陽最有特色的白茶,即是貢眉。

在建陽眾多產茶鄉鎮當中,又以漳墩鎮與貢眉白茶的關系最為密切。漳墩這個小鎮,當年在中國白茶界是什麽地位呢?咱們再來看一組數據,您就都明白了。如上文所講,1979年建陽白茶產量與出口量均達歷史最高水平。而當時建陽的白茶,將近80%都是由漳墩鎮生產。到了上世紀80年代,漳墩鎮年生產白茶量更是沖破10000擔(每擔100斤),成為當時白茶界第一個「萬擔公社」。您別看如今貢眉白茶小眾,當初的產量可是高得嚇人呢。雖然建陽曾經生產了這麽多白茶,但是現如今想找出點建陽老白茶卻十分困難。沒辦法,味道好,品質高,當年就被消費掉了。

漳墩出產好貢眉

特級建陽貢眉

為了尋找最為優質的貢眉,筆者曾多次到訪過白茶重鎮漳墩。記得2023年去漳墩海拔最高的鳳凰村時,同行的建陽小白茶非遺傳承人葉素娟女士連聲說:「我們漳墩是建陽最偏遠的鄉鎮,真是辛苦您了。」確實,漳墩位於整個建陽茶區的最東邊,直線距離本就不近,偏偏道路又極為難行。山間公路雖平坦,怎奈峰巒疊嶂,林木密布,彎多路窄,任是老司機也不敢開快。大山的阻隔,使得漳墩鎮幾乎沒有辦法發展工業。但也正因如此,這裏保留下了最自然的生態環境。漳墩鎮境內,不僅原始次生林廣泛分布,還擁有華東地區最大的楓樹林區。建陽最優質的貢眉,就生長在這樣的崇山幽谷之間。祖輩留下來的青山綠水,如今正在變為金山銀山。

建陽漳墩鎮鳳凰澗茶園那些當年拋棄於山谷竹林間的菜茶, 如今大都有數十年的樹齡。

從市區出發前往漳墩的鳳凰村,單程就要2個多小時。那一天到了鳳凰村已接近中午,茶林還沒看見呢,半天兒都過去了。簡單用過午飯後,趕緊開車往貢眉最核心的產區鳳凰澗而去。到山口時,連鄉村土路也斷了,於是只能安步當車,順著山間小路往裏慢慢走。在山谷間走了二十分鐘,兩旁茶樹開始多了起來。這裏的「多」也只是相對而言的概念,澗底沒有那種成片的茶園,都是零散分布的茶樹。東邊一叢,西邊一片,並不成規模。據當地茶農指點,這便都是制作建陽貢眉時所用的菜茶了。鳳凰澗底的菜茶分為兩類,有一些本也是當地先輩所植,但因時代變遷無人管理,便落荒於山林之間了。還有一些則非人工種植,而是那些被風吹雨打散落山中的茶籽,於山崖石縫中自然生長而成。這裏的茶,基本都處於半荒放狀態。不明就裏的人一看,還真以為是野茶呢。

由於都是有性繁殖而來的菜茶,所以漳墩鳳凰澗的茶樹看起來性狀特別不統一。遠遠望去,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醜的醜,俊的俊,黑的黑,白的白,誰和誰都長得不一樣。這樣個體性狀差異較大的茶樹品種,采下的茶青在生化成分上,有著很強的互補性。由這些菜茶為原料而制成的建陽貢眉,香氣豐富,滋味飽滿,醇和度高,耐泡性強,背後的道理即在於此。

菜茶的豐富性狀,既造就了貢眉獨特迷人的口感,也埋藏了貢眉一度沒落的禍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葉的需求量不斷攀升,當時不少迎來送往的社交活動中,都要有一兩份茶禮點綴。既然是禮品,面子就比裏子更重要。那時宴請講排場,喝茶要賣相。以貢眉為代表的建陽茶業,品質雖高,顏值卻低,自然不符合那個時代的市場。近日,原建陽茶廠廠長吳麟先生送我一本他編寫的【建陽小白茶】,其中寫道:

「實際上,進入20世紀八九十年代之後,建陽白茶就一直行走在衰退雕亡的道路上。由於沒有跟上市場經濟發展大潮的節拍,建陽小白茶曾經光鮮燦爛的品牌幾乎被時代淹埋,原來擁有的白茶基地也幾乎坍塌殆盡。幾萬畝茶園逐漸湮沒在樹林、竹林、雜草叢中,小白茶所剩無幾。」

不得不說,這一段寫得十分中肯,真實反映了三十余年前建陽白茶的窘境。但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那些當年拋棄於山谷竹林間的菜茶,如今大都有數十年的樹齡。由於生長環境天然,茶樹大多又夠老樅級別,以至於所制成的貢眉品種極佳。

在鳳凰澗底看了一圈兒,再爬上來已到了下午四點多鐘。其實直線距離不遠,怎奈山路實在難行。回到村裏,口幹舌燥,喝了一款茶農自藏的2016年一級貢眉散白茶。110ml蓋碗配4.5克茶,這個投茶量按一般白茶來說並不算多。但我得承認,還是低估建陽貢眉了。第一沖,15秒出湯,口感甘冽,猶如山泉。第二沖,仍15秒出湯,滋味漸濃,舌底鳴泉。第三沖,還15秒出湯,口感更厚,湯感濃醇。至此一直沖下去,或以香為主,或以甘突出,總之每沖都有變化,每沖滋味不同。直到第七沖,茶湯仍不見衰勢,而我卻早已饑腸轆轆了。雖然害得我險些醉茶,但不得不說,建陽貢眉,真夠勁兒。

三十年前,貢眉只因賣相不佳就被市場冷落了。三十年後,貢眉會因茶湯絕佳而被市場接受嗎?我想可以。想當年的送禮人,講究高端大氣上檔次。現如今的愛茶人,追求低調奢華有內涵。

因此,要搞好居室衛生,保持空氣流通新鮮,註意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

春天養生,重在調和陰陽平衡,順應自然規律,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精神內守,形神兼備,才能使身體保持健康狀態,迎接美好的春天。

以上內容來自【世界博覽】202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