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十一學校上了熱搜,被網友戲稱為「夢中情校」。
開學典禮上,學校邀請奧運羽毛球男雙銀牌得主梁王組合來演講,還邀請了潘展樂、張雨霏等奧運健兒錄影片給新生送祝福,可謂是拉滿了排面。
北京十一學校被譽為公立教育的天花板,重本升學率是93.8%。
如果你覺得學生們都在苦哈哈地埋頭苦讀,互相卷成績,那就大錯特錯了。
他們沒有班主任和固定教室,全都是小班教學,課堂人數不超過25人,擁有最好師資。
對了,他們還可以帶手機上課。
學生想學什麽課程,學校就提供什麽課程,甚至課表都可以自己安排。
一共200多種課外興趣班,像什麽擊劍、射箭、獨木舟、攀巖一些普通人難以接觸的運動,在這裏你也可以盡情地學習。
學校內各種設施齊全的球館、設計驚
其他學校的校服千篇一律,但在這裏,你可以在60套校服裏,按照自己喜歡的風格去搭配。
學校食堂一共有三層。你如果有意願,還可以和校長約飯,跟他聊聊心事,說說自己對學校的建議。
我不禁感慨:喊了多年的素質教育,在這一刻終於具象化了。
有對比,就有傷害。
很多人又開始反思應試教育:人家是上課,我們是坐牢;人家是解放天性,我們是壓抑天性;琴棋書畫,人家是樣樣精通,我們是樣樣不會。
說實話,換成是以前,我也會感到憤慨。
但現在才明白, 素質教育,不是誰都可以擁有的。
這裏面,往大處著眼,是時代的無奈;掰細了講,是一個家庭的無奈。
很贊同一個網友說的話:這些學生的家庭非富即貴。素質教育,是高階層享受的,普通人唯一能走的捷徑,恰恰就是應試教育。
畢竟快樂自由和崇尚個性的教育,是需要金錢和資源加持的。
許多人不是不想,是做不到。
記得之前,有一段關於衡水家長和教育專家的對話。
教育專家說:「你覺得讓孩子在那個監獄似的學校苦讀好呢,還是讓他周遊列國,增長見識好呢?」
衡水家長的回答說:
「教育要人性化,教育要發揮人的個性,這些都是對的。
可如果我考不了 211,考不了 985,我就要在家裏繼續種地,這就是現實。」
話裏話外的辛酸與無奈,讓很多父母都能感同身受,也讓我思緒起伏。
因此有一些話,想跟一些家長、一些孩子聊聊。
01
在一次關於教育現狀的演講中,劉瑜老師說她的孩子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並自我調侃了一番:
「我家孩子以後就開個奶茶店就得了,不行開個煎餅店也行。」
劉瑜老師的觀點似乎站得住腳,可一旦落到大多數家庭,就碰了個稀碎。
有一個讀者就犀利地指出:劉老師,您是清華大學的副教授,您全家都是清北博士,您女兒在清華附小讀書,你竟然說你家孩子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是的,劉瑜老師沒想過一個問題:賣奶茶、賣煎餅,對她家孩子來說一種選擇,但對普通人家孩子來說則是一種命運。
我們以為應試教育和人性化教育,是一左一右的選擇,完全看你想挑哪一個。
其實不是的。
對於大部份父母來說,素質教育門檻太高了,他們只能選擇應試教育,讓孩子闖到更高階層。
美國曾設立了一種公立學校叫KIPP,意思是「知識就是力量」。
剛入學的時候,底層孩子與中產孩子的知識水平差距很大,但慢慢地底層孩子趕了上來。
其原因在於,KIPP推行應試教育,孩子學習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考上大學。
KIPP學校的學習模式,類似衡水中學,校規嚴格,完全實行軍事化管理。
從早上七點半到下午五點,孩子們必須一直待在學校裏,放學後經常寫作業到深夜。
嚴苛的教育模式,帶來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它極大改善了美國教育不公的現狀,讓貧民區的孩子也有了機會在社會上立足,過相對安穩體面的生活。
華坪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曾說過這麽一句話:「人家說刷題對孩子不好,但我們只有用這個辦法,才能讓她們走出大山。」
沒有人不向往量身客製式的教育,可惜的是,不是人人都有這個資本。
我們一定要看見這樣的真相:
無論是專家們鼓吹的個人化教育、快樂教育,還是明星們推崇的貴族教育,都是只適用於屬少數的精英。
一般人家的孩子必須隨大流吃讀書的苦,才能過五關斬六將,擠過獨木橋。
02
有人在深山裏仰望高樓。
有人在高樓上俯瞰世界。
無論是哪種人,其實都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
想說兩個人的故事。
第一個,是巴黎奧運會香港擊劍冠軍江旻憓。
她除了擊劍,她在跆拳道、花滑、芭蕾方面都十分精通,鋼琴更是達到了演奏級別。
另外,她還有一個身份:學霸。本科就讀史丹福大學,碩士在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學。
只是,這樣的孩子同樣有著非同一般的父母。
她媽媽是TVB資深藝人導師,爸爸是著名攝影師,她2歲就被父母帶到加拿大遊學,從小學到中學,讀的都是著名學府。
江旻憓11歲才學習擊劍,之前她一直輾轉於各種興趣班,像溜冰、芭蕾、跆拳道、鋼琴、田徑專案。
江旻憓的父母不停燒錢,不停試錯,不停尋找機會,不停搭建平台,最後托舉孩子到這樣的高度。
第二個,是知乎博主@三兩清風的人生經歷。
她的老家在貴州某山區,一家人靠擺攤賣烤串維持生計。
父親賣了20年的烤肉串,每天早上六點起床進貨,然後動手穿烤串,在寒冬夜裏,連續站上幾個小時,也就只能賺幾個錢。
他對自己摳摳搜搜,饅頭配榨菜是常事,但對女兒的學習卻很大方,要買什麽書籍二話不說地就買了。
父親一直有這樣樸素的觀念: 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在博主讀大學時,有親戚勸她父親,再過一兩年,就把她嫁了,何必浪費這個錢去讀大學呢。
父親沒吭聲。
事後,他找街坊鄰居借了一些錢,又從床底拿出一沓攢了不知攢了多少年的零錢,一齊交給女兒當學費。
後來,當博主畢業後,在武漢考上事業單位時,父親破天荒地多喝了幾兩白酒。
父親喉頭捲動著,欲言又止,最後說:武漢挺好的,以後不要回來了,我們會找時間去看看你。
過了五年後,在武漢落戶的博主,把父母都接了過來。
為什麽說這兩個故事呢?
第一,不管是讓孩子從深山走向高樓,還是讓孩子從高樓走向世界,我們都應該為江旻憓和 @三兩清風 的父母豎起大拇指。
第二,家裏什麽條件,養什麽孩子。千萬不要拿別人的教育觀念去苛責自己、要求自己。
別的家長,有資源、有金錢去給孩子開拓眼界,固然值得羨慕。
你呢,也許是擺攤掙點微薄收入,也許是做著月薪幾千的工作,只能供孩子讀書,負擔不起額外的興趣班、能力班,這會寒磣嗎?
不會的,你已經很偉大了。
03
在【令人心動的offer】裏,有一個實習律師叫黃凱。
其他實習律師都有良好的家世背景,只有他是一個小鎮做題家。
他家境很窮,所在的地方教育很落後。
可在他周圍的孩子紛紛輟學打工時,他選擇繼續讀書。
先是本科考上了醫學專業,後面又花了5年時間努力學習,考上了清華大學的法碩研究生。
而另外一個實習律師汪雨橦,她爸爸是法官,媽媽是小學校長,而爺爺更是法院院長。
有一個網友這樣說道,小鎮做題家努力到最後,也可以跟天之驕子們站在同一個舞台上。
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是參差的,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裏。
他們生在羅馬,一路順風順水;我們生來是牛馬,道道是難關。
慶幸的是,憑借看過的書、刷過的題、學過的知識、讀過的道理,我們也可以與他們在頂峰相見。
作家和菜頭說過這樣的觀點:
「小鎮做題家並不可恥,這個十八線小城市高考優勝者發明的自嘲用語,我倒一直聽出其中的價值。
當一個‘小鎮’孩子意識到高考是目前最公平、最快的人生進階方式,從而全心全意‘做題’,這叫做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善於集中資源打關鍵戰役,這是大本事。」
學會用學歷改變命運,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本事。
主持人白巖松也是一位小鎮做題家。
他從小努力讀書,周末時也會拿著母親的借書卡去圖書館靜靜看上兩個小時的書。
高三沖刺時,白巖松為方便備考將各科書籍釘在一起。
長達數千頁的書冊,常人翻看幾頁便會頭暈,他一看就是一整天,最後考進了北京廣播學院。
在北廣他是最刻苦的學生,下課就泡在圖書館。老師布置的作業,他經常做兩份,選最好的一份交給老師。
多年後,白巖松從中國傳媒大學畢業,成為家喻戶曉的主持人。
把書讀好,是小鎮做題家與命運較量的唯一方式。
堅持下去,你終會看到學習的意義,到那個時候,你也會感謝當初的堅持。
▽
上周,有一個學弟來合肥找我聊事情。
席間,他心灰意冷地說,寒窗十年苦讀都餵了狗,沒混成個人樣了。
我那時不知怎麽安慰他,後面想好了措辭,發了一條資訊給他:
「捆綁父母一生的是田間壟頭,拴住咱們的是寫字樓和格子間,看似很悲哀,但你要明白,這就夠了。
憑借讀書走出上一代人命運的桎梏,就已經是一種成功了。」
點個 贊吧 ,與普通家長、普通孩子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