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陜西展出一件【聖教序】,深得王羲之「真傳」,能看懂的人不多!

2024-02-28文化

書法史上,最浩瀚的一次「集王字」熱潮,乃唐朝時期,由於李世民欣賞王羲之的書法,而他的傳世字帖,大部份篇幅短、字數少,臨摹起來不方便,不利於形成系統、完善的「二王」筆法體系,恰好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正月,玄奘西行歸京,帶回大量經書,實作文化交流。

為了贊揚玄奘的豐功偉績,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太宗親自寫了一篇序,名曰【大唐三藏聖教序】,之後命令弘福寺的懷仁和尚,從宮中收藏、民間搜集的「王書」中,前後耗費20余年,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行書,制作了一本【懷仁集王聖教序】。

卷中行書飄逸瀟灑、醇和精到,字字標準優美,雖然是「集字」法帖,但是筆畫間顧盼生情,毫無生疏感,猶如流水一般,動勢十分明顯,而且此作篇幅浩瀚,包含大部份「常用字」,展現出「二王」筆法的精髓,如今此作乃「必備範本」,足以抵上10本【蘭亭序】。

啟功【論書絕句】曾評價曰:「唐太宗好王羲之書,一時風靡。其自書晉祠、溫泉二碑,即用羲之行押之體,行書入碑,蓋自茲始。僧懷仁刻聖教序,逐字集摹王書以成,正可謂雙重護法」,鹹亨三年(公元672年),【懷仁集王聖教序】刻入石碑,如今早已斷裂,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館。

實際上,除了西安碑林有一件【聖教序】,陜西慈恩寺大雁塔下,還展出一件【聖教序】,由「唐楷教主」褚遂良所寫,比【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早了19年,唐永徽四年(653年)篆刻入石,此作就是【雁塔聖教序】,又名【慈恩寺聖教序】,全文共計1463字。

雖然通篇使用了楷書,但是點畫婉轉綽約、瘦勁靈動,可謂千姿百態,深得王羲之筆法「真傳」,一字間筆鋒轉換多次,盡顯俊秀虛和、出塵脫俗,正如秦文錦評價一般:「褚登善書,貌如羅琦嬋娟,神態銅柯鐵幹。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遊絲。能將轉折微妙處一一傳出,摩勒之精,為有唐各碑之冠。」

然而,由於褚遂良的用筆過於豐富,而學習楷書的人,基本是剛入門的初學者,「歐楷」、「虞體」等,偏為平直勻稱的楷書,都無法充分參悟,更不用說褚遂良如此絢爛的姿態,當代書法界能看懂的人不多,臨摹時,難以把控強弱、輕重的變化,所以學習此作的人偏少。

再加上,【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全文2254字,比【雁塔聖教序】多了800余字,包含純正的「二王」筆法,氣韻醇和悠然,似乎平易近人一點,所以【集王聖教序】在書法界的名氣,遠超【雁塔聖教序】,即便外行也知道它的名號,不過從功力來看,【雁塔聖教序】亦存在許多可取之處。

您對【雁塔聖教序】有何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