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今年端午是兇日!老人說「艾草3不掛」,指哪3不掛?老傳統要遵守

2024-05-25文化

已開啟全網維權,搬運抄襲舉報

談及端午,自然離不開掛艾草,這也是端午習俗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俗話說"五月初五過端陽,門插艾草辟不祥"就是在說掛艾草驅邪避兇的事。

今年端午不僅是"惡日","毒日",還是"兇日",掛艾草這事更不能馬虎。往年隨意掛掛也就罷了,今年可得註意著點兒。據老人們說,今年端午掛艾草有講究,所謂"艾草三不掛",就是指艾草在掛的時候有三個忌諱。

艾草掛的時候不能正著掛,而要倒著掛,即把艾草的根朝上,葉子朝下。俗話說"壯如虎,病如鼠",健壯的艾草自然藥性更足,對應的功效才會更好,而枯萎的艾草失去了本應有的生命力,象征著衰落,豈能用它來祈求健康吉祥?

再者,端午節掛在門上的艾草也算是一家的門面擔當,怎能容忍瘦小殘破之物?

再有就是艾草可以掛單,但不能掛雙。這是因為在傳統陰陽學說裏,萬物皆有陰陽之分,數碼上單為陽,雙為陰。

仔細想想,老人們留下的這"艾草三不掛"的規矩還真是做得一絲不茍,無一不體現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從艾草該怎麽掛到掛幾根,看似簡單的幾個細節,卻透露著陰陽平衡、祥瑞寓意等諸多講究。不得不讓人贊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這一切無不離不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端午雖已成為國家法定假日,但相比起休假,節日的意義或許更值得被重視。在我們享受節日快樂的同時,是否也曾試著去了解節日的來歷,去感悟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

比如端午節,你知道它還有"詩人節"的美稱嗎?這個美稱的由來,正是源自我們耳熟能詳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的【離騷】【九歌】等不朽詩作,至今仍在文學史上熠熠生輝。

誠然,如今提及端午,吃粽子或許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但粽子你可曾吃出過端午的"五行色"?傳說中的五色粽即紅、黃、綠、白、黑五種顏色。

紅粽有健脾暖胃之功,綠粽可清熱解毒,白粽養肺生津,每一種顏色的粽子,都代表著不同的滋補養生功效。就連裹粽子的粽葉,也有清熱解暑,消食除脹的作用。由此可見,端午吃粽子不僅僅是果腹,更多的是一種養生文化。

兩千多年前,屈原【離騷】中寫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千古絮語;一千多年前,杜牧【贈別二首】道出"清風明月不知情,邃巖飛泉空灑淚"的無奈別緒。

詩人用詩來表達家國情懷,人民用節日來懷念詩人。傳承千年的端午,在感懷詩人偉業的同時,更多了幾分珍惜當下,熱愛生活的意味。

今年端午是個"早端午",按照"早端午涼颼颼,晚端午熱死牛"的老話來看,今年夏天或許不會太熱。這雖是個好訊息,但防範夏季水浸災害的工作卻萬萬不可忽視。

與此同時,雖說今年端午是個"兇日",但畢竟不是天災人禍,倒也不必太過惶恐。適當祭拜先祖,思念故人,與家人朋友一起吃粽子、劃龍舟,在享受假日的同時,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才是過好這個端午節的關鍵所在。

縱觀整個端午,從習俗到詩歌,從粽子到龍舟,處處體現著中華兒女對家國情懷的追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種精神,是民族的瑰寶,是文化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