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養生古譚/上古真人(彭祖)

2024-03-26文化

或是常情,人們對養生的哲學意義並無多大興趣。對於人們來說,養生的最實惠意義在於生理上或醫學上,在於身體健康,延年益壽,不止於米(八十八歲),更期於茶(百零八歲),這無可厚非。

人民衛生出版社【黃帝內經素問】(1963版)

所以養生的重點還是應轉向到相關的醫書上來。中國最古老的醫書【黃帝內經】,唐代王冰所註的版本開篇就是【上古天真論篇第一】,篇首就提出了「上古之人(真人)」的說法。曰: 「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又曰:「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 」從這兩句話來看,上古真人的特點一是長壽,春秋皆度百歲,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二是雖高壽但身體康健,獨立守神,肌肉若一,而動作不衰。

對於古書中的上古之人,有兩類人讓我比較歆羨。一是陶淵明筆下的羲皇上人,閑適而無憂;李白詩句:「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另一就是【黃帝內經】中所描述的上古真人,長壽而健康。感覺這兩者是互通的。明·王問【抱一廬繹誌】詩:「上古一真人,容若春華敷。憂樂通四時,動止常於於。登高靡為栗,入水不能濡。問之胡能爾,涵神同太虛……」

養生者最關心的問題或是,上古真人何以能健康而長壽?【黃帝內經】裏用岐伯的話說:「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也就是說,上古真人,是知養生之道者(其知道者)。何謂養生之道?我的理解是: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雖只有區區二十字,我覺得這是今古養生者的圭臬——道也。【黃帝內經】中黃帝頓悟上古真人之長壽健康之緣由,曰:「此其道生。」

養生之人該怎麽做,才合乎上文二十字的上古真人養生之道呢?岐伯又說:「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誌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這段話可以這樣理解:上古真人以言傳身教教導百姓們如何養生。

而真人們的養生要點有三。

一是以外避邪淫,內守精神來預防疾病,中醫對疾病的發生有「六淫七情」之說,六淫是指外來的致病因素,為風寒暑濕燥火;七情是人體自我的精神狀態,為喜怒憂思悲恐驚;所以要外避六淫之邪氣,內守七情之情緒,則可防止病魔侵人。

二是雖身無疾病,也須誌閑少欲。何謂誌閑少欲?人不可能無誌,誌是人們的精神需求所產生的,如功成名就之誌,或稱為願望;人不可能無欲,欲是人們生理需求所產生,如食色性也的食欲、性欲,稱為欲望。養生的人,身外的誌要閑,身內的欲要少,美其食,順其精粗也;任其服,隨其美醜也;樂其俗,去其傾慕也。高下不相慕,心足無求也。

三是即使為了生理上的必然欲望,也一定要有節制。不能勞其目,不能惑其心。老子雲:「不見可欲,其心不亂。」俗話說:「眼不見,心不煩。」 以上三點,是符合養生之道的。

上古時真的有那麽一群長壽的真人存在嗎?抑或是後人們基於理想的想象?【黃帝內經】中雖然是以黃帝岐伯的口吻來述事,但今人考證,其書或成於春秋戰國時代,是假托黃帝岐伯來闡述養生之道的。戰國時期的莊子也相信有上古真人存在,他在【大宗師】篇中所說的古之真人,簡直就是超人了,曰:「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何謂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無論上古是否有真人存在,我贊同「有真人而後有真知」,我們的祖先們一直在探索和實踐著養生的真知,所以可以把他們稱為真人,他們得出的例如「 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等養生真知(養生之道)至今仍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彭祖像

就養生而言,在遠古之人群中,我們心目中的上古真人應非彭祖莫屬。之所以是彭祖,就是因為傳說中彭祖非比尋常地長壽,在世近八百年的壽命,自然是善於養生的最好證明。史載彭祖是黃帝第八代孫,堯時代人,歷夏商朝,如果真是這樣,壽近八百無疑,但堯時代的紀年方法與現在不同,以天幹地支記日,一次輪回為一年,故當時一年只有六十天,如此計算,當初的所謂彭祖壽八百年(一說七百六十七年)是現今的130年左右,彭祖大概在夏禹的時代也就去世了。但不管怎麽說,在當時的物質和醫療條件下,能或到一百多歲一定算是奇跡了。

據說彭祖對養生有諸多貢獻,比如首創中國養生食療之先河,向堯進獻了雉羹湯,幫助堯恢復疲勞的身體,因此得到堯的賞賜,封地在江蘇徐州彭城。【易經*鼎卦】中的「雉膏不食」,雉膏或就是雉羹湯。彭祖或還建立了中國最早的養生操、氣功導引術之類,莊子雲「吹呴呼吸,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

據說彭祖還著有養生著作,在【彭祖經】裏記載著彭祖的一些養生理論與經驗,【彭祖經】出自於晉朝的葛洪【抱樸子*神仙傳】。無論如何,彭祖理所當然地成為中國古代養生之鼻祖。杭州蕭山的東方文化園裏就有彭祖的塑像,並將彭祖作為東方養生文化的開創者來紀念。

古代有【彭祖攝生養性論】一文,一般認為是後人偽托彭祖之名而著,出自明代【正統道藏*洞身部】,錄其文中片段:「且人生一世,久遠之期,壽不過於三萬日。不能一日無失真傷,不能一日修補,徒責神之不守,體之不康。豈不難乎!足可悲矣。是以養生之法:不遠唾,不驟行。耳不極聽,目不久視,坐不至疲,臥不及極。先寒而後衣,先熱而後解。不欲甚饑,饑則敗氣,食誡過多;勿極渴而飲,飲誡過深。食過則癥塊成疾,飲過則痰癖結聚氣;不欲甚勞,不欲甚逸……若不營攝養之術,不順和平之道,須臾氣衰於不竟之際,形枯於聲色之前。勞其渺渺之身,憔其戚戚之思。聞斯道,養深可修慎。是以真人常日淡泊,不親狂蕩,而愚者縱意未至,損身已先,敗其神魂,傷其魄矣。悲夫! 」

臨安,彭祖遺跡,八百裏風情島。

彭祖的封地雖然在江蘇徐州,但多地都有關於他的遺跡與傳說。他與杭州好像還是有點緣分,傳說中彭祖晚年曾在杭州臨安天目山、福建武夷山居住養生。臨安有個八百裏的古地名,據說與彭祖有關。

【杭州府誌】雲:「商彭祖墓在縣〔臨安縣〕東十裏八百山。」 今臨安有「彭祖故裏」,在臨安城東十裏百崗嶺的路北,村名叫陳家塢。其碑尚存半壁。縣東苦竹嶺,名為「八百裏」,此為古村名。

【嘉靖臨安誌】雲:「彭祖壽年八百,故號其山曰八百山,裏曰八百裏。昔武肅王禦黃巢,臨安兵屯八百裏矣,即此。」

今臨安,八百裏地名仍在,有諸多有關彭祖的傳說,這個地方是低山丘陵地貌,山林秀美,溪水淙淙,雖然近旁的青山湖只是在上個世紀才建成的人工湖,卻使得八百裏一帶更加山青水秀,風景尤佳,是適合人們的居家養生養老之地。

有考證說五代錢武肅王是彭祖的後代,錢姓的祖先就是彭祖,彭祖名實為籛鏗。臨安是錢武肅王的老家,所以在臨安修祖宗彭祖之墓以祭奠,也有可能。

關於上古真人的養生之道,容後慢慢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