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童年記憶之成都兒歌

2024-07-08文化

童年記憶之成都兒歌

我從出生到1963年上小學以前,童年的大部份時間都是在青蓮巷保姆家度過的,沒有上過幼稚園。

幼年時期的孩童一般都會學一些兒歌,在幼稚園裏面學到的兒歌是比較正式且書面的,而在街上學的兒歌相比起來,就顯得更隨性、口語化。

還記得當時我們院子裏有一個小夥伴得了「氣包卵」(「疝氣」),其他小夥伴們就會唱:「氣包卵,爬門檻,爬不過,哦豁,遭擠破……」

可能是沒有上幼稚園的緣故,養成了喜歡自由的習慣。我常常東走西逛,不光是在青蓮巷裏玩,還會跟著比我年長的小夥伴,一會兒轉到狀元街,一會兒又跑過大馬路到紅照壁。

我的童年時代,沒有電腦,沒有手機,沒有各種各樣的遊戲機,唱兒歌便是一個大家都願意做的事情。可以說,我的童年是在兒歌的陪伴下度過的。

成都的老兒歌內容豐富,許多事情都可以透過兒歌來表達。

小夥伴找東西的時候要唱:「 雞公雞公叫叫,各人找到各人要要。」

小孩子走路,走著走著,鞋帶子脫了,大人不是簡單地說:「你的鞋帶脫了,趕快系起。」而是唱起兒歌來提醒你:「帶帶脫,蛇咬腳,你變烏龜我來捉。」

冬天,有小夥伴戴上了「 氈窩兒帽 」,這是一種用氈子做的帽子,就像個西瓜皮,扣在頭上戴,又叫「瓜耳皮」。我們就會唱:「氈窩兒帽,有砣砣,戴起非熱和;氈窩兒帽,像蓋蓋,戴到好自在。」

遇到前額比較突出的小朋友,我們便會唱:「前啄金,後啄銀,沒得啄啄不精靈。」

而遇到被裹過腳的老婆婆,腳很短,又很尖,走起路來不太穩當,一搖一擺的。我們會唱:「老太婆,尖尖腳,汽車來了跑不脫,撲通一聲跳下河,河裏有個鬼腦殼。」

那個年代崇尚的是艱苦樸素,衣服不能穿得太鮮艷了,遇到哪個女人穿得花哨一點,人們就會唱:「妖精妖怪,偷油炒菜。先炒妖精,後炒妖怪。」

那個時候窮,好多人連香煙都舍不得買,自己裹葉子煙來抽,於是民間便會傳唱:「葉子煙,兩頭尖,掐了兩頭要中間。主人請你吃一桿,吃了就會變神仙。」

人們也會傳唱關於拇指的兒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專吃肚肚門」。那個時候,我始終沒有搞清楚,為啥子老虎要專吃肚肚門,長大了,我才曉得唱的不是「肚肚門」,而是唱的「杜魯門」。

最經典的拇指兒歌是十個手指姆兒都要動起來,先是把左手的大指姆、中指與無名指三個指挨到一起,右手同樣把大指、中指、無名指挨到一起,然後左手的食指撐直放入右手手掌,右手小指撐直放入左手手掌,再把左手小指搭在右手食指上面。基本動作擺好後,便要將左手食指上下擺動,口中唱道:「王婆婆在賣茶」(左手食指代表王婆婆);再後將右手的姆指、中指、無名指三個指姆一開一合,唱道:「三個觀音來吃茶」(這三個指姆兒代表三個觀音),然後把本來在下面的左手的姆指、中指、無名指向前亮相後,唱道:「後花園三匹馬」;用右手食指向上敲敲左手小指唱:「兩個童兒打一打」,又跳動左手食指後唱:「王婆婆罵一罵」;最後讓右手小指亮一下相唱:「隔壁子幺姑兒說閑話。」

我沒有上過幼稚園,我學的兒歌是保姆和小夥伴教的,比較「俗」,但卻是市民耳熟能詳的。我不怎麽會唱幼稚園老師教的兒歌,比如,「 排排坐,吃果果,幼稚園的朋友多……」之類的比較文縐縐的兒歌。

我和小夥伴趴在地上耍,看看螞蟻,都可以打發好久的時間,有時還邊看邊唱學來的兒歌:「螞蟻兒螞蟻兒來來,大官不來小官來,吹吹打打一起來。」

沒有事就看看天上,那個時候沒有什麽高樓大廈,錦江賓館只有九層樓,卻是成都市最高的建築了,在冬去春來的時候,一擡頭就經常可以看到成群的大雁一會兒成一字排列,一會兒又換成人字形的佇列在天上飛,我們就唱:「雁鵝雁鵝扯頸項,一扯扯到東校場。不殺雞來不殺羊,殺根耗子過端陽。」

在街上閑逛的時候,有時候看到一些提勁打鈀、估吃霸賒的人,我們年紀小,不敢惹他們,便會躲在邊邊上悄悄地唱幾句:「他歪讓他歪,歪人惹禍災;他惡讓他惡,惡人沒煞角。」

有時候看到有掰掰兒(瘸子)就唱:「遠看金雞獨立,近看步兵稍息,走路雞公啄米,睡覺長短不齊。」

看到穿得比較講究時尚的人也會唱:「有錢的人,大不同,身上穿的是燈草絨。腳一提,華達尼;手一飄,金手表;眼睛一瞇,收音機;嘴巴一夻 (za讀「咋」 ),金牙巴。」

還有一首印象比較深刻的兒歌。

樓上的客,樓下的客,

聽我老板來交涉:

夜路不走住店歇,謹防前頭遇棒客。

個人東西收撿到,你好我好大家好。

要喝茶,你說話,

摻茶的博士王老大。

要吃飯,你開腔,

回鍋肉炒得噴噴香。

要屙屎,有草紙,

不要扯我篾席子。

要屙尿,有夜壺,

莫要在床上畫地圖。

要走路,你留步,

滑竿送你上成都嘛上成都。

為什麽要說:「不要扯我篾席子呢?」因為那個時候有許多人舍不得花錢買草紙,便用篾席子替代。我在20世紀70年代下農村的時候,農村的很多廁所還準備有篾片。

而那個時候大家都窮,吃不到什麽好東西。如果看見哪個小夥伴躲藏到哪個地方一個人悄悄咪咪地吃點東西,小夥伴們就要唱:「大家吃,大家香,一個人吃了窩瀝打飆槍」 。「窩瀝打飆槍」的意思是拉肚子,拉稀。其實是一種忌妒心理,咒罵人家要拉肚子。偷吃東西的人也有一種炫耀的意思在裏面,要不然你就在你自己屋裏頭悄悄地吃哪個小夥伴會曉得呢?這個心理很微妙,既想在小夥伴面前顯擺,又害怕小夥伴來搶了,自己沒有吃的了。

饑餓的時候就見不得別人家有吃的,那個時候有句罵人的話是:「你龜兒子的吃多球了!」或者簡言之:「脹飽了!」現在大家都是吃得飽飽的,莫得那個再把 「 吃多了 」用來罵人了。

不管過去多少年,那些耳熟能詳的兒歌,我仍記憶猶新。每每哼唱起這些舊時的兒歌時,我總能回憶起那段雖條件艱苦、日子清貧,卻十分幸福、簡單的童年時光。

文:徐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