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為何現在評書沒落了,受眾面比相聲小的多?

2024-04-08文化

評書這種藝術形式,是說書人對聽眾的單向輸出,與觀眾幾乎零互動(當然,現場說書的也有,太少了)。那麽既然是單向輸出,說書人的水平起碼要比聽眾高一些才行,您都是初中學歷沒畢業,跟聽眾們講歷史、講做人的道理、講怪力亂神,不覺得可笑嗎?讖緯之學了解多少,就敢講天命、講輪回,這跟東北地區的跳大神和出馬仙有什麽區別?

以我最喜歡的評書大家單田芳先生為例,單田芳(1934年-2018年)先生,1953年19歲的時候就考入東北工學院(東北大學前身),雖然因病沒有畢業,但是後來拿了畢業於遼寧大學歷史專業的函授學歷(成教)。在那個人均小學文化都沒有的年代,單田芳絕對算高學歷了(我姥爺1930年生人,」高小」學歷都算文化人了),換算到現在,最起碼是個博士畢業吧。再加上本人的努力,以及出身曲藝世家,以及拜師著名說書人李慶海,因此單田芳可以在那個年代向評書觀眾持續輸出。但是放到現在,他的評書裏也是很多的錯誤(口誤不算,就是純粹的錯誤), 以單田芳大師的水準,在如今這個年代說書,能出名的概率也是不大的。 另外,單田芳還有兩個優勢:一,【大明英烈】這套評書,是他家傳的,應該是有版權,別人說不了。二,單田芳涉獵廣泛,【太平洋大海戰】【民國英烈】【九一八風雲】【單田芳自傳】這種評書,還真沒聽別人說過。

」評書四大家」的另一位,田連元先生,他的成就就差一些。田連元(1941年-),只上了5年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文科課程都是自學(連成教都不如,自己能學習多少存疑)。田連元的不管從名氣還是評書的數量都少於單田芳,比較凸顯個性的是他的評書【小八義】。田連元屬於在一般評書賽道(主要說古代故事)裏算是頂級了,敢說明顯高他一頭的應該是沒有。

電視評書田連元可能不是第一人,但是穿西裝說評書的,他絕對是第一。

有了單田芳和田連元在前面擺著(再加個袁闊成),根據「生書熟戲」的原則,後來者想趕上甚至超越基本不可能了。王玥波和郭鶴鳴這種,連個本科學歷都沒有,讓他們跟現在普遍本科學歷的聽眾單向輸出,太難太難了。郭鶴鳴還有部【哈利波特】,算是有創新,王玥波有哪套評書是有濃厚個人特色的?倒是李菁,好歹是個本科學歷,他其實也能說說評書,可惜只有那幾段。

總結,評書作為一種基本是向聽眾單向輸出的曲藝形式,說書人的文化水平如果不明顯高於聽眾,很難得到長時間的持續共鳴,既然你水平都不如聽眾,想讓聽眾買賬,實在太難。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