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作家潘向黎:讀喜歡的書,給心靈做柔軟體操

2024-06-14文化

近日,作家潘向黎的新書【清香的日常】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本書收錄了潘向黎的經典散文名篇及部份新作,分「茶」「詩」「好天氣」三輯。6月5日,本報記者采訪了潘向黎,她分享了自己讀書、喝茶以及對傳統文化的感悟。

「慢生活」是對努力奮鬥的回饋

在新書中,潘向黎用獨具個性的方式,將學識與妙悟融合,用靈心與文心共振,在喧囂塵世中尋訪一縷茶香,在現代煙火中品味古典風雅,在行走山川中賞讀草木人間,讓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散發著迷人的清香,為行色匆匆的現代人提供了一種慢度日常的生活美學指南。

談到【清香的日常】的書名,潘向黎表示,這裏有茶、有詩詞、有旅行的隨筆,是一本偏舒緩、偏藝術的書,構建了一種慢生活的主題。另外,這本書很日常化,沒有獵奇探險,沒有激烈的內容,就是一種涓涓細流,所以就起了這樣一個名字。

潘向黎在新書的後記中提到,是被「慢生活」這個主題所打動。在當下追求高效的生活中,很多人認為「慢生活」這個倡議不重要了。但潘向黎對此卻有不同看法,她表示,她不認為年輕人不需要慢生活,大部份人只是迫於生活的壓力慢不下來。其實,一個人也可以好好做飯、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睡覺,這樣生活自然就舒緩下來了。這時候,就會有一種空明之感,讓你想去讀書。讀自己喜歡的書,是一種最好的休息,也是給自己的心靈做一次柔軟體操。這種回歸,是對努力奮鬥的回饋,也是一種福分。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品格

在【清香的日常】中,潘向黎寫到了很多關於茶的故事,她說茶是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是一種習慣,每天早上都要用茶把自己喚醒,而不同的時間也會喝不同的茶,比如早上喝綠茶,或者發酵程度不高的烏龍茶,中午之後就會漸漸換成比較濃烈的、發酵程度高的茶,比如巖茶、肉桂、水仙等。

對於現在年輕人提倡的新中式茶飲,潘向黎坦言,自己主張把茶和飲分開,茶是茶,飲是飲。現在我們大家習慣的喝茶方式是清飲,用好的水、合適的溫度把茶葉沖泡來喝。但歷史上卻不是這樣,我們的祖先喝茶是很粗放的,會把很多東西放在一起煎,蘇東坡曾經在【東坡誌林】裏面提到唐代的人煎茶還加鹽加姜。現在所謂的新中式茶飲,如果作為飲料是很正常的,年輕人偶爾喝喝也無妨,但是每天喝的話,對健康也有一定影響。

傳承是選擇的過程

潘向黎的作品中一直充斥著一種古典風雅。談到近來興起的古風熱,她說,「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到穿漢服的年輕人,他們做古風打扮,在博物館中拍攝一些影片,這就是把古風跟當代生活結合起來。」年輕人的「漢服熱」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對古代生活方式的追捧,在潘向黎看來,對傳統文化有興趣,就是好的開始。而且,建議年輕人在漢服的基礎上,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傳統文化,會有更多的收獲。潘向黎認為,我們所說的傳承的過程,其實是不停地在傳統文化中做選擇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和這種心態、這種眼光都是現代的。而能夠被傳承下去的必然是精華的,是鮮活的。

潘向黎,出版有長篇小說【穿心蓮】、小說集【白水青菜】【輕觸微溫】【我愛小丸子】【上海愛情浮世繪】等,隨筆集【茶可道】【看詩不分明】【梅邊訊息:潘向黎讀古詩】【古典的春水:潘向黎古詩詞十二講】等,共30余種。獲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獎、莊重文文學獎、鐘山文學獎、人民文學獎、十月文學獎、百花文學獎等獎項。(濟南日報·濟南釋出 記者:張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