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我們在春推會現場,看到新質與傳統的碰撞

2024-03-30文化

作者|吳邪 葦箋

「今年地點變遠了,規模小了不少,參會人員看上去也沒以前多了。」在2024年春推會現場,一位電視劇發行人員告訴河豚君。

這是今年首都電視節目春推會舉辦的第二天,河豚君發現, 公開展台僅剩下西嘻、咪咕、完美、華策四家。 當天下午的自主交易環節,近三分之一的商務洽談房間大門緊閉,敲門也無人回應。在商務洽談間,河豚君也很少見到人群聚集狀況,有的是幾位老友在內聊天,有的則是發行人員獨自守候。一位發行人員告訴河豚君,如今已經很少有實際的交易在春推會期間完成,大家更多是在交流資訊。

前有香港國際影視展,後有緊接著召開的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此次春推會顯得沒有往常熱鬧了。去年春推會恢復線下舉辦,還有劇集、短劇和影視投資的三個論壇加上短劇創投路演活動,而今年只剩下一個論壇活動。

但在交易之外,春推會仍然是我們預見未來一年文藝創作風向的重要視窗,尤其是開幕式當天的劇集發展論壇,主題為「以新質生產力推動影視產業高質素發展」,各位學界、業界代表共聚,對嚴肅文學改編、短劇熱以及科技對影視的賦能進行探討。

比如春推會今年第一次在推優評選時設定了「年度值得關註微短劇」獎項,短劇風口正盛,逐漸「上桌」,短劇精品化成為主流機構所鼓勵的趨勢。

去年,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在演講時拿出手機,代替了之前的小本子,還被人解釋為」嘉賓演講的工具都在前進演化叠代了「。到了今年,李京盛再次拿出了小本子,說出的十個關鍵詞中,傳統文化與新質生產力的碰撞激發出新的火花。

打破古裝歷史劇邊界,再掀經典文學改編熱

2019年春推會舉辦期間,解除「限古令」的訊息突然在業內傳開。彼時,春推會現場的古裝劇專案較往年少了許多。近年來,古裝劇中的宮鬥內容減少,更受主流鼓勵的歷史題材和較為安全的甜寵題材大幅增加。

近兩年春推會大家討論的話題中,古裝劇從未缺席。

」影視作品的發力點,我認為是在古裝劇和歷史劇二者的結合上尋求新的形式和內容突破,打破目前人為劃定的內容界限。「李京盛將「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新時代」和「講好中國故事」後的第三個關鍵點,著重談論了未來古裝劇與歷史劇的合流之勢,希望結合兩方長處,」把古裝劇細膩、唯美、精致、流行的藝術特點和歷史劇的厚重、嚴肅、真實、深刻的內容表達合二為一。」

李京盛的發言也為指明了方向: 古裝與歷史正劇的結合將是未來主流 。「要讓古裝劇承載更多的歷史文化內涵,回歸歷史真實事件、人物和細節,而不是全憑虛構和架空;要讓歷史劇具有更強大的市場號召力和藝術表現力,而不能全憑史實的堆積。」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也提到,過往我們常常以歷史正劇與史實相符的程度來劃分高低,」但是不是跟史實符合程度高的劇就一定藝術水平就高呢?未來我們應該打破這種界限「。她以【顯微鏡下的大明之絲絹案】為例,說明可以透過一個小切口,展現非宏觀的技術歷史觀,走進歷史深處,講述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從而反映我們當代人的精神視野並剖析人性。

與當下性的結合不僅是歷史正劇需要努力的方向,經典文學的影視化改編也需要以此為鑒。

「經典文學改編是影視劇的文化養分和文學養分,也讓文學插了一個傳播更快更廣的翅膀「。李京盛認為,經典文學改編未來著力點,是繼續開拓對經典文學的理解,發掘更多文學遺存,讓經典文學與影視作品相互賦能。

2022年,改編自梁曉聲同名長篇小說的【人世間】成為現象級年代劇,嚴肅文學改編就曾成為行業熱議話題。去年,改編自路遙小說【人生】的電視劇【人生之路】,余華的先鋒代表作【河邊的錯誤】等都曾引發「破圈」熱議,到今年年初,【繁花】的熱播再次開啟未來一年的經典文學改編熱潮。

通常來看, 被改編的嚴肅文學主要有三個出處: 一是知名文學獎獲獎作品 ,其中又以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和老舍文學獎的作品和得獎作家最為搶手。去年河豚君在采訪博納董事長於冬時,他就曾以得獎文學作品和各省作協主席為脈絡尋找適合改編電視劇的小說。之前他看中上海作協孫甘露的【千裏江山圖】時,才發現作品還沒出版就已經被新麗買走了。 二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著名作家的作品。三是【人民文學】【小說月報】等主流文學期刊上發表的作品。

未來一年,也有不少經典文學作品改編作品亟待播出:改編自徐則臣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的【北上】導演是姚曉峰,編劇為嚴歌苓,預計今年播出,根據作家陳彥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主角】,根據亦舒兩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承歡記】【玫瑰故事】等。

嚴肅文學的影視化首先要面臨原著的改編之難,【人世間】的編劇王海鸰就曾分享,在改編之前,她曾與原著作者梁曉聲開過三次會,最後一次談及劇本開頭的具體設計,梁設計的橋段「強化了小說劇本本就突出展現的苦難晦澀。正好和我的想法相反,當時我正在挖空心思想辦法讓這部劇明亮起來。」她發覺創作理念無法調和,為讓自己不受幹擾,不再與原作者進行交流,好在後者懂行且寬容,自此不再過問。

「嚴肅文學更多是作者個人對生活經歷的思考和個人情感的抒發,而電視劇是大眾藝術,所以越是嚴肅文學,個人化的痕跡會越重,改編起來就會越難。」王海鸰說。

無論是古裝劇、歷史劇還是經典文學改編,都越來越講求歷史性與當下性的結合,讓歷史中的故事與人物與當代年輕人的情感產生共鳴,傳統文化與新質生產力正在實作新的碰撞。

短劇長劇「爭鋒」,文旅融合成風

如果說嚴肅文學在影視改編的興起,是一種革新式的古為今用以及審美回歸,那麽 短劇的興起,則是河豚君感受到的第二次傳統與新質的碰撞。

今年,短劇首次登上首制協年會推優名單,得到行業主流認可。【反詐風暴】【大媽的世界賀歲篇】【逃出大英博物館】【全資進組】【我回到十七歲的理由】【鎖愛三生】六部微短劇,在近300部作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年度值得關註微短劇」。

23年,可以算是短劇元年 。從業者爭相湧入賽道,作品數量井噴式爆發。不少影視公司自己或以旗下子公司的形式,開始淺嘗短劇業務,看到市場變化後,選擇以投資方身份進入市場的公司也不在少數。集中式的被迫成長,雖然形成了行業規範、產業鏈結構、從業人員平均素質等一系列需要完善的問題,但它也因此有了可調整的方向。

一方面,23年各家平台釋出了種種管制公告,主動治理行業環境。另一方面,短劇的市場表現得到了正視,也獲得了更多的機會。

開幕式上,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二級巡視員韓雲升在談及新質生產力的布局重點時提到,本次將在扶持類別上打破電視與網絡的界限,對電視劇、網絡劇、動畫片、紀錄片、節目等類別分別進行整合最佳化,關註培育網絡微短劇、網絡電影等新型業態。最佳化基金扶持規模整體較往年提升70%。除此之外,支持在京拍攝,在電視劇審查上開辟綠色通道,專註人才建設等也成為建設重點。

在會場, 不少短劇從業者相互交流,短劇投流的房間前門庭若市。 河豚君和不少從業者溝通後,也發現了大家對「短」追求和指向都更明顯。

這樣的行業趨向正在和長劇生態進行碰撞。

「微短劇不僅是單純的短劇了,而是一種大眾審美的選擇。」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直觀地點名了長短碰撞的格局。

「如今的長影片、中影片創作面對著非常大的競爭壓力,如果有短小精悍且能夠獲得高利潤的內容出現,大家為什麽要花那麽多的時間精力去做長影片呢?長劇和短劇的勞動量差距很大,當下正處在一個急速變動的格局當中。」

當然近年來, 集數連年下降成為長劇主流趨勢 。意識到自身短板的長影片,已經在尋找內容平衡點。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戴瑩就表示,愛奇藝將持續開拓劇集市場新樣態,鼓勵【我的阿勒泰】等迷你劇的推出。

另一個值得關註的碰撞,則是在 風口下的內容創作手段。

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的演講【2024年中國電視劇發展十大關鍵詞解析】中,「文旅融合」成為了重要的十分之一。

「文旅融合既是今後電視劇的一條創作路徑,也是電視劇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手段。」

他的態度十分開放。「在文旅融合上,有心栽花也好,無心插柳也罷,都對社會經濟發展有所貢獻。當然,能夠有主觀的創作意圖,那就更好。」

回顧23年一年,因影視劇而走紅的景點、影視拍攝地、傳說故事不在少數。透過劇集內容,大眾對文化、生活的熱愛被強勢激發,又自然地轉化為消費和生產力,促進行業乃至整體經濟向好發展。文旅融合,可以看作在「舊」的內容和創作中,植入新風向,但同時也是內容創作者尋求創新和使用者思維的成果。

我們也期待,未來內容行業會出現更多新舊碰撞,激發更多創作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