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閑侃人生「三吃」

2024-01-31文化

翻看80後作家劉汀小說集【人生最焦慮的就是吃些什麽】,書中提到「早飯吃什麽」「午飯吃什麽」「晚飯吃什麽」。劉汀從最基礎的需求「吃飯」出發,綿延出都市生活圖景。

對普通人來說,吃飯可以說是人們的最大的生活哲學,最為基本和常規的社交,都是在飯桌上進行的。「那饑餓的是我們的心,而憂傷的是我們的胃。因此,這並不是一本有關選擇困難癥的書,它在本質上所要問的,仍然是我們如何處理生活問題。」不難發現,書中各篇小說間,情節相互牽扯、交叉,共同鋪展了日常圖景,在城市或漂泊或打拼的人都能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吃飯可以說是人們的最大的生活哲學

一日和友人聊天,說起吃飯的講究「三吃」:第一是和誰吃;第二是在哪裏吃;第三是吃什麽。用英語更簡練:whom-where-what。這三個講究於每個人的順序不同,從不同順序可窺見不同人生。

whom-where-what

人類的基因是在對抗饑餓過程中前進演化而成,但工業革命以來這260年,生產力大幅提高,人類生產的食物遠大於身體需求,而基因不能適應,於是營養過剩成為當下90%疾病的源頭。所以少吃一兩頓飯是利大於弊,上述三條如果都不咋的,我寧願餓一頓,否則我只是像動物一樣為活著而吃。可是,我的順序為什麽是whom- where-what?多數人是把what放在前面。

人類的基因是在對抗饑餓過程中前進演化而成

我相信吃喝是人類共同樂趣,而和誰一起吃是樂趣之冠。和有趣有思想的人一起吃飯,粗茶淡飯也是快樂的;和厭惡的人一起吃飯(這種場景其實每天都在發生),無論吃的是什麽山珍海味,都是痛苦的。

如果大家想到和厭惡的人吃飯的場景,就會同意我把和誰一起吃放在第一選擇。至於第二和第三的排序可能分歧很大。許多朋友會反駁我「在大排檔吃飯,只要好吃,和好朋友一起吃,也是很快樂的」,甚至會有朋友建議我刪掉where。只要有了好的whom和what,where就不重要了,更不用排第二。

我首先要糾正一下,where不是以星級或裝修來簡單定義。Where的定義包括風景、回憶、服務等。比如你和戀人第一次約會的地方,一桌一椅都能帶給你許多美好回憶。比如有的大排檔,老板娘永遠對你那麽熱情,而且還風情萬種,你也會覺得是好地方。

where不是以星級或裝修來簡單定義

於筆者而言,where的優劣標準順序是服務、衛生、風景、位置、回憶。

京畿餐館幾千家,我常吃的不超過10家,就是因為和廚師和服務員熟悉了,服務更好更親切,而且衛生靠譜。餐館衛生與否絕不能看表面,要靠實踐檢驗。即使在星級酒店,如果總是換餐館,難免會碰到讓你拉肚子的地方。當然,我最喜歡吃飯的地方永遠是家裏。

但我把吃什麽排在第三,則可能千夫所指,如果在網上發帖,估計會被網友們的唾沫淹死。What絕對是食客們的首選。多少人為了美食跑遍全世界,多少人為了30分鐘的美食願意排隊幾小時。在我年輕時,吃什麽絕對是最重要的。可是隨著年齡漸長,我不會為了一碗所謂絕味的鹵肉飯或牛肉面排隊,也不會飛去異國尋美食,更不會為了美食接受不喜歡的人的飯局。我現在甚至不願開車超過一個小時去吃大家眾口稱贊的美食。有朋友告訴我北海道那個餐館八角魚如何好吃,我聽了只是呵呵。

多少人為了美食跑遍全世界

當然我要聲明,排序是非常個人化的事,這個排序本身是不同性格不同閱歷的投射,我的排序純屬我個人偏好,許多朋友把吃什麽排第一位,我也完全理解。但我相信很多年過50的朋友們,會慢慢接受我的排序。

吃的排序

說一件「三吃」很開心的事情,一個月前,筆者出行吉林,遊索長春滿州國遺跡之余登上長白山飽覽天池美景。

許是因為在雪山上享用了道士所安排的烤羊架,美味無比,所以回到城市品嘗東北菜居然沒有留下任何味蕾的記憶。

享用了道士所安排的烤羊架

下一站到了更北的黑龍江,終於在哈爾濱吃上了東北菜,而且是在必到的老字號「顧鄉飯店」,還偶遇到了多年未見的老友,真令我樂開懷。

顧鄉飯店擁有70多年歷史,最初在1947年由成子陽所建立,店址選在自康熙年間即存在的「顧鄉屯」內。上世紀50年代,顧鄉屯並入「道裏區」,而顧鄉飯店也改為國營企業,規模頗大。到了90年代,飯店由於原址拆遷而停業,店中夥計學徒各散東西,其中有個廚師叫趙記,因為念念不忘過去的輝煌歲月,於是在2001年重新張掛起「顧鄉飯店」的招牌,把老店的東北經典菜式一道道傳承下來,發揚開去。

顧鄉飯店擁有70多年歷史

飯店外的溫度近零下30度,被凍得面龐發紫者莫以為入座後可以先吃個熱湯。這裏是東北,講究豪邁,哈爾濱又稱「冰城」,要暖身,廚房立馬給你大鍋猛火炒出「地三鮮」。

所謂「三鮮」,也不是什麽海鮮,而是馬鈴薯、茄子、青椒。前二者滾刀切,後者三角切,碩碩大塊,先沾勻幹澱粉油炸,使外亮內熟卻不浸油。另炒煮醬汁,爆蒜後加入蠔油、老抽、鹽、糖,勾個芡,略略淋於三鮮之上。三鮮既脆又糯,幹身亮芡十分入味。

大東北「三鮮」

接著另一道標誌性菜式「鍋包肉」上桌。豬裏脊肉切片,浸沾粘稠度高的太白粉漿,入中高溫油鍋,初炸定型鎖汁,復炸使外脆裏嫩,再倒入醬汁中快炒,上鋪些許蘿蔔絲蔥絲。和地三鮮一樣,醬汁量不能多;不同的是加糖與白醋,或檸檬汁,走開胃的酸甜口路線。

再來兩道菜,一則「殺豬菜」,一則「鐵鍋燉」,東北農村本色盡顯無疑。

「殺豬菜」本是東北地區過年菜,如今也成了招牌特色菜。一大鐵鍋上桌,裏頭燉三絕:五花肉、血腸、酸菜。其中血腸最特別,往腸衣中灌入豬血和去腥的蒜泥,熱燉後凝固滑潤,入口即化,帶有微苦的余韻。

「鐵鍋燉」的鍋小一些,一般燉肥美的鯉魚或草魚(即鯇魚),以花椒料酒香菜催出香辣主味,配香滑豆腐、大白菜、粉條,十分「送飯」,難怪北京很多職場同仁微信提醒不容錯過。一頓吃下來,對東北菜的整體印象是調味恰到好處,並無大甜大鹹,很容易下飯。末了缺個甜品,我信步走出飯店,鄰近買個「馬叠爾冰棍」,在寒夜中和「他鄉的故知」快樂地吃將起來。

「殺豬菜」本是東北地區過年菜

雖然東北的「三鮮」很多人認為土,又缺乏名館佳肴氛圍,但是滿足了筆者的「三吃」要素.......不亦樂乎!

【上元竹枝詞】清代:符曾

桂花香餡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見說馬家滴粉好,

試燈風裏賣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