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前言總計

2024-04-25文化

前言

中國歷史是中華民族智慧謀略的寶庫,上下五千年,這些謀略造就了多少帝王將相,賢臣良將。這些智慧謀略的代表,當首推【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是中國流傳較為久遠、普及面相當廣泛的兵法普及讀物,集歷代兵家「韜略」「計謀」之大成,有「兵法謀略奇書」之稱。素來被人們看重,古人曾有「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之說。

【孫子兵法】大約於春秋時期由齊國人孫武編著,共分13篇,基本是以權謀為經線,以戰爭的行程為緯線來謀局布篇。而【三十六計】始見於【南齊書·王敬別傳】,共分勝戰、敵戰、攻戰、混戰、並戰及敗戰共6套,便於在不同情況之下運用。

兩者均包含著豐富的戰略思想和豐富的哲學思想,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淵源,依據古代陰陽變化之理,以樸素的辯證法論述了戰爭中諸如虛實、勞逸、剛柔、攻防等關系,文辭恢宏豁達,精辟新穎,對中國古代軍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變幻,在今日這個多元化的社會裏,這些優秀的傳統智謀不僅運用到軍事上,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其影響已延伸到政治、經濟、哲學、人生、管理等諸多領域。古老的謀略又煥發出了古老的青春。

為了弘揚古老的謀略智慧,滿足讀者的需求,我們出版了這套【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圖文經典】,共分【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兩冊。我們博采眾家之長,從原文、註釋、譯文、計源、用計錦囊及戰例等諸方面進行介紹,對原文及其語意、語源做了必要的考證及敘述,而且對原文的本義及運用做以精辟解析,並參照典型的戰例,力求兼古今中外,顧軍事政經,使讀者準確地把握原文本義,更深刻地領悟原著精神。同時配以精美的插圖,力爭做到圖文並茂,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希望讀者能從本叢書中吸收智慧,在實踐中借鑒其計,運用其謀,建功立業,鑄就成功!

總計

【原文】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

①六六三十六計:【易經】中的陰數;陰爻「坤」的符號為

「==」。借太陽六六之數,以表示詭計多端。

②數:數目,數量,自然之理,可引申為客觀規律,這裏指敵我雙方的情況和戰場實際。

③術:手段,計謀,策略。

④陰陽燮理:燮,調和,諧和。這裏的意思是借對立物的統一,起相輔相成的作用。

⑤機:機變,機謀。

【譯文】六乘六等於三十六,客觀實際中蘊藏計謀,計謀的運用依賴於客觀實際。掌握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需要的計謀也就在其中了。施計用謀不能憑空想象、脫離實際情況,否則必然遭到失敗。

【用計錦囊】

古今中外,歷來軍事都講究詭道,希望透過計謀,「不戰而屈人之兵」。由此,「三十六計」之類的計謀便應運而生,當然,「三十六」並不是確指,而是泛指有很多計謀。

「三十六計」最早見於【南齊書·王敬則傳】,成書卻在明清之際,具體作者無人知道。原作者從諸多計謀中提煉出三十六個計謀,再把三十六個計謀分為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每套包括六計。

施計用謀,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數」與「術」的關系。「數」指客觀情勢,是第一性的;「術」指主觀計謀,是第二性的。客觀情勢決定主觀計謀,主觀計謀源於客觀情勢,又轉而對客觀情勢有反作用。就是說「數」決定「術」;「術」反映「數」,又反作用於「數」。二者之間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指揮員要做到妙計在心,勝券在握,應當像【百戰奇謀·計戰】中所說:「未戰之時,先料將之賢愚,敵之強弱,兵之眾寡,地之險易,糧之虛實。」也就是說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依據客觀情勢,制定出相應的計謀。然而,計策是方法,是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三十六計」是「分析學」也是「方法學」。借助它可以認清客觀情勢,針對周圍人們的言談舉止作出適當的反應,從而在社會生活領域中創造優勢,獲取利益,我們學習和運用它,目的是在「安邦治國」、濟世利民的前提下求得群體和個人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