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江蘇省南通市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有答案)

2024-03-01文化

江蘇省南通市 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一、基礎知識綜合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翻開課本,我們總能獲得獨特的人生體驗。讀書能使人收獲勇敢,你看【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人公在父親的指引下成功走下xuán yá;讀書能使人懂得自省,你看【貓】的主人公在黃鳥被吃了的情況下,妄下duàn yǔ,觸發靈魂的傷痛,愧對生靈;讀書能使人收獲堅毅,你看【植樹的牧羊人】的主人公在面對B(一望無垠/莽莽榛榛)的荒漠時,堅持植樹造林,把荒漠改造成綠洲A遨遊於文學的海洋,你的內心將變得更加chéng chè、明凈。

1.根據拼音在田字格內用正楷寫出相應的漢字.

2.在A處填寫恰當的標點符號。

3.選擇恰當的成語填寫在B處橫線上。

二、名著閱讀

4.魯迅在【致董永舒】信中說:「但不可專看一個人的作品,以防被他束縛住,必須博采眾家,取其所長……」請結合【朝花夕拾】中魯迅讀書成長的經歷,來證明這一觀點。(舉出一例即可)

5.小南讀【西遊記】時發現,孫悟空本領雖大,但被他打死的都是些白骨骷髏之類的沒有後台、沒有靠山的孤怪野鬼、歪門邪道,而對那些來自官員身邊、在人間違法犯罪的親屬、隨從,他卻無能為力,最終放虎歸山,請結合書中情節幫他證明這一觀點(至少寫出一例),並探究作者的寫作主旨。

證明:

寫作主旨:

三、語言表達

6.扇面詩畫,精致典雅,小南在扇面上讀到冰心的小詩【成功的花】,有了寫詩的沖動,請學寫一首小詩,六行以內。

題目:

四、名句名篇默寫

7.流連自然美景,誦讀優美詩句,請根據以下情境,補全詩句。

登臨碣石山,①「,」的草木繁茂盛景,給人詩意盎然之感(【觀滄海】·曹操);駐足北固山下,②「,」的開闊江景,使人精神為之振奮(【次北固山下】·王灣)泛舟青衣江,③「,」的融合變幻美景,流露詩人無限喜悅之情(【峨眉山月歌】,李白);漫步秋日原野,「晴空一鶴排雲上,④」的明麗秋景,令人頓生豪邁情懷(【秋詞】·劉禹錫);途經陜西潼關,⑤,山入潼關不解平」的奔騰態勢,抒發詩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氣(【潼關】·譚嗣同):面對奔流不息的江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⑥」,感慨時光易逝,年華珍貴(【<論語>十二章】)。

五、詩歌鑒賞

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聞蟲

唐·白居易

暗蟲唧唧夜綿綿,況是秋陰欲雨天。

猶恐愁人暫得睡,聲聲移近臥床前。

8.該詩末句的另一個版本是:「聲聲來向臥床前」。你認為是「來向」好,還是「移近」好?請簡要說明理由。

9.清代袁枚說:「凡作人貴直,而作詩文貴曲」。本詩中「猶恐愁人暫得睡」一句「曲」在哪裏?請簡要說出你的理解。

六、文言文閱讀

閱讀古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恭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選自蒲松林【狼】)

涸,蛇將徙。有小蛇謂大蛇曰:「子行而我隨之,人以為蛇之行者耳,必有殺子者:不如相銜負我以行,人必以我為神君 也。」乃相銜負以越公道 ,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註】①澤:聚水的窪地,一般指湖沼。②神君:這裏指蛇神。③公道:大路,大道。

10.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共兩處)。

人以為蛇之行者耳

1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其一犬坐於前

(2)意暇甚

(3)必有殺子者

(4)人必以我為神君也

12.請用現代漢語轉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13.【甲】【乙】兩文都講述了人類與動物之間的故事,請從人類的角度或動物的角度,說說你從【甲】【乙】兩文得到的啟示。

七、現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題。

【材料一】

①每年的「世界讀書日」(4月23日)之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都會釋出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對比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釋出的近十年閱讀數據,中國人閱讀量在持續緩慢提升。總體上看,中國人讀的書越來越多了。

②然而,閱讀量最明顯的差距存在於城鄉之間。據統計,中國約有2.5億兒童,其中1億左右在農村,【2022年鄉村小學閱讀狀況調查報告】透過26萬份調研樣本,呈現了鄉村小學生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現狀:鄉村小學生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僅為3.27本。

(摘自【消費者報道】2023年8月19日,有刪改)

【材料二】

①鄉村小學生之所以看書更少,並非是因為缺乏閱讀興趣。報告數據顯示,86%的人都表示喜歡閱讀課外書,其中有近半數(46.7%)表示喜歡閱讀,「但不經常看」。喜歡但不經常看,這看似平淡的表述背後可能是無數「求而不得」的故事。

②圖書資源短缺,成為鄉村兒童閱讀受限的首要原因。城事智庫研究院調查顯示,74.58%的鄉村兒童在「閱讀受限」的原因中選擇了「圖書設施不足、資源有限」。接近一半以上的鄉村兒童,居住地3公裏內沒有任何圖書設施(如書店、公共圖書館、移動書屋等)。僅有的書店多以教輔類書籍為主,同時,受家庭經濟狀況和認知所限,很多父母給孩子買的書也多是習題集、作文書。

(摘自【消費者報道】2023年8月19日,有刪改)

【材料三】

14.閱讀【材料一】中的圖表,寫出你的探究結果。

15.為深入了解鄉村小學生閱讀現狀,需設計一份調查問卷,請根據【材料二】內容,設計兩個問題。

範例:你喜歡課外閱讀嗎?

問題一:

問題二:

16.學校「典耀中華」活動籌劃組即將開展「送書下鄉」活動,請從【材料三】中為籌劃組選擇一幅合適的海報,並簡述理由。

17.小南向鄉村學生捐贈了最喜愛的書籍【西遊記】,他自制了一張書簽,並寫了一段寄語,請你幫他修改並完善一下內容。

親愛的同學,你好!我將這本最喜愛的【西遊記】(1)惠贈給你,希望你也喜歡。經典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閱讀經典書籍,可以豐富我們的人生閱歷,增加我們的智慧,涵養我們的性情,閱讀這本書,我向你推薦一種好的讀書方法:(2)。相信你讀了這本書,一定會有很多收獲,祝你學習進步!

光華中學初一(2)班小南

(1)此處「惠贈」不妥當,應改為:

(2)請推薦一種讀書方法:

閱讀文章,完成下面小題.

明月半墻

姜偉婧

①歸有光的文字,我最喜歡【項脊軒誌】,淡而有味的娓娓敘述,寫出一個人的心靈世界的豐盈自在。

②「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③只有內心清明的人,才能在靜謐的月夜裏,從容端坐,放空自己。放空是為了接納,自然萬物輕微的絮語才有可能走入心中,它們也許是風吹竹林颯颯作響,也許是小鳥啄食的啁啾歡鳴,又或者是果墜湖中的叮咚清音……心思敏銳而細膩的人,才能接收到它們,感知世界生命的律動。如若內心喧囂,被煩擾填滿,這不過又是一個輾轉難眠的夜.

④你是否細究過,白天湖水的色澤,和夜晚是不一樣的。白天晶瑩剔透如綠翡翠,夜晚幽深沈寂如黑曜石、你註意到,【紅樓夢】裏,香菱的名字會讓人想起菱角花的香味,不獨菱角花,就是荷葉、蓮蓬都有一股清香。只是要靜日靜夜或清早半夜仔細才能聞到,而且菱角、雞頭、葦葉、蘆根得了風露,那個清香會令人心神爽快。你未曾細究,可是香菱留心過,她說出這些,眼角眉梢都是悠然心會的歡欣。恰如明月半墻,是我們需要停下來,認真去看一看,聽一聽的一方天地。

⑤所以,讀歸有光的文字,並沒有可能真正回到當時當地的場景,但可以體味那種與萬物同在的心境。

⑥說到底,真正讓我們快樂的,也不過就是一輪皎潔明月,照耀在半截墻壁上。

⑦自然,他的心中不是沒有愁緒。

⑧歸有光並不諱言早年生活的困頓,從那勉強修蘋的小閣樓往下望,終究只能見到明月照在半截墻壁。更大的庭院裏,他目睹家族從祖上榮耀到分崩離析,他承載長輩重振家業的殷殷期望,他也是一個孤獨敏感的少年,一腔心事,都付予這明月半墻,萬籟有聲,庭階寂寂。

⑨可是足夠了,對一個15歲的讀書少年來說,一方閣樓雖小,心靈世界卻可以無限廣袤。在此讀書,習字,長嘯,觀景,嘈雜人事關在門外,寂寞的青春被妥帖安放。這一方明月半墻,成了歸有光的詩意棲居地。

⑩莊子言:「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這一方樹枝,是陶淵明「審容膝之易安」的書齋,是劉禹錫「何陋之有」的陋室,也是歸有光「珊珊可愛」的項脊軒,皎皎明月照在半截墻壁。

⑪世界紛繁闊大,然而我們也是天地間的鷦鷯,若能認定屬於自己的一方樹枝、半墻明月,就可不困於心,不亂於情,涵養豐盈自足的生命姿態。

(引自2022年10月25日【揚子晚報】)

18.閱讀全文,說說你對文章標題表層和深層含義的理解。

19.根據語境,發揮想象,在第③段的省略號處,補寫一句話。

20.本文語言含義雋永,意味深長。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第⑪段。

21.請從表達方式的角度,試分析選文第⑨段和連結材料不同的表達效果。

【連結材料】:

每當我想到這位老人,他靠一個人的體力與毅力,把這片荒漠變成了綠洲,我就覺得,人的力量是多麽偉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這樣一件事,需要怎樣的毅力,怎樣的無私,我就從心底裏,對這位沒有受過什麽教育的普通農民,感到無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選自讓·喬諾【植樹的牧羊人】)

八、作文

22.作文:請以「一本未讀完的書」為題,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少於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地名、校名。④書寫要正確、規範、美觀。

參考答案:

1.懸崖斷語澄澈 2.。(句號)3.一望無垠

【解析】1.本題考檢視拼字寫漢字。

懸崖(xuán yá)高聳而陡直的山崖。

斷語(duàn yǔ):作結論的話;斷定的話。

澄澈(chéng chè):清澈透明。

2.本題考查標點符號。

A處,表示列舉的結束,應填句號。

3.本題考查成語運用。

一望無垠:遼遠廣闊,看不到邊際。

莽莽榛榛:形容草木叢生的樣子。

B處形容荒漠面積廣大,一望無邊,因此要用「一望無垠」。

4.範例:魯迅讀書時並不專看一個人的作品,而是博采眾家,取其所長。例如【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一文,作者讀書不專看一家作品,而是比較長輩贈的【二十四孝圖】和劉向【孝子雲】中「老萊娛親」不同記載,又查閱【太平禦覽】【古孝子傳】等書,博采眾家,取其所長,對「孝」的理解不盲從,從而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詳解】考查對名著內容的理解。結合【朝花夕拾】中魯迅讀書成長的經歷證明魯迅讀書是博采眾家,取其所長。

範例:魯迅讀書時並不專看一個人的作品,而是博采眾家,取其所長。例如【朝花夕拾】後記寫了【二十四孝圖】的不同版本,有光緒己卯肅州胡文炳的【二百卌孝圖】,有同治十一年刻的【百孝圖】,有民國九年的【男女百孝圖全傳】,借以考察近世的民間信仰和社會心理,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5.範例:烏雞國的妖怪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它下界為妖,占了烏雞國王的王位。孫悟空雖然與它打鬥,但最終還是由文殊菩薩出面收服。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昏庸。

【詳解】本題考查名著情節的理解和分析,以及探究寫作主旨。解答時,首先,需要理解題目要求。題目要求結合書中情節,證明孫悟空對那些有後台、有靠山的妖怪無能為力,最終放虎歸山的觀點,並探究作者的寫作主旨。然後回憶【西遊記】中的相關情節。選擇範例,來支持題目的觀點。最後,探究作者的寫作主旨。

在【西遊記】中,小南的觀察確實有其依據。孫悟空雖然法力無邊,但在面對有背景、有靠山的妖魔時,他的行動往往受到很大的限制。以下例子可以支持小南的觀點:

烏雞國除妖:烏雞國的妖怪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青毛獅子,它下界為妖,占了烏雞國王的王位。孫悟空雖然與它打鬥,但最終還是由文殊菩薩出面收服。這裏可以看出,對於有背景的妖怪,孫悟空並不能直接打死,而是需要找到其主人來解決。

比丘國救小兒:比丘國的國丈是個白鹿精,它是南極壽星的坐騎。它下界後夥同一只狐貍精,迷惑比丘國國王,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個小兒的心肝做藥引。孫悟空雖然識破了它的陰謀,但最終還是由南極壽星出面收服白鹿精。這同樣說明,面對有靠山的妖怪,孫悟空的行動受到了限制。

天竺國收玉兔:天竺國的假公主是個玉兔精,它是嫦娥的寵物。它下界後占了天竺國公主的位置,欲與唐僧成親。孫悟空識破其真身後,與之打鬥。但最終,嫦娥下凡收走了玉兔。這個例子再次證明了小南的觀點。

寫作主旨:

【西遊記】作為一部古典神魔小說,其寫作主旨並不僅僅是講述降妖除魔的故事,而是借助這些故事來揭露和批判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昏庸。透過孫悟空的遭遇和行動,作者展示了封建社會中權力的復雜性和人際關系的重要性,以及正義力量在面對邪惡勢力時的無奈和困境。同時,作者也借孫悟空的形象表達了對於勇敢、智慧、正義等價值的肯定和追求。因此,閱讀【西遊記】時,我們應該深入探究其背後的思想和主旨,理解作者對於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6.範例:

題目:墻角的梅

墻角的梅,人們只感嘆他淩寒的美麗!然而當初他綻放的過程,傾註了無數的心血,灑滿了奮鬥的風雨。

【詳解】本題考查語言表達。可以仿照冰心的【成功的花】寫一首小詩,六行以內。範例:

題目:參天的樹

參天的樹,人們只贊嘆於他現時的挺拔!然而當初他的種子,包裹了期待的眼神,沾滿了掙紮的血跡。

7.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便引詩情到碧霄 河流大野猶嫌束 不舍晝夜

【詳解】本題考查名篇背誦。課文原句填空作答時,一是要深刻理解詩文內容;二是要認真審題找出符合題意的詩文的語句;三是作答內容要準確,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寫錯字。註意易錯字詞:茂、闊、峨、羌、碧霄、晝。

8.「移近」好,形象寫出秋蟲聲音由遠及近的情形;「來向」不具有這一表達效果。9.表面寫秋蟲鳴叫令「愁人」難以入睡,實則為「愁人」因內心苦悶而難以入眠。

【解析】8.本題考查詞句賞析。

首先明確:「移近」好。「聲聲來向臥床前」意為:一聲聲漸漸靠近臥床之前。「移近」指慢慢靠近,形象寫出秋蟲聲音由近及遠的變化過程;「來向」僅寫出秋蟲聲音來到床前,並無此表達效果。因此「移近」好。

9.本題考查詞句賞析。

「凡作人貴直,而作詩文貴曲」意為:做人貴在正直;做詩人貴在含蓄委婉。「猶恐愁人暫得睡」意為:好像唯恐愁人能睡得安穩。詩人表面寫秋蟲鳴叫令「愁人」難以入睡,實則借秋蟲鳴叫之聲反襯「愁人」內心惆悵難以入眠的苦悶之情。詩句委婉含蓄,耐人尋味。

10.人/以為/蛇之行者耳11. 像狗似的 這裏指神情、態度 ……的人 一定 12.人們果然都躲開它們,說道:「這是神君。」 13.(1)①從人的角度:歌頌了人的勇敢、智慧和鬥爭精神,同時也告訴我們對待狼和像狼一樣的惡勢力,不能存有幻想,不可妥協讓步,必須勇於鬥爭,善於鬥爭才能取得勝利。②從狼的角度:諷刺了那些機關算盡的世間小人,不管如何使壞,終究是一場空。

(2)①從蛇的角度:弱者要運用智慧,靈活變通,學會保護自己。②從人的角度:做人要有自己的辨析能力,要仔細觀察,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以辨識詭計。

【解析】10.本題考查斷句。

句子意思:人們認為這不過是普通的水蛇爬行罷了。

「人」為主語,「以為」為謂語,「蛇之行者」為賓語;

正確斷句為:人/以為/蛇之行者耳。

1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1)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像狗似的。

(2)句意:神情很悠閑。意:這裏指神情、態度。

(3)句意:必定會有人砸死你。者:……的人。

(4)句意:人們一定會把我當作神君。必:一定。

12.本題考查轉譯語句。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轉譯能力。我們在轉譯句子時要註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

皆:都;避:躲避;也:語氣助詞,表判斷。

13.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1)①甲文中,面對意想不到的惡狼,屠夫首先是「懼」,於是采取遷就的策略,「投以骨」;他最初認為,只要滿足狼的貪欲,就可脫險,但「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於是屠夫放下擔子,拿起刀,利用麥場的有利地形進行防禦,一只狼假裝睡覺迷惑屠夫,另一只狼打算從後邊攻擊屠夫,屠夫抓住時機,勇敢反擊,先砍殺前狼,後「自後斷其股」殺掉第二只狼。這啟發我們:壞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們要鍛煉出一雙慧眼;遇到像狼一樣狡猾的壞人,不能心存幻想,怯懦退縮,我們要像屠夫一樣敢於鬥爭,善於鬥爭。

②從狼的角度來看,在情節發展的過程中作者著力突出狼的狡詐、陰險,「狼亦黠矣」但最終仍逃不了「而頃刻兩斃」的命運,這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任何陰險狡詐卑劣的手段都戰勝不了智慧和勇敢。諷喻那些像狼一樣的惡人,無論怎樣最終都要失敗。

(2)①乙文中,人們看見出行的蛇會想殺掉,可是看到大蛇與小蛇相互銜著卻很害怕,認為它們是蛇神。由此可見迷信思想的可笑,這是因為人們沒有仔細觀察,才會被欺騙。所以這批判了迷信思想,告訴人們遇到事情要仔細分析,辨清真偽。

②從蛇的角度來看,如果它們選擇了平常的遷徙方式,它們很有可能會被砸死,但是小蛇巧妙利用人們的迷信思想,這使得它們不僅躲過了被砸死的命運,還一度被人們認為是神蛇,所以,這啟發我們遇到事情要學會運用智慧,靈活運用不同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甲】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蹲坐在那裏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很悠閑。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砍狼的頭,又連砍了幾刀把狼殺死。他剛剛想離開上路,轉身看柴草堆後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從柴草堆中打洞來從後面攻擊屠戶。狼的身體已經鉆進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戶從後面砍掉了狼的大腿,這只狼也被殺死了。他才領悟到前面的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引敵人的。

【乙】湖沼幹枯,蛇準備遷移。有條小蛇對大蛇說:「您走在前面,我跟在後面,人們會認為這只不過是過路的蛇,必然有人殺死您的人。不如相互銜著,您背著我走,人們會把我看作神君。」於是相互銜嘴,背著穿過大路。人們都躲開它們,說:「它們是神君。」

14.從不同年級學生的閱讀狀況來看,隨著識字水平與閱讀能力的提升,年級越高的學生閱讀量相對越高,五年級學生的閱讀量最高。15. 問題一:你是否因為圖書資源的短缺而減少了閱讀課外書的頻率? 問題二:你通常透過什麽方式或途徑獲取課外讀物?(例如:學校圖書館、書店、父母購買、同學分享等) 16.應選擇圖一。因為「送書下鄉」活動的目的是為鄉村兒童提供更多的閱讀資源,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而圖一的海報寓意著讀書可以讓人看得更遠,與活動的目的相契合。同時,圖一的視覺效果也更加吸引人,能夠引起更多人的關註和參與。而圖二的海報雖然也涉及到兒童,但其主題是關愛留守兒童,與「送書下鄉」活動的主題不完全吻合,因此不是最佳選擇。17. 贈送 推薦一種讀書方法可以是:圈點勾畫。這是一種傳統的讀書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書中的內容。具體來說,就是在閱讀時用筆在書中做出標記,比如用圓圈標出重要的概念或關鍵詞,用直線或波浪線勾畫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用橫線標出需要註意的地方等。這種方法可以幫助讀者更深入地理解書中的內容,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提高閱讀效率。

18.「明月半墻」的表層含義是一輪皎潔明月,照耀在半截墻壁上;深層含義是無論處於什麽樣的環境中,遇到什麽樣的困難,只要內心清明,就能有屬於自己的明月照亮生活,就有豐盈自足的生命姿態。19.又或者是花兒綻放時的竊竊私語。20.本段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將「我們」比作「鷦鷯」,寫出我們生活應簡單,表達了只要我們認定屬於自己的生活,就能內心安定,有豐盈自足的生命姿態的情感。21.選文第⑨段運用記敘的表達方式,敘述了歸有光在一方小小的閣樓,讀書、習字、長嘯、觀景,不被俗事擾亂的事情,表達了只要內心堅定,就能擁有自己的詩意棲居地;

連線材料運用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表達了我被老人的事跡和精神震撼了,也表達我對無私老人的毅力和無私奉獻精神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