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山海經】是九鼎的文字說明書,是大禹為彰顯功績下令編撰的典冊

2024-02-14文化

【山海經】原著共22篇約32650字,全書現存18篇,其余篇章內容早已遺失。【山海經】包含著關於上古地理、歷史、神話、天文、動物、植物、醫學、宗教以及人類學、民族學、海洋學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諸多內容,是一部上古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關於【山海經】的成書時間,存在很多分歧。有人認為成書於戰國時期至漢代初期,還給出了【山海經】各章節的具體成書時間。【大荒經】四篇和【海內經】一篇,成書約在戰國初期到中期;【海外經】四篇和【五藏山經】五篇,成書於戰國中期以後;【海內經】四篇,成書約在漢代初期。

【山海經】一書的書名,最早見於司馬遷【史記·大宛傳】:「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這表明司馬遷讀過【山海經】。在司馬遷之前【山海經】這部書應當早就已經有了。

【山海經】總共提及名字帶「帝」的有九人:炎帝,帝俊,帝鴻,黃帝,白帝少昊,帝顓頊,帝堯,帝嚳,帝丹朱,帝舜,書中提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卻沒有稱大禹為帝,這說明【山海經】成書之時應該在禹夏之際,大禹很可能還沒過世,若是成書在夏朝甚至春秋戰國,按說應該稱呼大禹為帝禹。據此推測,【山海經】應該是大禹在成為華夏部落聯盟大首領之後,令手下史官編撰而成的。

西漢劉秀的【上山海經表】中認為【山海經】是上古治水的大禹、伯益。東漢時期的王充、趙曄等也都在其著作中將【山海經】的作者定為伯益,在流傳過程中,經後人增刪修改。

伯益,一作伯翳,也稱大費。因協助禹治水有功,故受舜賜姓嬴,並將姚姓之女許配他為妻。禹死後,禹子啟自繼王位,伯益與啟爭鬥,為啟所殺。

【山海經】雖然只有幾萬字,但在上古時期卻堪稱國家級的大工程,根本不是幾個人幾個部落能完成的。我們知道倉頡造字的傳說,文字始於伏羲時代到黃帝的時代詞匯應該發展的比較豐富了,黃帝作為華夏部落聯盟大首領在戰勝炎帝打敗蚩尤後一統華夏,命令史官倉頡在各部落使用的較為原始的異體字基礎上,發展創造出一種較為規範的、各部落都能辨識使用的文字,這就是倉頡字。五帝時期具體年代不詳,但先秦史料中記載虞夏兩千年,夏朝大概470年,虞朝可能有一千五百年,從黃帝到大禹大概會有兩千年的時間,倉頡字經過兩千年的發展,應該比較完善規範了,有了成書的基礎。

上古時期的幾個華夏部落聯盟大首領中,只有大禹的經歷最豐富,他治水走遍九州,見多識廣積累了豐富的地理知識,當上華夏部落聯盟大首領後大禹下令鑄造九鼎,以彰顯自己的功績,大禹將九州的山川物產鑄在九鼎之上,這在當時是一大盛世,史官怎麽可能不做記錄?大禹讓史官把九州地理物產記錄下來,這也比較合情合理。伯益跟隨大禹治水走遍了九州,眼界開闊博學多才,而且在部落聯盟中很有威望,大禹讓伯益負責這件事,是很有可能的。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還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山海經】全書記載了約四十個邦國,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一百多位歷史人物,四百多個神怪異獸;

【山海經】中記載的礦產包括:金、黃金、赤金、白金、銀、赤銀、銅、赤銅、鐵、磁鐵、錫赤錫、白錫、玉、水玉、白玉、蒼玉、藻玉、白堊、黃堊、青堊等,書中的分類十分細致,這些礦產包括在以下幾個大類裏,即金、銀、銅、鐵、錫、玉、堊土等,全書有三百多個地方出產這些礦物;

山海經記載的藥物多達一百六十余種 (一說一百二十余種),包括植物五十九種、動物 八十三種、礦物四種、可治數十種病,並記載了食、湯服、沐浴、佩帶、塗抹等多種用藥 方法(這實際上也是多種用藥方法的最早 記載),特別是所述藥物中有六十種可用於防病,如防蠱八種、防疫四種、強壯二十五種、避孕兩種(這是中國有關避孕藥物的最早記載)、防獸病一種,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乃至世界的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從書中的內容看,涉及山脈水道、植物草藥、各種礦產、神話或歷史人物,在上古時期,在部落之中如此博學的人只有巫師,但從山海經的內容來看,遠不是幾個巫師幾年、幾十年能完成的,這應該有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而把這些積累收集起來編輯成書,在那個時代完成這樣的巨著,除了官方任何部落或個人都不可能單獨完成。

伯益靠著自己的威望,又在大禹的支持下,發動部落聯盟下屬的幾百上千的部落巫師提供各種資料,又從虞朝史官的典籍中收集各種資訊。虞朝的典籍溯源可達黃帝的史官倉頡,記載的是幾百上千年甚至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各種地理物產傳說,而部落巫師所提供的資料更是包羅萬象,所以【山海經】中的許多記載是荒誕不經的:什麽小人國、黑人國、讙頭國、黑齒國……令人無法相信,而這部記錄山川河海、物產人文的書籍,應該被收藏於夏朝的典籍之中。

由於【山海經】是在大禹在世的時候成書的,出於謙遜或傳統,大禹也不能讓伯益在書中稱呼自己為帝禹,所以就有了書中雖然記錄禹治水的事跡,卻不稱其為帝的現象。

終古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名的史官,夏朝君主夏桀暴虐荒淫,終古因此曾拿出典籍抱著哭泣,後來終古出逃投奔商朝。商朝君主商湯高興地告訴諸侯說:「夏王無道,殘害百姓.逼迫父兄,侮辱功臣,輕慢賢人,拋棄禮義,聽信讒言,眾人都怨恨他,他的掌管典籍的臣子已自行歸順了商朝。這說明夏朝的典籍應該落到了商湯的手裏,而記錄山川地理的【山海經】也跟著夏典落入殷人手中。

【尚書.多士】「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冊,殷革夏命。」你們知道,你們殷的先人,就有記載歷史的文獻典冊,記載了成湯滅夏的事。典冊就是書,說明了早在商初就有了記事的簡冊,也就是說有了書。周革殷命,那些收錄在殷商史官處典籍便落入周的手中,【山海經】也可能因此被收入周天子的皇家圖書館中。

【山海經】是一本上古奇書,其中所記錄的內容,即便是在古人看來亦實屬荒誕不經,所以歷代都將其看做是誌怪類書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山海經】中裏的各種離奇記載都不斷的被證實。

美國學者默茨博士(Henriette Mertz)研究了【山海經】,她像中國古代的旅行者一樣,用雙腳去丈量勘測那些山脈。她的方法是:【山海經】中的中國古人讓你向東,你就向東,讓你走三百裏,你就走三百裏,看看會發現什麽。經過幾次失敗,一英裏一英裏地依經上記過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與山間的距離考察,結果勝利了。查驗出美國中部和西部的洛磯山脈,內華達山脈,喀斯喀特山脈,海岸山脈的太平洋沿岸,與【東山經】記載的四條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動植物、山與山的距離完全吻合……

在山海經中有著「西南隅,有人如炭」這樣的記錄,放眼全球,以中原為座標軸,西南方正是如今的非洲。

【山海經】中還有對小人國的記載:「有小人國曰僬僥之國,幾姓,嘉谷是食」。這段描述以往總被當作是古人腦洞大開的奇妙想象,直到俾格米人(非洲中部矮人)被發現,原來小矮人真的存在。

大荒之中,有人名曰 驩頭。 鯀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 ,生驩頭。驩頭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出自【山海經·大荒南經】。轉譯成白話文:在大荒之中,有一個人叫驩(huān)頭,鯀的妻子是士敬,士敬有個兒子叫炎融,炎融生的驩頭。驩頭的長相是人臉鳥嘴,並且有翅膀,吃的是海裏的魚,憑借的是翅膀行走。很多人都認為驩頭其實說的就是企鵝,企鵝吃海中的魚,行走的時候憑借翅膀,人身鳥頭,確實是很符合企鵝的特征,並且企鵝也是群居動物,特征完全是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