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二月二,龍擡頭,3件大事別忘了做,寓意「擡」起一年好兆頭

2024-05-21文化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樂子,想的辦法!小談食刻和你一起認真對待吃下的食物!

導讀:

農歷的二月初二,民間稱之為「龍擡頭」,這一天習俗頗多,但是很少人知道其中的含意,為啥古人這麽看重這個二月初二呢?在以前的農耕社會,人們普遍對土地都有天然的崇拜,糧食的豐收與否,直接關系都人們的饑寒,而要想收成好,那時候沒有機械化操作,更沒有人工降雨,怎麽辦呢?那就是看二十四節氣,當你翻開二十四節氣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的諺語民俗,都是來自於此。

事實上這一天主要是圍繞三件大事來展開的,它寓意「擡」起一年好兆頭。

第一件事,農耕

二月二龍擡頭,標誌著春天的開始,在北方就有農諺雲:「二月二,龍擡頭,擡頭遍地牛。」,也就是說,關於農事的一些傳統習俗,比如說什麽,都是為了告訴人們,現在應該下地耕田了,順應了節氣才會有好的收成。韋應物在【觀田家】詩:「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日日閑,耕種從此始」。

有些地方這一天還有「引進勤龍,送走懶龍」的說法,一大早,人們把柴竈裏的灰一拉溜地撒到河邊或井旁,其狀蜿蜒,取其送走懶龍之意。如今只有少部份人種地,但是卻不妨礙這件事的演變。

春天是一年的開始,以前是講究農耕,當下則是讓人們珍惜時光,好好工作,這樣到了年底才會有一個好的回報,這些事實上都是相通的。

第二件事,防疫

二月二龍擡頭,正值驚蟄前後,此時春雷乍動,昆蟲復甦。陶淵明就有詩雲:「仲春過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溫暖的天氣,讓冬眠的百蟲鉆洞而出,百蟲經過一個冬天的修養,此時毒性也最大。

百蟲出洞,很可能有新的時疫流行,民間有很多的諺語,比如「二月二,龍擡頭,蠍子蜈蚣不露頭。」;老一輩敲打毒蟲的時候還會對孩子念道:「二月二百蟲出洞了,我這一敲打,嚇跑了毒蟲,你們就不會挨蟄了」。

這個不就是要防疫嗎?防止毒蟲引發的疾病,當然放到現在也依舊受用,春天萬物生發,細菌病毒滋生,人們也要註意防疫。

第三件事:祈雨

春雨貴如油,潤物細無聲,農耕最不能缺的就是雨水,二月二是祈求龍王行雲播雨的日子,顧炎武就有詩曰:「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以前的百姓認為,龍是百蟲之王,專管行雲播雨。

龍擡頭,祈雨還有一個傳說:玉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若想重登靈霄閣,金豆開花方可歸。百姓為了答謝玉龍,用玉米黃豆之類的,炒了以後來解救玉龍。此外童謠也說:「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

二月二飲食習俗有哪些呢?

不同的地方,飲食也不一樣,但是大抵都和「龍食」有關,所以也叫吃「龍食」。

在北京這天吃面,管這叫「食龍須」,也叫龍須面,象征著吉祥寓意好兆頭。具體的做法:面現吃現煮,熱的時候拌上加了果仁、桃仁的炸黃醬。灑上綠豆牙、蘿蔔絲作「面碼兒」,說白了就有點像炸醬面,只是換了一個名字而已。

天津人喜歡吃「燜子」,具體的做法:先用澱粉加水熬成糊狀,放冷切成碎塊,在平底餅鐺上加油煎。煎出一種焦黃的脆皮以後,蘸著芝麻醬、蒜末一起吃,這個燜子外焦裏嫩,很符合時令。

在陜北、晉西北和內蒙一帶,認為這個節日是由「魏征夢斬老龍」而來,所以吃的是「接龍頭撈飯」,表示搭救亡龍;中午則是吃年糕,譽為「粘龍頭糕」,表示把龍頭、龍身粘在一起。

整個的二月二龍擡頭,都是圍繞3件事來展開,第一,農耕、防疫、祈雨,到了這一天這3件大事別忘了做,寓意「擡」起一年好兆頭,此外,吃這些時令美食,也都是為了討一個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