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2023「圳在考古」暨「金石文化大講堂」系列收官,考古專家付琳講【山海有道——閩越文化的源流與特質】

2024-01-03文化

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聶燦 通訊員 劉東

近日,由深圳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深圳圖書館、深圳市博物館協會、深圳市金石藝術博物館協辦的「圳在考古」(第七講)暨「金石文化大講堂(第62期)」系列講座在深圳圖書館開講。活動特邀廈門大學歷史與文化遺產學院考古學系主任付琳,為讀者帶來題為【山海有道——閩越文化的源流與特質】講座。

有學者認為,閩是商周時期的福建土著;閩越是長江下遊越人與土著閩人的融合。相關考古發現,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調查福建武夷山城村漢城遺址至今不斷充實,成為探研閩越國歷史與文化的重要線索。

講座伊始,付琳從「何為閩越」引出講座主題,結合福建省「多山」「濱海」的地質環境,在講述發達的內河交通網絡以及便利的海上交通條件的基礎上,介紹了與中原農耕文明相濟相生的「山海文明」。此外,付琳從閩越文化的基點、淵源與特質三個方面,介紹「閩」「越」交融,並梳理了閩台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以及閩江流域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至青銅時代文化序列的考古發現成果。

奇和洞遺址

曇石山遺址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此系列講座致力於拉近社會公眾與考古的距離,透過講述文物和考古遺址背後的故事,了解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脈絡。據介紹,2023年度「圳在考古」暨「金石文化大講堂」系列講座至此落下帷幕。講座自2023年9月10日啟動以來,共開展7期,線上線下累計約8.4萬余人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