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在細雨中呼喊】:獨特氛圍的營造

2024-10-11文化

氛圍感,是文學作品中時會出現的感覺。作者往往會透過這些營造出來的氛圍,為作品渲染氣氛、埋下伏筆或者推動情節。而我們讀者,也通常會在這些氛圍的形成下,更好地代入故事當中。

余華老師的作品【在細雨中呼喊】,就在開篇的內容中緊扣題目地營造了獨特氣氛。從「我」的視角出發,帶著我們讀者去感受文字裏的場景和情緒,讓我們帶上了閱讀下去的好奇和重力。

圖\攝圖網

開篇的故事,作者從呼喊、記憶以及回答等不同的維度,向我們讀者展示了關於聽覺、感覺以及視覺等層面的內容。並且,由此形成了故事裏獨特的氛圍。它們,也容易在我們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呼喊

呼喊,很多時候是對聽覺層面的描述以及一種發出的聲音的狀態。文字中運用聽覺的效果,為我們閱讀的氛圍感,進行了營造和構建。可以說,讓我們的閱讀過程更有感覺和體驗。

作品【在細雨中呼喊】,不僅標題使用了「呼喊」這個詞語,開篇部份也緊扣標題,為我們呈現了關於呼喊而形成的聽覺意象。我們從文字當中,隱隱約約就可以感受到這種聲音所營造的氛圍感。

圖\攝圖網

開篇的文字裏,「我」是一種逐漸入睡的狀態。周圍是寂靜的,而且是下著雨、屋子裏有滴水。其次,那是一個黑夜的屋子裏的場景。就在這樣的一種狀態下,作品運用聽覺上的意象,來構建故事的開端。

此時此刻,「我」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它,往往是來自於遠處的聲音的影響。就是在這種夜深人靜的屋子裏,「我」聽到了嘶啞的、哭泣般的呼喊。也是因為這樣,「我」感受到了驚恐的情緒。

作者透過夜深時刻的屋子裏「我」的所聽所感,借助遠處的呼喊的聽覺效果,為我們讀者營造了一種特殊的、讓人印象深刻的氛圍。而且,透過聽覺的運用,巧妙地讓我們讀者進行了代入和體驗。

記憶

記憶,可以說是我們對感覺的一種描述和概括。當然,這種感覺往往也有意象存在的。只不過,它們通常是出現在我們的腦海裏,或者是出現在我們的想象當中。因此,記憶也是可以構建出氛圍感覺的。

作品【在細雨中呼喊】,也透過記憶這種感覺層面上的角度,向我們讀者詮釋了故事中的氛圍感。我們也可以跟隨著作品的這種記憶中的事物,體驗到一種獨特的氛圍和氣息。就如,我們仿佛置身在其中一樣。

圖\攝圖網

在記憶層面的維度進行描述之前,作品渲染的是聽覺上的呼喊、是發生在寂靜黑夜裏的呼喊、是「我」在屋子裏所可以透過聽感觸及到的呼喊。而後,才進行記憶中的對比描述。當然,記憶是相對溫和的。

描述這種記憶的狀態,文字中展示的是相對於黑夜的白晝。當中,有幾只羊羔經過河邊的青草。這種記憶上的感覺,配合著腦海裏所呈現的畫面,儼然向我們讀者傳遞了關於溫馨、安詳的情緒與氛圍。

作品從開篇部份,就運用相對於黑夜呼喊而形成對比的白晝氛圍,向我們讀者營造了一種安詳、寧靜而又美好的感覺畫面。正是記憶的存在,讓「我」的情緒得到了安撫,並且,也調動了讀者的安詳情緒氛圍感覺。

回答

回答,事實上是有關於聽覺的一種描述。但是,有的時候,它卻可以透過視覺的方式,來對回答進行詮釋和呈現。由此,以視覺的方式,為我們讀者營造一種特殊的、故事裏的氛圍感覺。

作品【在細雨中呼喊】,也有透過回答這個角度,以視覺的方式,向我們讀者傳遞了一種特殊的氛圍感覺。而且,這種視覺,大多數情況下是「我」主觀意象下的一種回答。作者,也用這種視覺來進行作答。

屋後的位置,有個池塘。此時,環境給予人的感覺是潮濕的。特別的是,在這種環境下,有一個穿著黑色衣服的男人,向「我」走來並註視著「我」。此時,場景給予「我」一種驚恐的氛圍感。

就在這個黑衣男子靠近「我」,而「我」又十分驚恐的那刻,他突然轉身,又離「我」遠去了。這個特殊的視覺形象,不盡給「我」營造了驚恐的氛圍,更是「我」把它當作對黑夜呼喊的一種回答。

作品以這種視覺的方式和角度,描繪了對應黑夜呼喊的回答。由此,形成出了故事中的讓人感到恐慌的氛圍感。而且,也有著一種特別的對比效果和強調功效。而回答,恰恰是視覺上的一種氛圍營造。

作品【在細雨中呼喊】,從聽覺、感覺以及視覺等多個角度,營造了特殊的氛圍。讓這部作品的開篇故事,擁有了吸引讀者閱讀下去的張力。同時,更容易因為這種氛圍感的營造,而調動了我們讀者的共鳴。如此,便是這部作品開篇的獨特之處了。(文\藍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