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資源錯配,肯恩斯主義一旦失靈,中國經濟不堪設想

2024-06-10文化

肯恩斯主義的前提是健全的市場機制,如果缺乏這一機制,那麽大量的資源將會浪費在無效的生產上,於是資源錯配就出現了。

回顧過去,肯恩斯主義於我們而言,幾乎是百試不爽。

不管是2008年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還是2015年的棚改貨幣化,前者推動中國成為「基建狂魔」,迅速擺脫了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後者則助推我們解決了當時的房地產庫存危機。

但今天來看,不管是2008年的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還是2015年的棚改貨幣化,盡管大的方向是正確的,但爭議也有不少。

以房地產為例,有人說2015年是中國房地產軟著陸的最好時機,以今天的視角來看的確如此,房地產在宏觀經濟表現最好的時候沒有實作軟著陸,反而繼續加杠桿,這也導致了今天房地產危機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對它經濟的拖累,都達到了比日本美國同期更嚴重的時候。

但資源錯配,還不僅僅體現在房地產問題上。

肯恩斯主義的核心要義就是依賴政府手段去分配資源,但肯恩斯主義的弊端也非常明顯,它可能會造成產能過剩、資源浪費、發展不均衡等問題。

因此,我們需要配套開展市場機制,在微觀層面均衡分配以盡量消除其弊端。

在理想狀態裏,肯恩斯主義只是市場機制的補充,在市場失靈時出手相助即可;但在實際的做法上,一個國家可能會形成對肯恩斯主義的「路徑依賴」。

而今天的我們,幾乎完美契合了這一點。

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表現良好,IMF也上調了今年中國GDP增長率為5%,但IMF也對中國現有的以制造業和出口為主的增長模式表示質疑,稱這將導致國內資源配置不當,並影響到貿易夥伴。

細數肯恩斯主義對中國近年來的影響可見一斑,其中產業政策方面有太陽能發電板、電池、新能源汽車,除此之外基建、房地產也深受肯恩斯主義的影響。

這會導致兩個問題。

在制造業上的產業政策,我們面臨著來自歐美越來越大的壓力,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不久前還批評IMF沒有對中國大力扶持制造業的做法提出質疑,耶倫認為,中國的做法造成了產能過剩,導致中國企業以極低的價格將產品傾銷海外。

美國目前已經大振幅提高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其中就包括產業補貼力度最大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板。

根據wind的數據,去年,電池制造商寧德時代獲得了近60億元人民幣的產業補貼,相當於其盈利的13%,成為5000多家內地上市公司中,獲得國家補貼最多的公司。

排名第二到第十的分別是:上汽集團、京東方、中石化、TCL、中移動、中石油、比亞迪長城汽車、中興國際。

產業補貼的好處顯而易見,透過補貼可以讓企業迅速做大做強,這一點從我們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以及清潔能源占據全球80%以上的市場份額就可以看得出來。

但產業補貼本身也存在著歧視。

對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巨額補貼,等同於歧視了所有其他行業,這就造成了對其他行業的不公平。

這也是肯恩斯主義的另一大弊端,即產業補貼會導致市場發展不均衡。

讓肯恩斯名聲大噪的,一定是美國經濟大蕭條,後來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頒布一系列新政,不僅讓美國走出經濟危機,也讓肯恩斯主義成為了各國政府在市場經濟面臨危機時,救市的通用做法。

但站在我們的角度來看,幹預市場反倒不是經濟危機時才用的手段,從2008年之後開始,幹預市場變得常態化,這也加劇了中國宏觀經濟的失衡。

到今天,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每年依然很高,但投資回報率卻越來越低,另外基建的大開發也帶來了巨額高昂的負債問題等等。

另外,由於產業補貼通常傾向於給到那些優質的大企業,但大企業常常生存能力更強,這也導致更多需要補貼救助的中小企業,舉步維艱。

從經濟模式來看,土地財政、招商引資、工業園區和房地產呈現一個緊密的鏈條,形成了以土地謀發展、以房地產和出口制造業為支柱的模式。

這種模式的弊端也非常明顯,那就是最終一定會導致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

首先,我們的低成本優勢在消失,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和東南亞國家相比,勞動力成本大大削弱;其次,我們的土地財政也難以為繼,房地產一下行,土地財政就開始承壓。

為什麽肯恩斯主義不能多用?

因為這會導致市場在資源配置的過程中失靈,如果企業不能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去決定供給,這個時候就有可能面臨產能過剩的風險。

而在產業補貼之下,企業為了追求更多補貼,很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生產過剩,即資源錯配。

根據線上投資刊物【格隆匯】的報道,到2025年,中國生產商將能夠生產4800千兆瓦時的電池,是電動汽車制造商需求量的4倍。

除了肯恩斯主義會導致資源錯配、市場發展不均衡之外,更大的問題還在於,邊際效益的遞減。

政府出手救市幹預市場,底線和原則應該是在經濟面臨危機的時候;但如果經常幹預市場,那麽市場就會形成不斷預期,不僅削弱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還會導致出手幹預市場的效果越來越低,即邊際效益遞減。

這一點在今年已經體現的淋漓盡致。

今年密集出台的刺激經濟措施何其多,僅僅是以舊換新就包含了房地產、大型工業、彩電、汽車等品類,但實際取到的效果呢?邊際效益遞減非常厲害。

房地產也是類似的情況,自5月中旬以來,中國出台了幾乎是有史以來刺激力度最強的購房措施,但市場反應如何呢?

中國房地產股市自5月中旬跌去了20%,這說明投資者在用真金白銀投票,市場反應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一旦出手幹預市場,救市用的次數多了,市場就會形成一個預期,期望下次給出的刺激經濟措施更強烈,這就倒逼我們加越來越大的杠桿,最終形成的效果和力度,都是會大打折扣的。

今年我們推出了很多刺激經濟措施的政策,但效果都不是特別好,工具箱裏的工具幾乎用完了,但仍沒有特別大的起色,最終怎麽辦?

除非加更大的杠桿,但出來借的總歸是要還的,出手幹預市場救市,資金是借明天的錢,如果效果不及預期,那麽這筆買賣,甚至有可能是虧本的。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在於,我們今天花費很多精力和財力去扶持一些產業,但我們卻沒有提供更多的社會保障,在今天人們普遍缺乏信心的情況下,疊加社會保障體系薄弱,人們的消費需求只會愈加審慎。

消費不足、出口受到的關稅壁壘越來越多,這個時候要想繼續出手救市,我們只能拿出力度更大的措施來,但力度更大一定是有上限的,肯恩斯自己也說了,加杠桿刺激經濟本身,留下的債務,也只能交給後人去解決。

甘蔗沒有兩頭甜,既要市場又要幹預,最終可能只會導致市場失靈和資源錯配,並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

end.

作者:羅sir,關心經濟、社會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