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道教四大天師

2024-10-20文化

一、道教四大天師的傳奇起源

張道陵,東漢時期沛郡豐縣人,為漢留候張良的八世孫。他在歷史上的記載最早出現在陳壽的【三國誌張魯傳】中,被稱為 「米賊」。後其記載逐漸帶有神話色彩,得太上老君親授,創立 「正一盟威道」,成為道教創始人。他以降妖除魔、治病救人為己任,建立了道教的神仙體系,被尊為 「祖天師」。唐玄宗、唐僖宗、元成宗等歷代帝王都對他進行加封。

葛玄,三國時期吳國道士,師承漢末方士左慈,在其之下修行道術,對煉丹有著深刻研究。他創立了靈寶派,被尊為 「葛仙公」 或 「太極左仙公」。【五嶽真形圖】據說由葛玄傳出,其侄孫葛洪進一步發展了道教理論,使得葛氏家族在道教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

許遜,晉代著名道士,字敬之,被尊為凈明道派祖師。他年少時以孝道聞名,後拜大洞君吳猛學道,在任旌陽縣令期間政績頗豐。辭官後治理洪水、祛除瘟疫,開創凈明道派,留下 「垂訓八寶」,被宋徽宗、元成宗加封。

薩守堅,北宋徽宗宣和年間生人,師從神霄派開山祖師王文卿,並得到林靈素、正一天師道三十代天師張繼先真傳。他以咒棗術濟貧、雷法為民除妖祈雨、扇疾術為民治病,被尊為四大天師之一。他將所學著成書,把神霄派發揚光大,在民間有極高的信仰。

二、張道陵:道教奠基者

(一)傳奇人生

張道陵作為張良八世孫,自幼聰慧過人。他早年入仕,曾擔任巴郡江州令,但不久便對官場心生厭倦。張道陵深感世俗之事無法解決生死之根本問題,於是毅然辭官隱居。在漫長的求道之旅中,他遍歷名山大川,不斷探索長生之道。

傳說張道陵在鶴鳴山隱居時,得太上老君親授道經。此後,他便致力於創立道教,以 「道」 為最高信仰,尊老子為教祖。張道陵不僅自己潛心修行,還廣收門徒,傳播道教教義。他的子孫世襲天師道法,使得道教在傳承中不斷發展壯大。

在道教的發展過程中,張道陵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撰寫了【老子想爾註】等重要道書,為道教的理論體系奠定了基礎。同時,他還在巴蜀地區建立起二十四個宗教活動中心,即二十四治,規範了道教的組織形式和宗教活動。

(二)地位崇高

張道陵在正一派中的地位極其崇高。他被後世尊稱為 「老祖天師」,道法高深、鎮魔伏妖、神通廣大。張道陵所創立的正一盟威道,強調符箓齋醮、降神驅魔等宗教活動,為信徒提供了一種與神靈溝通、追求長生不老的途徑。

在道教歷史上,張道陵的貢獻不可磨滅。他促使道教成為一個有組織、有規戒的宗教團體,建立了道教的神仙體系。他的教義和思想不僅在引導整合民眾的精神信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對中華思想文化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道陵也占據著重要地位。每逢端午節前後,人們會在家門口或廳堂中掛張天師畫像或擺上他的塑像,以避邪除災,保佑家宅平安。他的傳奇人生和崇高地位,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三、葛玄:太極仙翁

(一)師從左慈

葛玄,三國時期吳國道士,師從漢末方士左慈。左慈見葛玄天資聰穎,遂傳其【太清丹經】【九鼎丹經】【金液丹經】等多部道經。在左慈的悉心教導下,葛玄精研道術,對煉丹術有著深刻的研究和實踐。葛玄在長期的修煉和探索中,積累了豐富的煉丹經驗,成為了道教靈寶派的創始祖師。

靈寶派以葛玄為始祖,強調符咒、齋醮等法術,註重修煉內丹和外丹。葛玄在煉丹過程中,不僅追求長生不老的境界,還致力於探索自然的奧秘和人類生命的真諦。他的煉丹術對後世道教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為中國古代化學和藥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二)奇術傳說

道教和民間關於葛玄的奇術傳說數不勝數。據說,葛玄能夠將口中吐出的飯粒瞬間變成成千上萬只蜂,這些蜂在眾人身邊飛舞卻不螫人,隨後又能飛回葛玄口中變回飯粒。他還能讓頑石走路,蛤蟆、昆蟲、燕雀等在他的指揮下能按五音六律翩翩起舞。

有一次,葛玄帶領弟子們乘船遊學,弟子開玩笑讓他展示符咒的威力。他先扔出一道符,符紙順流而下毫無反應,眾人失望之際,他又扔出一道符,這道符竟能逆流而上,先前的符也追了上來,最後兩張符飛回他的皮囊中,眾弟子心服口服。

葛玄去拜訪朋友時,朋友家人生病,主母請巫師做法。巫師對葛玄不屑一顧,葛玄大喝一聲,令金甲力士將巫師拖出去鞭打,巫師最終拜伏在地答應治好病人。

還有一回,葛玄帶領弟子路過一座靈驗的廟,因未下馬遭大風阻攔。葛玄大怒,止住大風後又一道符咒投進廟裏,廟前大樹上的烏鴉紛紛落地,幾天後大樹幹枯,從此廟裏廟外再無怪事發生。

冬天,葛玄在家招待客人,張口吐出長氣,氣化成雲,雲又分化成火焰,讓屋裏暖和起來。酒飯過後,他嘴裏的飯粒變成蜜蜂,又能瞬間召回吞下。他還能讓各種蟲子、飛鳥、魚鱉等聽從指揮,叼來夏天的瓜果供客人享用。

葛玄的名聲傳到吳大帝孫權那裏,孫權把他請進宮中,天天設宴款待。吳地大旱時,葛玄求雨成功,水中還出現大魚。孫權越發覺得葛玄神異,舍不得放他離開。後來葛玄 「死」 在寢室,孫權檢視時卻發現他的屍體消失不見。

葛玄的奇術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他也因此被尊為 「太極仙翁」,成為道教四大天師之一。他的故事不僅展現了道教的神秘魅力,也反映了古人對超自然力量的向往和追求。

四、許遜:感天大帝

(一)修行之路

許遜,字敬之,生於晉代,自幼天資聰穎,博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學說等諸多領域。他尤其愛好道家修煉法術,對神仙之術充滿向往。二十九歲時,許遜拜大洞君吳猛為師,盡得真傳。在吳猛的教導下,他深入研習道家奧義,為日後的修行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十六歲時,許遜與文學家郭璞結伴遍訪名山勝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領略了大自然的壯美,還結識了許多誌同道合的修行者。最後,他們選擇南昌西郊的逍遙山隱居,只求修煉,不願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鄉裏,深為鄉人尊敬。

西晉太康元年(280),四十二歲的許遜因朝廷屢加禮命,難以推辭,前往蜀郡旌陽縣出任縣令。在任期間,他去貪鄙,減刑罰,倡仁孝,近賢遠奸,實行了許多利國濟民的措施。有一年,旌陽大水為患,低田顆粒無收,許遜讓大批農民到官府田裏耕種,以工代稅,使災民獲得解救。當時瘟疫流行,許遜便用自己學得的藥方救治,藥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時旌陽傳唱一首民謠:「人無盜竊,吏無奸欺,我君活人,病無能為。」 許遜在旌陽十年,居官清廉,政績卓著,被人們親切稱為 「許旌陽」。

太熙元年(290),鑒於晉室將有大亂,料知國事不可為,許遜掛冠東歸。許真君東歸後,時逢彭蠡湖(今鄱陽湖)蛟龍為害,水災連年。許遜率領眾弟子,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災。東晉元帝大興四年(321),許遜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創辦道院,名太極觀,額曰 「凈明真境」,創立凈明道派,其宗旨為 「凈明忠孝」。

(二)斬蛟治水

許遜在江南地區留下了斬蛟龍治水的傳說,深受歷代朝廷嘉許和百姓愛戴。當時,鄱陽湖地區蛟龍為害,常常翻雲覆雨,興風作浪,導致水災不斷。許遜查明緣由後,手持神劍追殺這條惡龍。一場人龍惡戰在贛江邊上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在與蛟龍的戰鬥中,許遜憑借著高超的道術和頑強的毅力,與蛟龍展開了激烈的搏鬥。他運用自己所學的法術,不斷地攻擊蛟龍,試圖將其制服。然而,蛟龍力大無窮,本領高強,初次交鋒,許遜並未占到上風,只得敗走。

為了降伏惡龍,許遜向諶母娘娘求取道法。由於此惡龍作惡多端,諶母娘娘便親自傳授許遜道法。許遜學得道法後,再次與蛟龍展開激戰。在觀音菩薩的幫助下,許遜終於生擒了惡龍,並將它鎖入萬壽宮的八角井中,以鐵柱鎮入地脈。自此,河清海晏,水災平息。

許遜的斬蛟治水之舉,不僅保護了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還為江南地區帶來了安寧與繁榮。他的功績被百姓傳頌,歷代朝廷也對他嘉許有加。宋徽宗追封許遜為 「神功妙濟真君」,元成宗加封許遜為 「至道玄應神功妙濟真君」。許遜也因此成為了民間、道教、儒家共同認可的福主,被尊為 「感天大帝」、「許天師」、「許真君」。

五、薩守堅:崇恩真君

(一)棄醫從道

薩守堅早年立誌成為一名醫者,治病救人,為民造福。他晝夜苦讀醫書,學成後成為一名大夫。然而,在行醫過程中,薩守堅因誤用藥致使一名婦人病情加重去世。此事讓他深感愧疚,自責學藝不精,從此不再行醫。

棄醫後,薩守堅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看到一道士制止惡霸欺淩老者,並施醫治好老者雙目失明,這讓他深感道法神奇。於是,他開始打聽道法高明之人,得知神霄派祖師道法高深後,立刻收拾行裝出門學法。

薩守堅一路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行至陜西時盤纏用盡,疲憊不堪。正當他苦惱之際,遇到了三位仙風道骨的道士。薩守堅看出他們不凡,上前行禮問好,並詢問去信州的路程。得知他想去信州拜虛靖天師學法,三位道士哈哈大笑,稱現任天師道法亦高深,且與他們是舊交,可為他引見,並分別傳授他咒棗術、扇疾術、雷法。薩守堅天性聰慧,三日即可將術法背熟於心。三位高道叮囑他去信州後,可將信交於當代天師,隨後飄然而去。

薩守堅到信州見到當代天師,才知他遇到的三人分別是王文卿、林靈素、三十代天師張繼先。他得三位祖師親授秘法,後又得當代天師授剩余術法,道法大成。此後,他用咒棗術濟貧,用雷法為民除妖、祈雨,用扇疾術為民治病,個人道法修為登封造極,在民間聲望極大。

(二)收徒傳法

薩守堅道法大成後,聲名遠揚。他手下的王靈官,原名王惡,曾為湘陰縣邪神,生食童男童女,使百姓苦不堪言。薩守堅路過此地,一怒燒了其廟宇。王惡上玉帝跟前狀告薩守堅,玉帝賜玉斧,令其暗中跟隨薩守堅,如發現其有過錯,可報復。

王惡暗中跟隨薩守堅十二年,卻發現薩守堅真正是得大道者,對其德行欽佩不已。於是,王惡自願為薩守堅部將,並拜他為師。薩守堅為其改名王善,並傳授其雷法。自此,薩守堅與王靈官一起代替上天宣傳道教真旨,勸導世人虔心奉道。

薩守堅將所學著作成書,如【雷說】【續風雨雷電說】【內天罡訣法】等,存於【道法會元】卷六七中。他力主正道,主張誠心正意,以神合神,千變萬化。薩守堅的學說和行為在道教發展中產生了深遠影響,被尊為 「崇恩真君」,成為道教四大天師之一。

六、四大天師的影響與傳承

(一)對道教發展的影響

道教四大天師在中國道教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張道陵創立正一盟威道,為道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建立的道教神仙體系和規範的組織形式,使得道教成為一個有組織、有規戒的宗教團體。葛玄作為道教靈寶派的祖師,他的煉丹術為中國古代化學和藥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同時也豐富了道教的修煉方法和理論體系。許遜創立凈明道派,以 「凈明忠孝」 為宗旨,融合了儒、道、釋三教思想,為道教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薩守堅則將神霄派發揚光大,他的咒棗術、扇疾術、雷法等術法在民間廣泛流傳,為百姓排憂解難,提高了道教在民間的聲望。

(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

四大天師不僅在道教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中國傳統文化增添了不少有價值的東西。他們的傳說和事跡反映了古人對超自然力量的向往和追求,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和民俗文化。例如,每逢端午節前後,人們掛張天師畫像或擺塑像以避邪除災,這一習俗體現了張道陵在民間信仰中的地位。葛玄的奇術傳說展現了道教的神秘魅力,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許遜的斬蛟治水傳說,體現了古人對英雄的崇敬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了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薩守堅的故事則反映了道教的正道主張和對德行的重視,對人們的道德觀念產生了積極影響。

(三)傳承的意義

雖然四大天師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地位並非突出,但他們的傳承至今仍有重要意義。他們的教義和思想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引導人們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昇華。他們的傳承也促進了道教文化的延續和發展,使得道教這一中國本土宗教在現代社會中仍能發揮其獨特的價值。同時,四大天師的傳承也有助於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總之,道教四大天師在中國道教史和中國傳統文化中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他們的傳奇人生、崇高地位和偉大貢獻,將永遠銘刻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