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每天讀一章·論語·季氏篇第十六(1)

2024-06-28文化

【正文】

季氏將伐顓臾①。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②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③,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④有言曰:‘陳⑤力就列⑥,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⑦矣?且爾言過矣,虎兕⑧出於柙⑨,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⑩。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⑪。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幹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⑫之內也。」

【註解】

①顓(zhuān)臾(yú):魯國的附屬國。

②過:責備、責怪。

③東蒙主:蒙山祭祀的主持者。

④周任:人名,古代史官。

⑤陳:施展。

⑥列:班列,指職位。

⑦相:攙扶盲人的人,這裏指輔助。

⑧兕(sì):雌性犀牛。

⑨柙:關獸的籠子。

⑩費(bì):季氏的采邑。

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應為「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⑫蕭墻:君王宮廷內的屏風。這裏用蕭墻之內指代魯君。

【譯文】

季氏準備攻打顓臾。冉有、子路去拜見孔子,說:「季氏準備對顓臾用兵。」

孔子說:「冉求!這難道不該責怪你嗎?那顓臾,以前先王讓它主持蒙山的祭祀,而且在魯國疆域之內,是國家的臣屬。為什麽要攻打它呢?」

冉有說:「季孫大夫想去攻打,我們兩人都不贊同。」

孔子說:「冉求!周任說過:‘能施展才能就任職,不能勝任就辭職不幹。’盲人遇到危險不去扶持,跌倒不去攙扶,那又何必要輔助的人呢?而且你說的話錯了,老虎和犀牛從籠子裏跑出來,龜甲和美玉在匣子裏被毀壞,是誰的過錯呢?」

冉有說:「現在顓臾,城墻堅固而且離季氏的費邑很近。現在不攻取,將來一定會成為子孫的禍患。」

孔子說:「冉求!君子厭惡那些不說自己想那樣做卻一定要另找借口的人。我聽說,對於有國的諸侯和有家的卿大夫,不擔憂貧窮而擔憂財富不均,不擔憂人口不足而擔憂不安定。因為財富均衡就無所謂貧窮,和和諧團結就不覺得人口不足,境內安定就不會有傾覆的危險。做到這樣,遠方的人仍然還不歸服,那就再修文德來招致他們。他們來歸服了,就讓他們安心生活。現在仲由和冉求你們兩個輔佐季孫大夫,遠方的人不歸服,卻不能招致他們;國家分崩離析,卻不能保全守住;反而謀劃在境內動用武力。我恐怕季孫的憂患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的魯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