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失傳800多年,被日本「偷走」,這項中華絕技在河南大叔手中復活

2024-06-16文化

前言:

「爛泥扶不上墻」,但有些「爛泥」混合在一起,卻成了稀世珍寶。

有一句話叫「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有的時候,真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一種叫做「絞胎瓷」的手藝,從名字上聽起來就非常的有意思。

而這項技藝,就是我們今天要和大家一起聊聊的話題,相信很多人都比較陌生,其實它就是一種制瓷工藝。

只不過,與我們平常所見到的那些傳統的制瓷工藝不太一樣,它是用泥巴制成寶貝。

這項技藝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到了宋代的時候,這項技藝更是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

但是,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這項技藝在中國失傳了,反而被日本給流傳下來。

曾經的絞胎工藝,在日本卻發展出了一定的規模,就連我們現在談到的絞胎瓷,也是在日本傳承的比較好。

前段時間,也就是2000年的時候,在海外出現了一批絞胎瓷,當時才知道,原來這些都是從中國流失的瓷器。

只能說,有的時候,有些東西真的就是我們自己不珍惜,才會被別人拿走。

但是,就在前段時間,這個看似失而復得的好訊息卻被人給推翻了,原來,根本沒有什麽絞胎瓷在國外流失。

這樣一來,也就讓我們開始重新重視這項技藝,也有一位非遺傳承人,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讓絞胎瓷在中國重新「復生」。

一、絞胎瓷,差點被人遺忘的技藝

所謂的絞胎瓷,其實就是一種燒制技術,而這項技術,在當時來說,可以說是非常的考究了。

制作絞胎瓷,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而且還要掌握一定的制陶技術,這樣才能做出一些好的瓷器。

古代的絞胎瓷,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用泥料制胎,可以說是集陶瓷、瓷器、繪畫於一體。

所以,在當時來說,絞胎瓷也可以說是非常的有名氣了,而且在很多的文人雅士眼中,絞胎瓷更是被當成了非常珍貴的收藏品。

這樣一來,也讓絞胎瓷在當時備受推崇,可以說是非常的有市場。

而當時制作絞胎瓷的窯口,主要分布在中國的磁州、安陽和焦作。

而在這三個地方中,焦作的絞胎瓷最為有名,也可以說是有著最正宗的絞胎瓷。

不過,盡管絞胎瓷在當時非常的有名,但是卻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也讓絞胎瓷的發展遭受了一定的影響。

所以,在歷史的長河中,絞胎瓷的發展也遭遇了一些困難,到了現在,絞胎瓷在國內的確實非常的稀少。

而在國外,尤其是在日本,絞胎瓷卻比較「吃香」,可以說是有著比較好的發展。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一部份人認為,原來的絞胎瓷都是被流失到國外去了。

古代絞胎瓷器

這樣一來,也讓海外的絞胎瓷出現了一定的市場,而在一些拍賣會上,也可以看到一些「傳說中」的絞胎瓷。

可是,就在不久前,一位專家卻發現,這些所謂的絞胎瓷根本就不是真跡,而是後來人的仿制品。

原來的絞胎瓷,根本就沒有流失到國外去,可是,卻因為這樣一些人的誤傳,反而給絞胎瓷再添了一些「光彩」。

也是在這個時候,才開始有一些人重新開始重視起絞胎瓷,也意識到這項技藝確實非常的珍貴。

這樣一來,也有一位來自焦作的傳承人,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才讓絞胎瓷重新「復生」。

二、柴戰柱,復燒絞胎瓷的傳承人

如果沒有這位叫做柴戰柱的傳承人,很可能我們現在還不知道,原來的絞胎瓷並沒有流失到國外去。

也正是因為有了柴戰柱,才可以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到絞胎瓷,也開始重視這項傳統的制瓷工藝。

而想要讓絞胎瓷「復生」,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這項技藝已經失傳了很多年,現在的人根本就沒有什麽認識。

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柴戰柱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也沒有得到社會的重視。

而要想要復原絞胎瓷,最難的就是原材料的配制,還有燒制的溫度掌握。

如何復原絞胎瓷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非常高的燒制技術,而且還要有一顆敢於創新的心,這樣才能成功。

在制作絞胎瓷的時候,需要使用多種不同顏色的瓷泥,而這些瓷泥在燒制的時候,是非常容易出現問題的。

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術,才能做出一些好的絞胎瓷,也才能讓絞胎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但是,這樣一來,也讓絞胎瓷的成功率非常的低,有的時候,甚至需要「十窯九不成」。

也正是因為如此,才給柴戰柱制作絞胎瓷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也讓他經歷了很多次的失敗。

但是,柴戰柱並沒有放棄,一次次的失敗,只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深知,想要復原絞胎瓷,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有非常大的耐心,也要有一顆執著的心。

所以,在這十年的時間裏,柴戰柱一直默默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也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突破口」。

也正是因為有了他的一路堅持,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絞胎瓷,也成功讓這項技藝「復生」。

而在他成功復原絞胎瓷的這一刻,也感嘆道「原來造化弄人」,因為只有他在燒制的時候,才成功讓絞胎瓷「冒頭」。

而他成功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在燒制的時候,出現了一些小插曲,也正是這些小插曲,才讓絞胎瓷有了一些「特別」的地方。

所以,也有一些人這樣評價他,「柴戰柱燒出來的瓷器,雖然不是最古老的絞胎瓷,但是有著自己獨特的美」。

也是因為如此,才有一些人開始重視起他所制作的絞胎瓷,也意識到這樣的制瓷工藝確實非常的有名氣。

可以預見,有了柴戰柱的努力,相信絞胎瓷一定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結語:

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這些傳統的手藝,也是國家的「瑰寶」。

而要想要讓這些瑰寶能夠延續下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有更多的人去重視,也要有一些傳承人的努力。

正如柴戰柱所做的那樣,他的堅持和努力,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多的是為了這項傳統的制瓷工藝。

希望在他的努力之下,也可以讓更多的人重視起絞胎瓷,也可以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絞胎瓷的研究和傳承當中,相信有了大家的努力,一定可以讓這項技藝有更好的發展。

同時,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去了解一些非遺文化,也可以多支持一些非遺傳承人的工作,讓國家的文化「瑰寶」可以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