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西遊記中的三個冷知識,大部份人不清不楚,你若都知道就是西遊通

2024-07-11文化

不論是菩提祖師這個高人的神秘身份背景,還是唐僧師徒之間的巨大身高差異,亦或者是唐僧取經之旅的真正目的,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在原著中竟暗藏玄機,令人匪夷所思。就讓我們一一撥開迷霧,探究這些冷門知識的來龍去脈吧!究竟西遊記中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驚天秘密?

提起菩提老祖,大家想必並不陌生。這位神秘高人不僅法力高強,更是悟空大聖的恩師。然而令人費解的是,悟空自幼便立誌要長生不老,可是菩提老祖卻故意回避不傳授長生之術,反而著重教授悟空一些錦囊妙計和降妖伏魔的絕技。更令人捉摸不透的是,在悟空武功大成之時,菩提老祖竟然無緣無故地將他趕出師門,並恐嚇悟空日後不得泄露師承身份。從中不難看出,菩提老祖似乎早已預知悟空會在今後禍作孽障。

或許菩提老祖根本就是佛門中人,他之所以培養悟空並借機挑撥離間,不過是為了達成自己的某個不可告人的陰謀目的罷了!大約在西元前2世紀左右,佛教開始在中原地區傳播。到了唐朝時期,佛教在中國已經根深蒂固。可見菩提老祖極有可能是為了擴大佛門勢力而蓄謀已久的奸佞之徒。

至於唐僧師徒四人的身高差異,這在原著中也是個很有意思的細節。按照原著描述,唐僧作為正常人類的身高應該在一米六七左右。而悟空身高僅有四尺,約莫一米三。再看沙僧,他則高達丈二有余,換算成現代計量單位就是四米多!前前後後的差距竟然有三米之遠,真是前所未有的怪異師徒啊。

大約在14世紀初中國官方采用了今天所使用的公制單位,由此可見,西遊記一書或許成書於公元600年左右的唐朝時期,而作者在寫作時很可能參考的就是當時流行的一些民俗典籍和口傳戲文中的人物形象。

這種對師徒身高的寫實描寫,或許正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於和尚形象的一種刻板印象和潛在想象。因為佛教在中國一直是舶來文化,很多人對此存在陌生感,所以在一些通俗文藝作品中,人們往往會對和尚師徒的形象加以誇張或是怪誕的描繪,從而生動傳神地展現出異域風情,希望借此引人入勝,吸引讀者的興趣。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顯然也沿襲了這一傳統手法。

對於唐僧取經的目的,原著中也給出了一些令人頗感疑竇的解釋。眾所周知,大唐是一個國力強盛、安居樂業的全盛時期,當時的社會風氣淳樸,安全狀況良好。然而相較之下,西天諸國則處處是魔難,百姓深受妖魔折磨。甚至就連靠近佛教聖地的地區,也時有蠻荒作祟,禍及無辜。實在令人難以理解,佛門為何對鄰近地區的苦痛視而不見,竟還要唐僧西行九九八十一難去求取真經。

更加令人費解的是,如來佛祖竟然將大唐描繪成了一片罪惡深重、陰氣森森的鬼域,迫切需要真經來開導和度化。這分明就是一派胡言亂語!按照當時的國力對比,相較於西天諸國,大唐倒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模範。所謂求取真經傳播佛法,分明是如來等人嘩眾取寵,為了擴張佛門勢力在中原紮根的一個托詞罷了。

大約在公元7世紀初,佛教在中國地位開始穩固,受到朝野推崇。然而佛教在中原的傳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歷經了數百年的曲折。不少開明君主都曾對佛教保持謹慎態度,擔心其會影響禮教傳統,從而對佛教予以排斥。或許正是這一歷史原因,導致佛門一直在中原地區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為了扭轉局面,佛教內部暗中醞釀了一場行動,而西遊取經這一著名佛典故事,極有可能就是佛門擴張的一個宣傳計劃。

他們首先在民間散布了一個言傳身教式的寓言故事,內容大致是說一位高僧要遠赴西天取回佛經,並在路途中歷盡艱辛。這無疑增加了民眾對佛經的神秘感和好奇心。接著借助民間藝人的傳播渠道,將這一寓言不斷演繹發酵,使其在民間廣為流傳。

最後,佛教高僧或文人將這一民間傳說正式編撰成書,作為一部具有崇高文學價值的經典名著出版發行。於是,這一本為擴張佛教而精心策劃的寓言故事,便在民間廣為傳誦,為佛教宣揚和推廣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從而讓佛門在中原漸漸占據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