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詩詞中的冬日活動,跟我們想象不一樣,古人冬天活動一樣豐富多彩

2023-12-08文化

可能我們大多數人,一想到古人的冬天,就是那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淒涼。進而一想,古人要交通工具沒交通工具,要取暖器材沒取暖器材,冬日唯一能做的,估計也就是臥床睡覺。

但實際上,古人的冬天活動,遠比我們今人想象的要豐富得多。就像我們現在的孩子,無法想象我們那一代小時候沒有玩具車、沒有柯曼、沒有蘿蔔刀是怎麽過的,他們無法想象,一塊泥巴,能讓我們做出許多玩具來。

1. 飲酒

冬天,特別是下雪天,喝一杯醇酒暖暖身子,會讓人覺得特別幸福。酒這種飲料,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對應檔次。初唐詩人劉憲在【苑中遇雪應制】中寫道,「花光並灑天文上,寒氣行消禦酒中」,皇帝喝的酒是禦酒,檔次最高,但在冬天的作用主要還是禦寒。

大詩人白居易下雪天飲酒,除了禦寒,還有就是裝點他的小資生活。他在【問劉十九】中寫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小資生活,就要喝新酒,而且要喝熱酒,用「紅泥小火爐」來慢慢溫酒。如果是冷酒入口,那剛入口的那一陣,還是相當冷的,冷得讓人打寒顫。而「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就是純粹的炫耀小資生活了。

明代詩人袁宗道在【雪中共惟長舅氏飲酒】中,一言就道出了冬天、特別是雪天飲酒的奧秘:

盆梅香裏倒清卮,閑聽群烏噪凍枝。

飽後茶勛真易策,雪中酒戒最難持。

飽後茶勛真易策,雪中酒戒最難持

「盆梅香裏倒清卮,閑聽群烏噪凍枝」,種在花盆裏的梅花散發出陣陣香味,閑時聽著凍枝上的烏鴉聒噪,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很容易就「飽後茶勛真易策,雪中酒戒最難持」,就像飯後人們很容易就喝上一杯茶一樣,在雪天,人們很容易就喝上一口酒,酒能激發人們賞梅賞雪的熱情!

2. 喝茶

同樣,冬天,特別是下雪天,一杯熱茶,能讓人渾身暖意濃濃。而且,喝茶需要開水,要燒開水,必須要有火爐,人們可以在一邊燒水的時候,一邊在火爐邊取暖,真是一舉兩得。唐代詩人李中在【冬日書懷寄惟真大師】中寫道:

落壁燈花碎,飄窗雪片粗。

煮茶燒栗興,早晚復圍爐。

煮茶燒栗興,早晚復圍爐

「落壁燈花碎,飄窗雪片粗」,燈花落了,燈火慢慢暗了,飄在窗戶上的雪花,卻又大又粗。天真冷啊!「煮茶燒栗興,早晚復圍爐」,在這樣冷的天氣裏,圍著火爐,煮著茶,烤著板栗,是一個無以復加的享受,我早上和晚上都要做兩次。

話說喝茶,這也是一種小資生活。比如,除了茶葉品種,泡茶的水,對於小資來說,就很有講究。【紅樓夢】裏就寫道,「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看看,小資泡茶的水,一定要用雪水,而且是收梅花上的雪。

這是小資到了極致,大多數人沒有這麽極端,但是一到下雪天,那是一定要用雪水泡茶的。明代詩人董紀【雪煮茶三首其一】中寫道:

梅雪軒中雪煮茶,一時清致更無加。

銷金帳底羊羔酒,莫向陶家說黨家。

梅雪軒中雪煮茶,一時清致更無加

「梅雪軒中雪煮茶,一時清致更無加」,我住在梅雪軒中,一到下雪天,我們就用雪水煮茶,這一段時間,簡直是清致到了極點。「銷金帳底羊羔酒,莫向陶家說黨家」,「羊羔酒」,指的是蒙古人的酒。「陶家」,指陶淵明,他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高貴品格。

董紀反元,不願意在元朝入仕。這首詩裏,他先以梅、雪表達自己高潔的品格,以「雪煮茶」表達自己不願意與元朝同流合汙的誌向。再以「羊羔酒」的膻氣比對「雪煮茶」的清致,表達自己的元朝統治的蔑視。最後,以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典故明誌,表達他不與元朝合作的堅定意誌。

3. 飲食

在我們今人的想象中,古人的冬天,只能每天啃窩窩頭,因為畢竟在十多年以前,東北還是靠薯仔大白菜過冬。但實際上,古人的飲食,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貧乏,還是有一些選擇的。

先不說達官貴人,他們肉食、魚類、青菜肯定少不了。這裏就說所尋常百姓家,宋代詩人範成大對農村生活體驗特別深,他寫了六十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中,有很多寫到冬日的農村生活的。這首【冬日田園雜興】,寫的是農村冬日的飲食生活:

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

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從白雪覆蓋的菜畦中挖出白菜,白菜的味道象蜜藕一樣甜,但比蜜藕更鮮美。

冬天白菜被大雪覆蓋,就不再朝天生長了,而是變得倒伏在地上,所以,詩人形容成「踏地菘」,「蜜藕」甜,平時的白菜一般不甜,但經歷了霜降或降雪後,就變甜了,詩人形容跟「蜜藕」一樣甜。但「蜜藕」是脆的,一般切成薄片食用,冬天的白菜桿厚實,吃起來口感更好。

「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蔬菜是有應季的,當季蔬菜特別好吃。但肉食卻沒有應季的說法,所以,詩人說,「朱門肉食無風味」。因為朱門的蔬菜只是作為肉食的輔助,不是主材,因此,也無法嘗出蔬菜的風味,所以,詩人說,「只作尋常菜把供」,朱門把應季的蔬菜跟不應季的蔬菜沒什麽區別,當然也就嘗不出應季蔬菜的好處了。

4. 遊戲

冬天一到下雪,現代人就高興了,堆雪人、打雪仗、滑雪等等,各種雪地活動,應接不暇。在古代,滑雪這樣的現代運動,肯定是沒有的,但奇怪的是,堆雪人、打雪仗也沒有。但雖然沒有堆雪人,但古人比今人更有藝術細胞,他們喜歡堆雪獅。

古人堆雪獅,準確來說是塑「雪獅」,古人認為,接近瑞雪靈光,塑瑞獸,可祈願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北宋詩人張耒在【戲作雪獅絕句】中寫道:

六出裝來百獸王,日頭出後便郎當。

爭眉霍眼人誰怕,想你應無熟肺腸。

六出裝來百獸王,日頭出後便郎當

「六出裝來百獸王,日頭出後便郎當」,「郎當」,指破敗,紊亂。你這只雪獅是用六出雪花裝扮出來的,雖然你也是百獸之王,但當太陽出來以後,你馬上就破敗了。

「爭眉霍眼人誰怕,想你應無熟肺腸」,你擠眉弄眼,強作威風給誰看,又有誰害怕你呢?想來想去,你連個活的、熱乎的肺腸都沒有,還有什麽威風可以耍呢?

雪後天晴,氣溫依然很低,這時候,到處都是冰。而冰塊也是孩子們很好的玩具。宋代詩人楊萬裏在【稚子弄冰】中寫道: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一個小孩子,早上起來,從結有堅冰的銅盆裏剜冰,用彩絲穿起來當鉦來敲。「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突然冰落在地上發出玻璃一樣的碎裂聲。

古代的小孩子,也極具藝術感,他們取冰做樂器,只可惜冰質易碎,質素不好,但有意思的是,就算是最後碎了,也像玻璃一樣擲地有聲!

5. 工作

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到了冬天,萬物蕭條,自然也就沒有了戶外的農業活動。但戶內的手工業勞動仍然是不可少的。用於商業的手工業勞動,一般的家庭沒有,但像紡織、針線活這樣的手工勞動,家家戶戶都有,而且一般都是女孩的工作。

而古代詩歌一個重要的寫作方向是思婦,而寫思婦,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寫作手法,就是寫她們的勞動。詩仙李白就寫道,「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寫的是秋天,思婦們的勞動。唐代詩人崔國輔的【子夜冬歌】,寫的就是思婦們冬天的勞作:

寂寥抱冬心,裁羅又褧褧。

夜久頻挑燈,霜寒剪刀冷。

夜久頻挑燈,霜寒剪刀冷

「寂寥抱冬心,裁羅又褧褧」,到了冬天,萬物蕭條,人也寂寞,人心也闌珊,這就是抱冬心;就是在這種心態下,思婦又是裁剪羅衣,又是制作麻制罩衫。

「夜久頻挑燈,霜寒剪刀冷」,夜已經很久了,燈火也漸漸變小了,思婦又不斷的挑撥燈芯,讓燈火更大一些,好專註工作,只可惜冬天霜雪冰冷,剪刀冰涼。

這首詩,詩人沒有描寫思婦的任何心理活動,只是透過冰冷的現實來表達思婦的工作環境,寒天冷凍,人心寂寞,工作辛苦。

無獨有偶,詩仙李白也有一首【子夜吳歌 · 冬歌】,也是寫冬天裏,思婦辛苦的工作: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

這首詩裏,思婦的工作更加緊張。「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因為明天早上,驛站的驛使就要出發,思婦必須在今晚把征袍制作好。「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思婦用她那只素手操作著縫衣針,小小的縫衣針,在冬天也特別寒冷,但這也不算什麽,那把剪刀,比縫衣針大得多,她該怎麽把握?

詩仙的手筆,就是不一樣,同樣是形容剪刀的寒冷,李白用已經很冷的縫衣針來跟剪刀對比,更突出了剪刀的寒冷。

「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盡管工作緊急,盡管天寒地凍,但思婦毫無畏懼,只是擔心,這麽冷的天,明早寄出的寒衣,幾天才能送到心上人的手上,讓他穿上,少受幾天寒冷。

6. 賞雪

冬天,一旦下雪,那麽賞雪也就成了古人和今人共同的愛好。但古人賞雪,特別講究氣氛,一定要喝酒賞雪,甚至是擺宴賞雪。南北朝詩人王微在【四氣詩】中寫道,「置酒飛冬雪」,寫的就是古人喝酒賞雪的情景。

宋代詩人薛季宣在【賞雪】中寫道:

晃朗長江北,天地都無色。

扁舟撐短篷,一鳥歸飛亟。

遮莫凍淩兢,如人酒量增。

鰲山不是照,天地一明燈。

鰲山不是照,天地一明燈

「晃朗長江北,天地都無色」,放眼望去,長江北岸,一片白茫茫、明晃晃,天與地,都失去了往日的顏色。「鰲山不是照,天地一明燈」,鰲山也十分明亮,但那不是燈照耀的,而是天地之間,白雪皚皚導致的,就像天地之間有一盞明燈一樣。

很明顯,詩人是在夜間賞雪,看到天地之間,依然是白茫茫一片。唐代詩人李嶠也層寫道,「地疑明月夜,山似白雲朝」,這是雪夜的典型特征。

古人賞雪,不但在家裏賞雪,甚至還會外出賞雪。明代文學家張岱的【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就是寫古人乘雪天去遊覽西湖的情形。宋代詩人孔平仲在【招常父承君舟中觀雪】中寫道:

泊舟亭下水,隔岸有脩竹。

晨起雪紛紛,開簾見群玉。

請來同此景,一醉杯中綠。

晨起雪紛紛,開簾見群玉

「泊舟亭下水,隔岸有脩竹」,詩人頭一天在亭子旁邊停泊了船只,當時就看到對岸有翠綠的修竹。「晨起雪紛紛,開簾見群玉」,今天一早起來,卻只見大雪紛飛,開啟船簾,對面的修竹不見了,只見一條條的玉柱。

詩人不禁雅興大發,「請來同此景,一醉杯中綠」,邀請朋友一起來賞雪,想要一起喝著還漂浮著綠蟻的新酒,一起欣賞下雪美景,一起大醉一場。

7. 高眠

冬天是所有生物休養生息的季節,人們在一年前面的時間,耗盡了精力,可以在一冬得到休息和補充,就像動物冬眠一樣。最好的休息,當然是睡眠,而且不用定鬧鐘,可以一覺睡到自然醒,也可以醒了接著睡。

宋代詩人貝守一在【有何不可】中,就記錄了詩人高眠的場景:

竹塢雪封雲鎖,地爐溫酒添火。

醉來擁被高眠,恁地有何不可。

竹塢雪封雲鎖,地爐溫酒添火

「竹塢雪封雲鎖,地爐溫酒添火」,現在,竹塢是路被雪封,連雲也被鎖住了。我用路上的火爐溫著酒,時不時添把火。「醉來擁被高眠,恁地有何不可」,然後,就靠在床上,喝著酒,享受著閑暇時光,當喝醉了的時候,就擁著被子高枕而眠。就算是這樣荒誕的生活,在冬日又有何不可呢?

大詩人白居易在【歲除夜對酒】中寫道:

衰翁歲除夜,對酒思悠然。

草白經霜地,雲黃欲雪天。

醉依香枕坐,慵傍煖爐眠。

洛下閑來久,明朝是十年。

醉依香枕坐,慵傍煖爐眠

這是冬天最後的寒冷,已經是除夕夜了。「草白經霜地,雲黃欲雪天」,經過了霜降的地面,枯草是一片潔白;天上的雲朵昏黃昏黃的,看看是要下雪。「醉依香枕坐,慵傍煖爐眠」,詩人喝著酒,慢慢醉了,醉著靠著香枕而坐,慵懶的靠在暖爐旁邊打瞌睡。

這一睡一醒,看看又是一年要過去了,詩人算了算,「洛下閑來久,明朝是十年」,在洛陽已經閑置太久了,等到了明天早上,就已經是十年了。

無論如何,這個冬天,這個除夕,詩人可以好好睡上一覺了。

8. 賞梅

在古代,踏雪尋梅是一件雅事,就像現代人聽交響樂,看芭蕾舞一樣。金代詩人張建在【雜詩】中寫道:

踏雪尋梅花,雪梅同一色。

不是暗香來,梅花尋不得。

踏雪尋梅花,雪梅同一色

「踏雪尋梅花,雪梅同一色」,詩人冒雪、踏雪去尋找梅花,希望能夠在雪天賞梅,但雪梅同一個顏色,都是白色,如何能從雪中找到梅花呢?

「不是暗香來,梅花尋不得」,當然了,詩人也毫無辦法,但柳暗花明的是,突然,詩人聞到了一股暗香,知道附近有梅花了,不由得感嘆,「不是暗香來,梅花尋不得」,如果不是這一股暗香,今天恐怕是找不到梅花了。

古人是如此喜愛踏雪賞梅,以至於過了下雪的季節,仍然會時時回憶當時踏雪賞梅的情形。大文豪蘇軾在【梅花】中寫道:

縞裙練帨玉川家,肝膽清新冷不邪。

穠李爭春猶辦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穠李爭春猶辦此,更教踏雪看梅花

「穠李爭春猶辦此,更教踏雪看梅花」,現在是秾艷桃李花而爭春之時,我們尚且能夠細察到梅花美而無邪,這就會更使令我們更加懷念腳踏白雪去看梅花初放的情形。言外之意,在梅花與桃李花比較中,詩人更感到梅花形神俱美,尤其是它的「肝膽清新冷不邪」的內在質地美,不與桃李爭春,無桃李的浮艷媚態,令人崇敬。

明代詩人李承召的【賦梅花·其二】,表達的意思與張建的【雜詩】是一致的:

園林雪滿白皚皚,踏雪尋梅不見梅。

忽有清香通鼻觀,竹間時見一枝梅。

園林雪滿白皚皚,踏雪尋梅不見梅

「園林雪滿白皚皚,踏雪尋梅不見梅」,就像大詩人陸遊的「山重水復疑無路」一樣,而「忽有清香通鼻觀,竹間時見一枝梅」,就像「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樣,終於找到了「雪梅同一色」的梅花!

9. 讀書

在古代,大部份讀書人都是半耕半讀,比如,大文豪蘇軾也是半耕半讀過來。宋代詩人汪洙在【神童詩】中寫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寫的也是這種半耕半讀的讀書人的故事。既然是半耕半讀,那麽在「春」、「夏」、「秋」三季都要進行辛苦的農業生產,讀書的時間也就不多。而到了冬天,沒有了農業生產活動,讀書就成了主要的工作。

唐末詩人翁承贊在【書齋謾興二首·其二】中寫道:

官事歸來衣雪埋,兒童燈火小茅齋。

人家不必論貧富,惟有讀書聲最佳。

官事歸來衣雪埋,兒童燈火小茅齋

「官事歸來衣雪埋,兒童燈火小茅齋」,詩人辦完公事回來,一路上,大雪都把身上的衣服覆蓋了。就在這麽冷的天氣裏,詩人看見孩子們所在的小茅齋裏,依然燈火通明。這讓詩人感到十分欣慰,因為「人家不必論貧富,惟有讀書聲最佳」,一個人家,貧窮富貴都是次要的,只有聽到讀書聲的人家,才是最好的人家。

中華民族的傳統是尊師重教,家庭無論貧富,都重視讀書、學習,而冬天則是一年四季中學習的最佳時間,所以,古人有「映雪讀書」的美談。

不但孩子是如此,成人也是如此。清代詩人袁枚在【寒夜】中寫道:

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

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

「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詩人冬日寒夜讀書,甚至是忘了睡眠,這個時候,房間裏的熏香已經燒盡,火爐已經不再冒煙了,夜很深了。「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這個時候,美麗的妻子滿含怒氣,一把奪過讀書燈,問情郎,你知道現在是幾更天嗎?

這首詩,把讀書人對學習的熱愛,描繪得繪聲繪色。當然了,妻子奪取讀書燈,強迫丈夫休息,並不是妻子不讓丈夫學習,而是讓他註意休息,要勞逸結合!

有嬌妻如此關心自己,難怪詩人忍不住要顯擺一番!

10. 吸貓

中國人養寵物有著悠久的歷史,比如,唐代女詩人薛濤在【犬離主】寫道,「馴擾朱門四五年,毛香足凈主人憐。無端咬著親情客,不得紅絲毯上眠」,講的是一個寵物狗,咬了主人的心上人,被主人懲罰的故事。

同樣,中國人養貓的歷史也很長。宋代詩人胡仲弓就在【睡貓】中描寫了這樣一種寵物貓,「瓶呂鬥粟鼠竊盡,床上貍奴睡不知。無奈家人猶愛護,買魚和飯養如兒」,這只貓也不抓老鼠,成天睡大覺,這睡貓養著有什麽用?無奈家人都吸貓啊,賣魚、米飯給它吃,像養兒子一樣。

一到冬天,大詩人陸遊就不愛出門,整天呆在家裏,不是讀書,就是吸貓。他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中寫道: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大風好似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莊,四面山上被風雨吹打的聲音,像海上的浪濤翻卷。冬天的風雨,比風雪天還難受,因為雨天衣服易濕,在寒冷的天氣裏,濕衣服的寒冷,讓人無處躲藏。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願出門。

冬天無所事事的時候,吸貓是一個很好的主意,它能讓人情緒穩定。所以,詩人在這個組詩的第二首裏,才會寫道,「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在家裏暖烘烘的,又有貓可以吸,當然也就不自哀了,況且詩人還有偉大的理想,「為國戍輪台」,這點風雨的痛苦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