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辭兔迎龍賀歲:從第一中國到第七中國

2024-02-10文化

請點選右上角「關註」,以防失聯,並能優先獲得文章推播。

辭兔迎龍,新的一年是龍年!龍是中華民族的祥瑞之獸,也是中華民族的標誌和象征,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生肖納福剪紙:圖中包含12生肖

值此辭舊迎新之際,明文辨史祝廣大讀者:

龍騰虎躍事業興,

生龍活虎更安康。

龍翔鳳舞福祿壽,

龍馬精神萬年長。

南京夫子廟的神龍

南京秦淮河上的龍燈

中國千萬年來各種文化文明交融,將各種動物圖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別具特色的神龍形象。

東漢王充【論衡】曰:「世俗畫龍之象,馬首蛇尾。」班固【漢書】:「臣以為龍又無角,謂之為蛇又有足,跂跂脈脈善緣壁,是非守宮即蜥蜴。」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載:「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爾雅】提到了鳳凰的形象,關於龍的形象卻未提及。宋人羅願為爾雅所作的補充【爾雅翼】中,卻有「釋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透過曹操之口,概述了龍的特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

宋代畫家董羽則認為龍「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

考古發現的神龍形象

龍,既有現實生物圖騰形象,又誕生於想象之中。自古以來,龍在我們的傳統中一直是祥瑞的象征。透過對「龍」等星象的觀測,中華先人完成了時空定位,踏上數千年不間斷的文明征程。

古人為觀測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黃道一帶的恒星分成二十八個星組,每七宿為一組。其中,「東方蒼龍」包含的七宿,連起來的形狀像一條龍。蒼龍七宿的出沒與降雨相互對應,古人認為是龍掌管著降雨,而降雨又決定著農耕收成,農耕的收成則決定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龍成了農耕社會最主要的「圖騰」。

東方蒼龍星宿圖

青龍星象非常神奇,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春季時從田間地平線升起,就是龍擡頭,夏季位於中天,秋季下墜,冬季隱而不見。如此正好對應周易中的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潛龍勿用。

其中,青龍七宿中的心宿二是「大火星」(不是火星),在東方黎明時出現正好是「春分」,每年夏歷六月出現於正南方,七月後逐漸偏西下沈(故而「七月流火」),在西方不見時正好是「秋分」,是一顆非常重要的節氣指示星。

總之,【易經·乾卦】爻辭中所言的「龍」,即是對青龍七宿一年四時執行情況的闡發。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創造的關於神龍形象的器物數不勝數。各地以龍命名的九龍湖、九龍橋、九龍大道、九龍壁等等隨處可見。

神龍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而成形,正是這種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的交流融合,形成了豐富多彩、創新進取、天人合一、照臨四方的中華文明。

從發明陶器和馴化種植農作物算起,近2萬年來,以珠江流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遼河流域為核心形成了滿天星鬥的中華文化文明圈,這是第一中國。

第一中國的文化文明傳播,形成了輻射東亞的日本、北韓、南韓、蒙古,以及新疆、西藏、台灣、海南,輻射東南亞的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的第二中國。

第二中國的文化文明傳播,形成了輻射中亞的第三中國。代表性的是中亞的昭武九姓。

第三中國的文化文明傳播,形成了輻射西亞、中亞的第四中國,代表性的是波斯文明。

第四中國的文化文明傳播,形成了輻射西亞、中亞、北非、南歐的第五中國,代表性的是阿拉伯帝國大食文明。

第五中國的文化文明傳播,形成了輻射西亞、中亞、北非、南歐、東歐、西歐、北歐的第六中國,代表性的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文明。

第六中國的文化文明傳播,隨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解體,加之西方傳教士直接從中國竊取典籍文化知識,形成了輻射世界的第七中國,即西方文明。

台灣、北韓、南韓、日本、東南亞、澳洲、紐西蘭、太平洋群島、美洲的土著人都是從東亞擴散開去的。其中台灣、北韓、南韓、日本、東南亞受第一中國影響很深,形成了第二中國的文化文明圈。

而澳洲、紐西蘭、太平洋群島、美洲的土著只帶走了原始的中華文化,後被西方人殖民壓迫和種族滅絕,這些地方直接跨越到了第七中國。

正是:青天之道行天下,蒼龍大運照四方!

請點選右上角「關註」,以防失聯,並能優先獲得文章推播,一起辨析發現真實的歷史文化!

本文版權屬於「明文辨史」所有,歡迎分享、轉載或參照,如果轉載或參照請註明來源於「明文辨史」!

請在今日頭條和微信公眾號正選72小時後轉載或參照,否則可能引發平台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