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我在孔網買舊書

2023-12-05文化

作者 | 羅城書局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現在的書蟲是有福氣的,尤其是像我這樣的書蟲,生活在小縣城,卻能夠透過孔網淘到各種各樣的好書。
我原來也是買過舊書的,也曾經將大量的精力耗在舊書店裏。那是在校園時代。但是一畢業,這樣的好日子就結束了,我又回到了我原來的那個小縣城工作。小縣城距離省城不太遠,我也偶爾隨同事的便車去省城淘過舊書,但所去的次數總是有限,所以身上的書癮始終找不到發作的機會,直到遇見孔網。


在孔網上購書的歷史有很多年了,但在孔網上大肆買舊書還是在近兩年的事。其原因應該歸於流動互聯網的興起。剛剛知道有孔網,當時並沒有那麽癡迷,只有自己想看什麽書的時候,才去孔網搜一下。因為流動互聯網的普及,可以隨時隨地透過手機APP登陸孔網,接觸孔網的便利性明顯增加。流動互聯網同時也推動了孔網的成長,店家和攤主不斷增加,孔網上的書源也因此不斷增加,大大增加了孔網的吸重力,以前的書癮又被勾了出來。


我雖然偏愛文史,但是興趣廣泛,什麽事情都想知道一點,這在平時是優點,但在孔網買書時就是災難了。尤其是孔網上的書籍也便宜得很(當然也有少數比外面貴的),有時候稍微感興趣的都會把它買回來。便宜嘛!有的書實在是夠便宜的,便宜得以致於有其他店主認為這是不正當競爭。我想孔網的書價較低有這麽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有一部份店主的貨源足夠便宜,本著薄利多銷的原則,致使書價較低;還有一部份就是這些書上傳的時間太早,後來上傳的書籍又太多,店主也沒有那麽多的精力去修改書價。當然還有一部份是出於銷售策略出發透過提高運費標準變相提高書價外,據說還有故意放漏的。不管怎樣,這對讀者來說卻是福音。這也是淘書的樂趣所在。

有時在孔網淘書最敏感的反而是運費,因為通常運費比單本的書價還貴。買得多了,我就掌握了其中的門道,就是在一家店裏多買幾本,然後再跟店主在運費上商量。店家通常樂意在書價上作些讓步,這樣購買成功的機率都會比較高。但這樣做也比較消耗時間。因為你通常要對這家店鋪的書籍進行徹底的搜尋(我將這稱作「地毯式搜尋」),才能多找幾本自己需要的書。這個過程在舊書店是最有樂趣的,但在孔網上卻是非常痛苦的。因為在實體店擺出來的舊書總是比較有限,而在網店上傳的書籍卻沒有這個限制,買家在孔網的書海裏尋找一番下來,通常累得頭昏眼花。


在網上買新書與在實體店買新書沒多大區別,但是買舊書卻是有很大的不同。在實體店買書,可以親自掂量,撫摸書籍的頁面,仔細審看品相。而在孔網上,只能憑借有限的圖片去揣摸。因為價格低,有的店主也懶得回應買家補發圖片的要求了,有時還不能向店主過多發問,問多了,店主臨時調高書價也是常有的事。因為各種原因,網上購書總不如在實體店真切,由此帶來的驚喜和失望通常要延遲到收貨時才能體會。但是在孔網上買書也有它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在孔網上貨比三家,還可以跟其他網站對比,也可以在百度或豆瓣上看看這些書的簡介或評價,有時還能看到片斷,這樣心裏更有底氣,眼界也開闊了不少。而在實體店,當著店主的面這樣做總有些不合適,主要還是靠平時多做功課。


我在孔網購書大約可分為三個階段,先是按圖索驥,然後是「地毯式搜尋」,最後再到拍賣區競價。在「地毯式搜尋」進行了一段時間後,我無意中進了拍賣區。在拍賣區買書,照樣能夠讓你碰到各種各樣的好書,但卻能免去「地毯式搜尋」的勞累,還能帶來新的刺激。拍賣區是動態更新的,成交價格也通常是不可預知的,有時候還能撿漏,但也有可能拍出比書店區更高的價格。這樣的不可預見性反而令我樂不思返,在裏面大拍特拍。


書籍積累過多,有時就不是樂趣了。首先是空間的問題。書們都是需要地方來存放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也不能都用來放書,更何況現在的房價並不便宜。原來的書架上本來已經擺滿了書,現在又在原來的書籍外圍擺了一排。為節省空間,又將一部份立放的書改為橫放,盡管如此,書籍仍然無法擺放。書滿為患,存放書籍的紙箱進駐了其他房間,客房的床鋪下,兒子的書桌旁,車庫的擱物架……既有礙觀瞻,也使得本來就不太寬敞的房間顯得更小了。

這些書一旦被這樣存放,實際上也等於被冬眠,至少是短暫休克,不知道什麽時候被喚醒。時間一長,有些書自己也不知道放在在哪裏了,甚至有時候都拿不準自己是否有這本書。怎麽辦?我想出了辦法,那就是賣掉一部份書。將一部書籍釋放出來,既減輕我自己的壓力,又讓書們找到新的主人。但是一整理,發現很多書沒有認真讀過,有的甚至連翻都沒翻過。閱讀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在孔網上買書的速度。一年下來能完整讀下來的書廖廖無幾,倒是用在孔網上買書的時間卻十分可觀。這更加深了我的罪惡感。原來買書到底容易,讀書實難。看來在新的一年裏,真正要想少買書,唯一的辦法還是多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