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隋唐太廟:長安與洛陽之爭

2024-01-23文化

剛進入了2024年,西安考古發現,在碑林北部區域施工現場發現了隋唐長安城皇城太廟類建築基址,發掘出了柱礎石、鋪地磚、包磚、散水等遺跡遺物,從歷史典籍記載長安城的布局來看,碑林這塊區域是皇城南安上門內之左,正是隋唐太廟所在地。

碑林拴馬石

【隋書·高祖本紀】:開皇元年二月甲子,即皇帝位。乙醜,追尊皇考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皇妣為元明皇後。丙寅,修廟社。隋代大興城太廟,是從北周長安故城移建而來。唐代建立後,隋代太廟成為新朝的太廟,先朝的祖宗就被移出太廟。

唐朝太廟宏大,創設了明堂、太廟和配享廟,明堂為祭天場所,太廟用於祭祀太祖,配享廟則用於祭祀其他帝王和功臣。李淵之後,李神通、李孝恭、殷開山、劉政會、房玄齡、武士彟、高士廉、屈突通、裴寂、劉文靜、長孫無忌、杜如晦、李靖等都配享太廟。不過武士彟、房玄齡後來被移出了太廟。唐代以李耳為遠祖,尊為大聖祖、玄元皇帝,在長安太寧坊建太清宮祭祀,具有太廟性質。

西安碑林

唐代在長安和洛陽都有太廟,唐朝的都城到底是長安還是洛陽?不僅現代人眾說紛紜,就是古代也有多種說法。隋煬帝時以長安為都,同時以洛陽為「東都」,但未在洛陽修建太廟。唐代建立之初,廢除了洛陽東都地位。唐高宗恢復了洛陽「東都」之位。垂拱四年,唐睿宗下詔,在洛陽修建高祖、太宗、高宗廟。武則天以周代唐,改洛陽為「神都」,作為武周首都。唐中宗復辟後,又改武周太廟為李唐太廟。安史之亂,洛陽太廟毀於戰火。

遊客參觀碑林

安史之亂後,以長安為都。唐德宗建中元年,禮官奏議重建洛陽太廟。唐穆宗長慶元年,東都留守鄭絪奏議,洛陽太廟不合祖制,應予毀棄。唐武宗會昌六年,洛陽太廟的存、毀再次引起朝臣爭議。唐宣宗即位後,決定繼續保留洛陽太廟。洛陽太廟的存廢,唐代君臣先後爭議了60年之久,客觀上反映了唐代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情況。一般情況,都城在哪,太廟就在哪,由於長安和洛陽在唐代的特殊地位,於是兩個地方都有太廟建築。

太廟作為祭祀之所,具有崇高的地位。如果要實施征伐、廢立之事,就要到太廟告知上天或祖宗。如隋代伐陳,【禮儀誌】載:開皇八年,以伐陳,告太廟。如果太廟發生一些災變,被認為是上天或祖宗的警示。唐玄宗時,太廟的一些房屋自毀,玄宗曾問詢宋璟、姚崇,是否為自己巡幸洛陽不符合禮制?

碑林施工區域

太廟和社稷一樣,是江山、朝堂的象征,也是唐詩中的意象。李商隱【韓碑】:「入蔡縛賊獻太廟,功無與讓恩不訾。」韓愈【寄崔二十六立之】:「孤豚眠糞壤,不慕太廟犧。」【石鼓歌】:「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過。」白居易【二王後.明祖宗之意也】:「明堂太廟朝享時,引居賓位備威儀。」

隨著隋唐太廟考古的深入,期待早日揭開唐朝長安太廟以及當時宗法制度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