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道德經37章,靜是最上等的磁場,是最高的靈性,是突破困境的法寶

2024-06-20文化

自化:指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變化。

道通常處於「無名」號的狀態,候王若能守住「道」,無為而治,萬物則能自行生息變化。

  •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侯王之道,天其盡之矣。萬物將自化。」宇宙萬物都在默默地按照某種規律自然運作,天地無言,山河無語,侯王守住「虛無」,無為而治,天地會自然運化。
  •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是故至人無為,大聖不作,觀於天地之謂也。」四季輪回遵循著明確的規律,這些規律無需人們去討論。世間萬物各有其內在的生成與執行之理,它們無需被刻意解說。所謂聖人,便是能深入領悟天地間的至美,並通曉萬物內在道理的人
  • 在32章老子說「道恒無名,樸雖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32章中侯王守的是「樸」是自己真實、自然的心性,說的是不要被物欲望所迷惑。37章侯王若能守之,守的是「道」,是「天道」。一個內,一個外。」「樸」是內,遵從於自己的自然心性。「道」是能外化,讓自己的行為歸於「道」這個大系統中,隨「道」而運轉。

    天地萬物自我運轉、自化久後,又會產生各種欲求,「我」用「無名」樸實的自然之性來鎮止、填充,讓心能保全自然天性!不被物化。什麽意思?我能同萬物「和光同塵」,與萬物相通,與萬物相推移,時間久了,如果我不能守住「樸」,「我」的「心神」也會被同化而遺失自己的本真。但是如果我始終保全「自然天性」~闐之以無名之樸,不同流合汙,不容易被外物所傷,所以也就不會有屈辱的事情發生。

    我與萬物的關系要做到和而不同。外能通外物,內心始終保持著自我獨特的心性,比如地球即能繞著太陽公轉,同時又能自轉而不失掉自己。公轉就是外化,自轉是 因為本身有磁場能力,有核心鎮著,所以不會亂變。試想一下,如果地球沒有了地殼核心磁場力,就不可能產生自轉,反而是隨著太陽亂轉,當有一個更強大的磁力吸引,又會隨著那股力量亂飄,也就是當一個人失去自我的定力,是很件很恐怖的事,空易失去了自我。「化而欲作」,外在隨物化久了,也容易失去自已, 所以要有時間不斷的靜心內視,保全「本真」,不失「我」。
    莊子「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與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與之相靡?必與之莫多。」
    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古時候的人,為人處世隨著外物變化而變化,內心安然不動。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現在的人,內心飄逸不定,又沈溺於身外之物,不能隨物變化。
    能跟隨外物變化的,一定是內心有所堅持,內心不見風使舵。這樣的人,不管環境變化還是不變化,始終不影響內心的安定?

    要想清除欲望必須能「靜」,「能靜」 是天地的根本,是天地萬物能自我迴圈的基礎,是自生、自化、自育的本質。

  • 8章「水善利萬物而有靜。」水能順應萬物,隨物形而變化,無固定形態。但它能始終能保持自己特性的原因:能靜,所以有沈澱下來的能力。能「靜」所以有滲透的能力。
  • 15章「孰能濁以靜之徐清?」一杯渾濁的水,只有慢慢靜下來,才能變渾濁為清澈。人心如水,心緒不寧,就像渾濁的水,只有讓它靜下來才能看本質。
  • 16章「治虛極,守靜篤也」守住最大的空虛部份,就是守住最極靜的狀態,以虛靜狀態才能觀萬物的迴圈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無論事物如何發生變化,最終都是要回歸到本來的樣子。「歸根曰靜,靜,是謂復命」能回到根本的是因為「靜」,靜,就能「回歸本性」。而回歸本性就能守住常態、守住本真,守住本真就是保全了自然本性。
  • 26章「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重與輕,重者能驅使輕者;靜與躁,靜者能制衡躁者。「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心靜才能不隨物轉,神才能不隨境遷,人才能專心致誌。心神歸一,才能「道」生。
  • 鬼谷子:「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雖然事物的變化無窮無盡,看似讓人無法掌握,但它們都有各自的歸宿,體現出各自固有的特性。它們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開放,或者封閉;或者松弛,或者緊張。而所有的事物的發生、發展,都必須在靜的狀態下才能有序展開。 如果不能有「靜」心浮氣躁便會有拔苗助長的行為。

    莊子:「聖人能夠靜,能休養生息,就能夠簡單隨和,心平氣和。心平氣和,情緒也就恬淡愉悅了,憂慮也就不會擾亂人心了。邪氣不會侵擾,天性就圓滿,精神就充實。」

    聖人一靜,天下將自靜。天下一靜,萬物自得其生。

    能靜福氣!更是上等的磁場!

    靜,是一種人生境界。靜能安神,靜能致遠,靜能超然。莊子雲:「正則靜,靜則明」。白居易:「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靜,是一種定力,能讓內心安然無恙。人身正清澈,外物無論如何,都不能左右它。

    靜,能讓人突破困境。心靜則能道生,道生則可見本質,本質既解決問題的方法。

    靜,是古人認為的一種領導力。

  • 【管子·法禁】:「絕而定,靜而治,安而尊,舉錯而不變者,聖王之道也。」
  • 清理學家唐鑒海:「最是「靜」字功夫要緊,大程子是三代後聖人,亦是「靜」字功夫足。王文成是「靜」字有功夫,所以他能不動心。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
  • 曾國藩:「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故從容安祥,為處事第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