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姑蘇桃花半姓唐

2024-03-30文化

總是一廂情願地認為,春的天下,半數桃花皆姓唐。這個「唐」,不是唐朝的「唐」,而是唐伯虎的「唐」。就像一提到月亮,總是想到大唐的月亮,提到大唐的月亮,總是覺得都屬於李白的一樣。

而每讀那些經典的桃花詩,又總是情不自禁地與唐伯虎聯系在一起。比如唐詩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那麽美的「人面桃花」圖,美在人面,美在桃花,美在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然美在那裏,可我知道「人面」去了哪裏,去了姑蘇唐伯虎家;比如唐代大詩人杜甫【江畔獨步尋花】,「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這兩句說得可不對,桃花怎麽沒主人呢,唐伯虎是也。

當然這只是戲言,純粹是佩服唐伯虎對桃花的情有獨鐘。桃花之於唐伯虎,就如蝶之於莊周、酒之於劉伶,菊之於陶潛,梅之於林逋,月之於李白,他們皆癡愛入骨,已成歷史佳話。

因前人沒有總結唐伯虎愛桃的定性言論,所以以佩服故而言天下半數桃花姓唐,難免有些大話了,但說姑蘇桃花半姓唐,應該不為過吧。

@橘塗初四

姑蘇城外有什麽?

這道題你肯定會,答曰:「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有什麽?答:「夜半鐘聲到客船。」

其實還有答案二:「姑蘇城外一茅屋。」破茅屋有什麽?答:「萬樹桃花月滿天。」(桃花一作梅花)

這個「萬樹桃花月滿天」的「茅屋」,就是明代唐伯虎的「桃花庵」。詩句出自唐伯虎的【把酒對月歌】,其中有非常著名的詩句: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

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讀罷,讓人感覺怎一個「狂」字了得!這就是唐伯虎,狂放不羈,特立獨行。唐伯虎本名唐寅,伯虎為字,其詩書畫都堪稱一絕,系明代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秦淮桑

祝允明評其「坦夷疏曠,漫負狂名」,文徵明評其「曠古風流,超塵墨妙」,一言其性情,一言其才華。唐伯虎確實有才,出身商人家庭,自幼聰明有才,【明史】記載:「少年伯虎,恃才傲物,縱酒張揚,人稱孺子狂童。」25歲之前幾年裏,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後在好友祝允明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不料受江陰富家子弟徐經科場舞弊案的牽連而被下獄,後被罷黜為吏。這事鬧得沸沸揚揚,唐伯虎倍受折磨,深感恥辱,拒絕就職。歸家後,唐伯虎又與第二任妻子失和,終分道揚鑣。隨後幾年,唐伯虎靠賣文畫為生,縱情於酒色以自娛。

△唐六如先生小象

36歲時唐伯虎謀求在桃花塢一舊別墅地建別業,遍種桃樹,建成後取名「桃花庵」,他自號「桃花庵主」,自稱「桃花仙人」。他以種花為娛,賞花為趣,對花飲酒,醉臥花叢。有錢就呼朋喚友,沒錢就賣畫為計,他自豪地寫詩曬幸福:「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就寫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45歲的唐伯虎曾被建藩南昌的寧王朱宸濠征聘,唐伯虎沒想到的是,朱宸濠密謀反叛,唐伯虎只好裝瘋賣傻始得脫離朱宸濠的陣營,回到蘇州。雖然躲過一劫,但唐伯虎對此常有心有余悸,何況這也是他人生的一大「敗筆」。晚年的唐伯虎更加的放浪頹廢,飲酒、賦詩、繪畫,靠賣畫維持生計。

縱觀唐伯虎居桃花庵的人生,他創作了大量的桃花詩,其中有著名的警世大作:

桃花庵歌

桃花塢裏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詩中呈現出一個「桃花仙人」的日常生活,他「種桃樹」「摘桃花」「賣酒錢」,就這樣「日復日」「年復年」,他的生活狀態就是「酒醒」「酒醉」「半醒半醉」,他安於這種生活,不求名利,對人生的追求就是「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而這樣的生活,別人笑他「瘋癲」,他卻回之一笑,笑他人「看不穿」。

@酒窩的碎碎念

唐伯虎這首詩「語殊理淺」,抒發情感,快暢淋漓。明代王世貞評其「語膚而意雋,似怨似適,令人情醉,而書筆亦自流暢可喜」。

復旦大學教授駱玉明曾評此詩說:「這詩在當時是一種新格。它語言淺顯,差不多完全是白話,音節流暢,首節更有銜連不絕氣流註的效果,讀起來非常爽快,它正好表現詩人真誠坦率的感情和詩中歌頌現世快樂的情調。」

讀此詩,大多給人一種「爽快」之感,「桃花仙人」的形象也躍然紙上。這多少得益於詩一落筆,四句之中全是「桃花」意象,采用了「聯珠」修辭手法,即上下聯中,下一句的開頭均為上一句的末尾,相鄰兩句上遞下接,前後蟬聯,環環緊扣,給人一氣呵成、生動明快之感。如此重沓詠歌,聲韻流轉,情感遞接,讓人一讀之下,桃花意象便深入人心了。

@秦淮桑

唐伯虎在這首詩中所表達的人生態度,其實是在向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裏怡然自樂的人生觀看齊,因人生之經歷,加之性格使然,曾躊躇滿誌,終疏狂玩世,所以唐伯虎格外向往隱逸山林,遺世獨立。

因此,他向往做一個逍遙自在的「桃花仙人」,除了看花飲酒,賦詩作畫,他還會遇到「同行中人」,即桃花仙,還作詩為記:

桃花庵遇仙記

那時那日此門中,桃花樹下初相逢。

只見仙人種桃樹,未聞仙人看花紅。

朝朝期待仙人顧,日日桃花笑春風。

忽聞仙蹤一朝至,桃花人面分外紅。

桃花谷裏桃花仙,桃花美人樹下眠。

花魂釀就桃花酒,君識花香皆有緣。

美酒消愁愁不見,醉臥花下枕安然。

花中不知日月短,豈料世上已千年。

不入濁世凡塵染,情願枝頭做花仙。

春來三月香風送,便是花奴問君安。

在唐伯虎的詩中,我們還能看到其他花的影子,比如他寫杏花「綠水紅橋夾杏花,數間茅屋似仙家」,寫梨花「一箱朱碧漫紛紜,獨惜梨花一段雲」,寫海棠「海棠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陰萬兩金」,寫牡丹「谷雨豪家賞麗春,塞街車馬漲天塵」等。但是只有桃花,是唐伯虎最鐘情的,不知費盡多少筆墨,反復歌詠。

@秦淮桑

唐伯虎為什麽對桃花如此情有獨鐘?我們不妨先簡單來看看桃花所具有的詩學意蘊。

春之花,梅最有清骨,「無意苦爭春」,既有高標孤潔的心氣,又有清雅俊逸的風度,桃花似是梅花的反義詞,非要從妝容上取勝,李白贊其曰「花艷驚上春」,又詠其「三千陽春始一花」,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則贊曰「占斷春光是此花」……桃花艷,新蕾含丹,吐艷成霞,一片春色錦繡似乎都被桃花占盡了,王維詩曰「水上桃花紅欲燃」,桃之紅,似火,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裏贊美桃花的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早已流傳千古,其中,「夭夭」是花朵怒放的樣子,而「灼灼」則是指花朵鮮艷明亮、閃耀如火。自「灼灼」一詞出,可以說此後再也沒有一個詞比得過它了,這個詞形象地寫出了桃花的艷麗與跳動。

@橘塗初四

【禮記·月令】裏說二月的一個物候特征即為「桃始花」, 南宋韓元吉的【六州歌頭·桃花】詞中有句「東風著意,先上小桃枝」,原是春風有意,所以桃花才「紅粉膩,嬌如醉,倚朱扉」。正是春風有意,桃花一開便熱烈,清代周茂熔有詩雲:「東風吹暖春如海,萬樹桃花紅到門。」

晚唐詩人皮日休有【桃花賦】雲:「伊祁氏之作春也,有艷外之艷,華中之華,眾木不得,融為桃花。」伊祁氏即春神,春神也青睞桃花,因為桃有「艷外之艷」,亦有「華中之華」,這是其他花木所難有的品質,這種品質融入桃花一身。皮日休此語,對桃花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與贊美。

桃花又常常被賦予青春易逝的意蘊,比如李白的「桃李務青春,誰能貫白日」,李賀的「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等。

總結起來,桃花有兩方面最引人註目,一是怒放的生命,二是易逝的命運。而這兩點,恰恰與唐伯虎極為相似。

@一直有好好吃飯

借同時代的張鼐評唐伯虎書法之語,可說唐伯虎一生多「慷慨激烈,悲歌風雅」,「眼底世情,腔中心事,一生沖宇宙淩海嶽之氣」,確如桃花之怒放。而一生多羈,只活到54歲,又如桃花之短命。

自詡桃花仙,筆下多桃花,身在桃花家,詩酒對桃花。桃花庵成了唐伯虎寄托理想之地,桃花成了他的知己,「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他的生活不是作畫寫詩就是飲酒,「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看畫看張夢晉半身美人圖,便題詩「記得昔年曾識面,桃花深處短墻頭」,自己作畫也是桃花,「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

@秦淮桑

一生才氣雄逸,花吐雲飛,他說「九十春光一擲梭,花前酌酒唱高歌」,一生任情任性,放蕩驕恣,他說「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

任憑後人評說,唐伯虎,與桃花過了一生。

姑蘇桃花半姓唐,不是大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