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格非長篇新作【登春台】出版,關切現代文明,凝思現代人情感變遷

2024-03-23文化

近日,譯林出版社推出茅盾文學獎得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格非暌違四年的全新長篇小說——【登春台】,書中延續了格非創作脈絡中對現代文明的關切,以小說的形式,進行廣泛精微的中國社會考察,在社會學基礎上對人類和自我等命題做出哲思性探討。

出生於1964年的格非,至今已筆耕不輟近40年,【登春台】也將故事著筆於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40余年。小說聚焦這40余年裏四個人的命運流轉,沈辛夷、陳克明、竇寶慶、周振遐分別從江南的笤溪村、北京的小羊坊村、甘肅雲峰鎮、天津城來到北京春台路67號,他們供職於同一家物聯網公司,又在若即若離中,展演著自己的故事。處於江南鄉村家庭漩渦中的沈辛夷,在逃離與順應中進退維谷;深愛妻子的陳克明,卻不可避免地陷入出軌的危險之中;陰郁的野人竇寶慶,始終握著自己的秘密,在人群中獨行;業已退休、烹茶養花的企業家周振遐十分確認自己正處於幸福之中,對死亡的恐懼卻依舊與他如影隨形……

小說以四個人物的姓名為題分為四章,講述各自的故事,並在頭尾接續序章與附記兩個部份。四個人物的故事既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結,仿佛【天方夜譚】中的套盒機杼,又像是浩瀚宇宙中的微塵。他們的故事,只是這無數微塵中的一角。故事漸漸拼湊成全貌,帶讀者離開地面,回望時代。

【登春台】的書名取自老子【道德經】第二十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喻指一種盛世氣象,又暗合了小說開篇俯瞰眾生、凝神沈思的視角。在故事的敘寫中,格非凝視現代人的情感變遷,探索了親子關系、兩性關系、今我與故我的關系等多種情感命題,以一位作家的人文主義立場與浩渺哲思,為現代文明行程留下了可資參考的精神文本。小說在故事層面之外,還存在另一層與以往文本不同的哲學蘊藉,如作家毛尖所說:「這是格非最近的一個高峰文本。比江南三部曲更天人合一,他獲得了命運的語法。他不再那麽操心修辭。他更自由,更哲學。」這種自由與哲學,散布在小說的各個角落。

小說核心地點春台路67號是一個帶有深層寓意的物聯網公司,而小說的結構是一個層層巢狀、可以形成閉環的圓。故事裏有一個專門討論哲學的讀書會明夷社,對哲學興趣濃厚的創業者蔣承澤,充滿行動力的植物,以及行文中多處出現的關於存在與時間的省思。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汪民安認為:「【登春台】有尼采意義上的永恒輪回式的時間結構,也有拉圖爾意義上的‘行動者網絡理論’的空間結構。連植物都是行動者!如今,物聯網不僅是一個公司,而且是一個新的世界法則。」這一層哲學意蘊,也正是格非不斷對現實進行反思,在持續的困境中辨認自我與世界關系的思想姿態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