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和尚與尼姑熱戀被抓,縣官作詩一首,句句幽默捧腹,太有意思了!

2024-04-25文化

從本質上看,宗教是禁欲主義的,那麽一般來說,和尚、尼姑、道士等人一般都要舍棄情欲,否則就是玷汙佛門,有辱教規。那麽,如果真的發生了和尚與尼姑相戀的情況,又該如何處理呢?

清代縣官鄭板橋就碰上了這樣的荒唐事,那麽他是怎樣處理的,如何為後世留下一段佳話的呢?

鄭板橋,提起這個名字,很多人會想到他是清代書畫家、文學家,揚州八怪之一。

沒錯,鄭板橋以文藝見長,正是在繪畫、書法、詩詞等方面成就使之名垂青史。

不過,鄭板橋也曾為官十二年,雖然只是小小七品知縣,卻不乏閃光的亮點。

清代有個叫曾衍東的人,寫了一本叫【小豆棚】的書,書裏面記載了鄭板橋的許多逸事。

其中有一則說,他任山東濰縣縣令時,判過的一樁「僧尼私戀案」:

一天,鄉紳將一個和尚和一個尼姑抓到縣衙,說他們私通,要鄭縣令判罪。

本來這可算是件有傷風化的大事,既違清規,又犯王法。

可是,鄭板橋訊問後得知,兩人未出家時是同村人,青梅竹馬私定終身,但女方父母把女兒許配給鄰村一個老財主做妾。女兒誓死不從,離家奔桃花庵削發為尼,男子也憤而出家。

誰知,在來年濰縣三月三的風箏會上,這對苦命鴛鴦竟又碰了面,舊情難忘,於是趁夜色幽會,不想被人當場抓住。

鄭板橋動了惻隱之心,於是下令先讓他倆還俗,去掉僧、尼身份,然後判二人結為夫妻,並提筆寫下判詞,詩題便是【僧尼私戀案判詞】:

一半葫蘆一半瓢,合來一處好成桃。

從今入定風歸寂,此後敲門月影遙。

鳥性悅時空即色,蓮花落處靜偏嬌。

是誰勾卻風流案?記取當堂鄭板橋。

這句詩的第一、二句,讀來就讓人忍俊不禁。

首先,和尚和尼姑都是光頭,兩個人的發型像是一半的葫蘆,和一半的瓢,兩人站在一起,拼湊起來的形狀就像是一個桃子。

「桃子」,在古代有著「生育和吉祥」的寓意,所以這前兩句看似是玩笑之語,其實已經表明了鄭板橋的態度,就是促成兩人這樁美事。

詩的第三、四句是說,這件事已經有了眉目,你二人要穩住心神,以後談戀愛就不要偷偷摸摸的了。

而第五、六句更是進一步描述愛情,鳥高興的時候,就會歡快地鳴叫,這是本性使然。

蓮花坐落的地方,正好是安靜的地方,看似是寫鳥,寫蓮花,實則是在借物喻人,兩人的相戀,是你情我願的天性。

鄭板橋在這裏用人性的角度去理解,處處充滿著人情味。

最後一句,更是絕了,他直言不諱,這個「風流案」就是我鄭板橋判下的,而且大筆一揮,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那樣的封建年代,鄭板橋當真是藝高人膽大,不畏懼那些條條框框,甚至留下了姓名,足以讓人欽佩!

「多依情理,少按法令,述情而不引法」,鄭板橋的斷案看似隨意,實則愛民。

【清朝野史大觀】卷十一【鄭板橋判案】也記載了類似的故事:

鄭板橋為了保護家貧才子的婚姻,巧妙地騙得嫌貧的嶽父「千金易婚」,即以「千金」作為陪嫁,當堂判令完婚,令貧士「就堂上為青廬,攜女及金而去,此事頗快人意」。

由此可見,這位風流縣令胸中究是何物!

鄭板橋在濰縣當了七年知縣,離任時,他沒有積余錢財,「囊中蕭然,圖書數卷而已」。眼看鄭板橋如此寒磣,鄉親們流淚挽留,依依不舍。

有道是,人走茶涼。可是,鄭板橋離去之後,濰縣百姓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他建立生祠,家家畫像以祀。

將心比心,濰縣民眾之所以愛戴鄭板橋,只因他心系民眾,關註民生。

正如他在一首詩中寫下的,表達自己和百姓休戚與共的心境: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

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二月十二日,鄭板橋病逝於興化城內升仙蕩畔擁綠園中,但他那純凈如雪的超凡人格、濟世憐憫的慈悲情懷卻成為千古佳話,與其不朽作品一起流傳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