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名著導讀【經典常談】知識點整理及練習

2024-03-24文化



名著導讀【經典常談】知識點整理及練習

一、作者簡介

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華,號實秋,後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國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二、內容梗概

全書共13篇,按中國古代經、史、子、集分類法的順序,並照傳統的意見將「小學」書放在最前頭,依次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史記】【詩經】等經典著作,並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以此展示 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十三篇可分 兩大部份:前九篇談「小學」和經史, 經典 為主 力求點面結合 ;後四篇論子部和集部, 文體 為中 ,又做到點線結合。 因此,【經典常談】 雖說不是「國學概論」,但只要細讀全書,在深入經典文本的同時,又可以獲得系統的國學常識。

字(工具)——【【說文解字)第一】

經——【(周易)第二)【(尚書)第三】【(詩經)第四】【三<禮)第五】【(春秋)三傳第六(【國語)附)】【四書第七)

史——【【戰國策)第八】-【【史記)【漢書)第九】

子——【諸子第十】

集——【辭賦第十一】【詩第十二】【文第十三】

三、作品特點

作者擯棄一味「尊經」「崇古」的舊習,實事求是地審視傳統文化。全書不誇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讀起來明快利落,不蔓不枝;不「板著臉說話」,也不平鋪直敘,而是以流利暢達的語言娓娓道來。全書見解精辟,文筆優美,通俗流暢,深入淺出,是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典籍的經典指南,也是國學人門書 為了給希望讀些經典的中學生做個精靈,指點閱讀門徑,讓他們面對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不至於茫然無措。

四、分篇簡介

【說文解字】第一

1.【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由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編著的語文工具書著作,是中國 最早的系統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語文辭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2.從經典和別的字書裏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籍文古文。

3.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將九千字分屬五百四十部首。

4.書中每字都有說解,還標註讀音。

5.秦以前:戰國末期,由於文字統一的需要,進而出現了 倉頡造字 的傳說。秦以後:始皇時,文字統一為小篆,又形成隸書。

漢末 時,隸書由橢圓變為扁方,稱作「漢隸」。

魏晉 之際,隸書變為「正書」;晉至唐朝,又稱為「隸書」,稱「漢隸」為「八分書」。

晉代 正書簡化形成「行書」,晉代也稱為「楷書」,宋代又改稱為「真書」。

【周易】第二

本章從【周易】重要組成部份—— 八卦 說起,介紹了:五行八卦和生活密切相關,八卦真正的由來 (筮法),解釋八卦吉兇的辭為爻,卦爻的集合為【周易】,【周易】 怎麽成儒家經典的,【周易】怎麽一步步登頂【六經】之首的,以及【周易】的民間發展。所以在【周易第二】朱先生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對【周易】內容的介紹上,而是追 溯了【周易】的起源,梳理的【周易】的發展,可以說跳出了【周易】,高屋建瓴。

1.蔔官將卦爻辭按著卦爻的順序編輯起來,便成了【周易】這部書。

2.戰國末期,道家、陰陽家學說盛行,儒家受兩派影響,對【周易】的卦爻辭作了種 種新解釋,借著卦爻辭發揚儒家哲學。這種新解釋的內容,便是所謂【易傳】。

3.後世傳說八卦、重卦、【易傳】的創作者都是聖人,【周易】的諸多經傳也都出自 聖人之手,使得【易經】成為儒家的傳道書。在漢代, 成為【六經】之首 。

【尚書】第三

【尚書】是 中國最古的記言的歷史 。

(1)記言大部份照說的話寫下來;

(2)中國的記言文是在記事文之先發展的。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說出的寫下的都可以叫作「辭」。 蔔辭我們稱為「辭」 ,【尚書】的大部份其實也是「辭」。

2.【尚書】內容

(1)【尚書】包括 虞夏商周 四代

(2)大部份是號令,就是向大眾宣布的話,號令多稱為「誓」或「誥」 ,後人便用「誓」「誥」的名字來代表這 一類。平時的號令叫「誥」 ,有關軍事的叫「誓」。

小部份是君臣相告的話。君告臣的話多稱為「命」;臣告君的話卻似乎並無定名,偶然有稱為「謨」,也有記事的,這些辭有的是當代史官所記,有的是後代史官追記。當代史官也許根據親聞,後代史官便只能根據傳聞了。

(3)【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組譯。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因是儒家五經之一,又稱【書經】。通行的【十三經註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本。現存版本中真偽參半。

【詩經】第四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只稱【詩】,儒家列為經典之一,故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到春 秋時期的詩歌305篇,分為 「風」「雅」「頌」 三個部份。「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民歌。計有「周南」「召 南」等十五國風,共 160 篇,其中大部份為周代民歌,是【詩經】中的精華。「雅」是正統的宮廷樂歌,用於宴會 的典禮,共 105 篇,又分為「大雅」「小雅」 。「大雅」31 篇,用於諸侯朝會; 「小雅」74 篇,用於貴賓宴享。 「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其中「周頌」31 篇,「魯頌」4 篇,「商頌」5 篇,現存共 40 篇。

賦、比、興 是【詩經】的三種表現手法,它們與「風」「雅」「頌」(【詩經】根據所配樂曲的性質劃分的三個種類) 合稱【詩經】的「六義」。

三禮第五

三禮—— 【禮記】【周禮】【儀禮】

【禮記】內容:「記」是儒家雜述禮制、禮制變遷的歷史,或禮論之作;所述的禮制有實施的,也有理 想的。【禮記】是一個廣泛的名稱。這些「記」裏包含著【禮古經】的一部份。

發展:【禮記】是儒家雜述禮制、禮制變遷的歷史,或禮論之作。【禮記】是一個廣泛的名稱, 這些「記」裏包含著【禮古經】的一部份。漢代流傳到現在的只有【大戴記】和【小戴記】。後世所稱【禮記】,多半專指【小戴記】大戴是戴德;小戴是戴聖。

【春秋】三傳第六

【春秋】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編年 史。書中雖用魯國紀元,所記的卻是各國的事,所以也是我們第一部通史。

三傳:【左傳】、【公羊傳】、【穀梁傳】

【三傳】就是對【春秋】的解讀,公羊、穀梁兩家全以解經為主 ,左氏卻以敘事為主。 【左傳】漢代傳為魯國左丘明所作。中國古代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

特點就是文筆好。晉範寧評價【左傳】,「左氏艷而富,其失也巫」「其文緩,其旨遠」。

四書第七

【四書】按照普通的順序是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五經】是【易】【書】【詩】【禮】【春秋】 。

【禮記】 裏的【大學】,本是一篇東西,朱子給分成經一章,傳十章,傳是解釋經的。

【中庸】 是孔門傳授心法的書,是子思記下來傳給孟子的。書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長。

【論語】 是孔子弟子們記的,能夠讓讀者學習許多做學問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時習」「闕疑」「好古」「隅反」「擇善」「困學」等,都是可以終身套用的。

【孟子】 據說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孫醜、萬章等共同編定的。

【戰國策】第八

戰國時期諸國關系緊張,戰爭隨時可起,擔負外交的 策士 開始受到重用。

當時各國所重的是威勢,策士所說原不外戰爭和詐謀:但要因人因地進言,廣博的知識和微妙的機智都是不可少的。

漢代劉向在漢初著名說客蒯通整理和潤飾的基礎上,把這些策士的說辭,編成了【戰國策】。

【戰國策】文辭妙絕。把策士鋪陳的偉麗,叱咤的雄豪,都傳達了出來,那些曲折微妙的聲口,也絲絲入扣,千載如生。

【史記】【漢書】第九

【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 紀傳體通史 ,作品中撰寫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馬遷 開始了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余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余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采用這種體裁撰寫。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漢書】【後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 紀傳體斷代史 ,「二十四史」之一。由東漢時期史學家班固 編撰,前後歷時二十余年,於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後唐朝顏師古為之釋註。其中【漢書】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補寫而成,【漢書】天文誌由班昭弟子馬續補寫而成。【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誌】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誌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全書共有八十萬字。

諸子第十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禮崩樂壞,在這個大變動當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這便是諸子之學,大部份可以稱為「哲學」。

諸子 都出於職業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裏貴族的末一級,但到了春秋戰國之際,「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稱。

各學派代表: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莊子,法家韓非子。

漢武帝時「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學統於一尊。

諸子百家

儒家創始人:孔子

思想:他教學生讀各種書、學各種功課之外,更註重人格的修養。他說為人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心,能夠推己及人,這所謂「直」「仁」「忠」「恕」;

其他代表人:孟子,名軻,鄒人。孟子說人性是善的。人都有惻隱心、羞惡心、辭讓心、是非心;這便是仁義禮智等善端,只要能夠加以擴充,便成善人。這些善端,又總稱為「不忍人之心」。聖王本於「不忍人之心」,發為「不忍人之政」便是「仁政」、「王政」。

荀子,名況,趙人。荀子說人性是惡的。性是生之本然,裏面不但沒有善端,還有爭奪放縱等惡端。但是人有相當聰明才力,可以漸漸改善學好;積久了,習慣自然,再加上專一的工夫,可以到聖人的地步。所以善是人為的。

墨家創始人:墨子

思想:「兼愛非攻」

他們有主義。他們雖以幫人打仗為生,卻反對侵略的打仗;他們只幫被侵略的弱小國家做防衛的工作。

道家:

老子和莊子:

老子相傳姓李名耳,楚國隱士。楚人是南方新興的民族,受周文化的影響很少;他們往往有極新的思想。

莊子名周,宋國人,他的思想卻接近楚人。

法家:

韓非子

他們中間有重勢、重術、重法三派,而韓非子集其大成。

他本是南韓的貴族,學於荀子。他采取荀學、老學和辯者的理論,創立他的一家言;他說勢、術、法三者都是「帝王之具」,缺一不可。勢的表現是賞罰:賞罰嚴,才可以推行法和術。因為人性窮竟是惡的。術是君主駕馭臣下的技巧。綜核名實是一個例。君主能夠兼用法、術、勢,就可以一馭萬,以靜制動,無為而治。有法家的學說,從實際政治出來,切於實用。中國後來的政治,大部份是受法家的學說支配的。

陰陽家

漢代所稱的陰陽家便出於方士。古代術數註意於所謂「天人之際」,以為天道人事互相影響。戰國末年有些人更將這種思想推行起來,並加以理論化,使它成為一貫的學說。這就是陰陽家。

代表人物:騶zōu衍。他研究「陰陽訊息」,創為「五德終始」說。「五德」就是五行之德。五行是古代的信仰。騶衍以為五行是五種天然勢力,所謂「德」。每一德,各有盛衰的迴圈。在它當運的時候,天道人事,都受它支配。等到它運盡而衰,為別一德所勝所克,別一德就繼起當運。

辭賦第十一

屈原 是中國歷史裏永被紀念的一個人。【楚辭】中【離騷 】和【九章 】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時所作。

荀子的【賦篇】最早稱「賦」。【賦篇】安排客主,問答成篇,開後來賦家的風氣。

【漢書·藝文誌·詩賦略】分賦為四類。

東漢後班固作 【兩都賦】 ,張衡仿作【二京賦】 ,晉左思作【三都賦】。

詩第十二

從漢樂府寫起,引出樂府詩,然後依次介紹漢獻帝、魏晉交替時期五言詩的發展——介紹晉代詩時著重介紹兩位詩人: 陶淵明、謝靈運 ——齊武帝永明年間的「宮體」詩——唐朝詩歌的發展,重點介紹李白、杜甫、韓愈 ——唐晚期詩歌重點介紹杜牧、李商隱 ——南宋詩重點介紹蘇軾、黃庭堅, 三大詩人:楊萬裏、範大成、陸遊 。

詩的發展

1.樂府

漢武帝立樂府,采集歌謠和樂譜,以備傳習唱奏。這種種樂歌,後來稱為「樂府詩」。

北宋郭茂倩收集漢樂府以下歷代合樂的和不合樂的歌謠,作【樂府詩集】。

漢樂府以敘事為主,社會故事和風俗最多。直到漢末,一般文體都走向整煉一路,而成就最高的是【文選】所錄的【古詩十九首】。

2.五言詩

漢獻帝建安年間,曹氏父子在五言詩上下功夫但真正奠定五言詩基礎的是魏代的阮籍。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詩。

3.晉代詩

漸漸排偶化、典故化,借古人及神仙抒寫自己的懷抱,為後世所宗。融化老、莊的文句,抽象說理,所以鐘嶸說像「道德論。這種詩千篇一律,沒有「我」;但在這種影響下,卻孕育了陶淵明和謝靈運兩個大詩人。

4.宮體詩

齊武帝永明年間(西元四八三—四九三),「聲律說」大盛。

詩文都力求諧調,遠於語言的自然。這時的詩,一面講究用典,一面講究聲律,不免側重技巧的毛病。到了梁簡文帝,又加新變,專詠艷情,稱為「宮體」,詩的境界更狹窄了。這種形式與題材的新變,一直影響到唐初的詩。這時候七言的樂歌漸漸發展。

5.唐詩

唐初七言樂歌漸漸發展,諧調也逐漸完備,成立了律詩絕句,稱為近體:不是諧調的詩,稱為古體:又成立了古近體的七言詩。古體的五言詩也變了格調。初唐時候,大體上還繼續著南朝的風氣,輾轉在艷情的圈子裏。但是就在這時候,沈佺期、宋之問奠定了律詩的體制。

李白更撇開了排偶和諧調,作他的七言樂府。但是真正繼往開來的詩人是杜甫。而杜甫寫「民間的實在痛苦,社會的實在問題,國家的實在狀況,人生的實在希望與恐懼」,更給詩開辟了新世界。晚唐詩向來推李商隱、杜牧為大家。

6.宋詩

宋代的詩專學李商隱;末流只知道典故對偶,真成了詩玩意兒。

王禹偁獨學杜甫,開了新風氣。

歐陽修、梅堯臣接著發現了韓愈,起始了宋詩的散文化。

南宋的三大詩家:楊萬裏為人有氣節;他的詩常常變格調。範成大是個達官。他是個自然詩人,清新中兼有拗峭。陸遊是個愛君愛國的詩人。

文第十三

本章還是以時間為順序,從辭到文,介紹了文的發展歷程,由辭到文,其中包括: 蔔辭、訟辭、春秋戰國辯者的說辭、第一種私家著作【論文】、諸子百家之文、寓言、以【春秋左氏傳】為代表的記事文、第一部由自己系統的史書【史記】、辭賦、佛典的轉譯、群經的義疏、新體」古文「(散文)、語錄、傳奇、話本、八股文。 本章包含內容很多,但是條理清晰,繁而不亂,正如朱自清的學生汪曾祺,所說:「朱先生把好幾百年的紛紜混雜的文學現象捋出了一個頭緒,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一通百通。朱先生把一部文學史真正讀通了。」

主要內容:

1.辭

春秋時期列國外交的言語稱為「辭」或「命」,又合稱為「命」或「辭令」記言記事的辭之外,還有訟辭。戰國時代,遊說之風大盛。所以最重說辭。他們的說辭鋪張局勢,最重辯。

2.【論語】和諸子百家——言文漸漸分離

孔子開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從此也便有了第一種私家的著作【論語】。諸子書大概多是弟子們及後學者所記,著作越來越多,流傳也越來越廣。

【墨子】大約也是弟子們所記。【孟子】據說是孟子晚年和他的弟子公孫醜、萬章等編定的,可也是弟子們記言的體制。由對話而發展為獨白,便是「論」。初期的論,言意渾括,【老子】可為代表;後來的【墨經】,【韓非子·儲說】的經,【管子】的【經言】,都是這體制。再進一步,便是恢張的論,【莊子·齊物論】等篇以及【荀子】【韓非子】、【管子】的一部份,都是的。

還有一種「寓言」,藉著神話或歷史故事來抒論。【莊子】多用神話,【韓非子】多用歷史故事:【莊子】有些神仙家言,【韓非子】是繼承【莊子】的寓言而加以變化。戰國遊士的說辭也好用譬喻。譬喻成了風氣;這開了後來辭賦的路。

這種記言是直接的對話。由對話而發展為獨白,便是「論」

論是進步的體制,但還只以篇為單位,「書」的觀念還沒有。直到【呂氏春秋】,才成了第一部有系統的書。

3.記事文

伴隨著議論文的發展,記事文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左傳】只是記事,【史記】進一步描寫人。

4.辭賦

漢武帝時候,盛行辭賦。「駢文」或「駢體」出於辭賦,句讀整齊,對偶工麗。

5.散文

梁昭明太子在【文選】裏第一次提出「文」的標準用典故、有對偶、諧聲調的抒情作品叫作「文」後來出現兩種新文體,佛典的轉譯與群經的義疏。不過沒有人將這些當作「文」的。「文」只用來稱「沈思翰藻」的作品。北周的蘇綽是首先提倡復古,李謬等紛紛響應,唐初陳子昂提倡改革文體,韓愈繼往開來倡導「古文運動」,宋代稱為「散文」。

6.語錄和傳奇

唐代又有兩種新文體發展。一是語錄,一是「傳奇」,都是佛家的影響。語錄起於禪宗。禪宗是革命的宗派,他們只說法而不著書。他們大膽地將師父們的話參用當時的口語記下來。後來稱這種體制為語錄。

傳奇是有結構的小說。從前只有雜錄或瑣記的小說,有結構的從傳奇起頭。傳奇記述艷情,也記述神怪;但將神怪人情化。這裏面描寫的人生,並非全是設想,大抵還是以親切的觀察作底子。這開了後來佳人才子和鬼狐仙俠等小說的先路。

7.話本

到了宋代,又有「話本」。。這是白話小說的老祖宗。後來能將許多關聯的故事組織起來,分為「章回」了。這是體制上一個大進步。

8.八股文

明代八股文盛行,清桐城派聲名大振。清末,梁啟超先生的「新文體」可算登峰造極。胡適之先生提倡白話文,經過五四運動,白話文暢行。

【課堂練習】

1.請你閱讀【經典常談】的前五章,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

A.【說文解字】是西漢許慎所作,書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還分析偏旁,定出部首,並解釋了書中每個字。

B.商民族用甲骨蔔吉兇,周代有了筮法,作為蔔法的輔助,以蓍草數目的奇偶來斷定吉兇。

C.【尚書】是中國最早的記言的歷史【尚書】經歷了戰亂、流亡更叠,其偽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證實。

D.歌謠可分為徒歌和樂歌,徒歌是隨口唱,樂歌是隨著樂器唱,其中樂歌的節奏更規律化。

【答案】A;【解析】許慎是東漢人。故選A項。

2.某同學讀了【經典常談】後,圍繞整本書做了下面的選項,其中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

A.這本書介紹了眾多經典著作,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情況,展示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書中【詩第十二】論述了從漢武帝時期至宋代詩歌的發展歷程,展現不同時期詩歌的特點和形式。

C.本書著重介紹的史書有【春秋】【戰國策】【史記】【漢書】【論語】等,這些史書涉及紀傳體、編年體等多種體裁。

D.這本書對知識的講解精辟,且通俗流暢,深入淺出,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態度。

【答案】C;【解析】【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並不是史書,C項說法有誤。故選C項。

3.下面關於【諸子第十】的內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教書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有教無類」。

B.荀子說人性是善的,孟子說人性是惡的。

C.莊子以為事物變化的最大公律是物極則反。處世接物,最好先從反面下手。

D.【墨子】裏只講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講。這是他們的「非攻」主義。

【答案】B;【解析】孟子主張人性本善論,仁、義、禮、智就是從性善發端的;荀子的與之相反,是「人性本惡論」,認為人本性「好利而惡害」。他說「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逸」。

4.下面對【經典常談】中相關內容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全書包括【說文解字】【周易】【尚書】【詩經】等經史子集共十三部份內容,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與歷史脈絡,是介紹傳統文化的典範之作。

B.在古代,「詩言誌」中的「誌」總是關聯著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們用這樣的觀點去解讀作品,如孔子評價【關雎】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C.「樂」在古代與「禮」並稱,二者各自獨立,具有教化作用。「樂」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靜氣,互相和愛,這樣自然沒有貪欲、搗亂、欺詐等事情。

D.戰國七雄中「秦」最強大,它與六國對峙中,有人主張六國聯合抗秦,叫作「合縱」,有的主張六國聯合起來親秦,張儀便是屬於連橫派。

【答案】C;【解析】透過【三禮第五】中的「從來禮樂並稱,但樂實在是禮的一部份;樂附屬於禮,用來補助儀文的不足」可知,項中「‘樂’在古代與‘禮’並稱」有誤,二者是各自獨立的。

5.學習【經典常談】後,同學們對於傳統文化經典有了許多新的認識,以下為同學們對於傳統文化經典的論述,請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確的一項( )

A.【春秋】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編年史。書中雖用魯國紀元,所記的卻是各國的事,所以也是我們第一部通史。

B.朱熹最早將【大學】【中庸】【論語】【春秋】編在一起,後來這四部經典被稱為「四書」。

C.劉向編定的【戰國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們所謂的戰國時代,便是【戰國策】記錄的這一段時期。

D.【史記】開創了「紀傳體」的形式;【漢書】「斷代述史」的創新深深影響了後世正史的寫作。

【答案】B;【解析】【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稱為「四書」,而不是【春秋】故選B

6.下面有關【經典常談】的內容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全書共13篇,介紹了【說文解字】【周易】【詩經】【史記】等經典,並概述了諸子百家、辭賦和歷代詩、文的發展脈絡。

B.東漢許慎作了【說文解字】,書中搜集了小篆、籀文和「古文」,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每字都有說解。

C.【易傳】中較有系統的是彖辭和象辭,彖辭斷定一卦的涵義,象辭推演卦和爻的觀念,這裏麪包含著多量的儒家倫理思想和政治哲學。

D.孔安國將從孔子舊宅的中所得的【書】加以整理,發現比當時的通行本篇數要多。此處的【書】後來被稱為【今文尚書】。

【答案】D;【解析】D.「【今文尚書】」有誤,應為:【古文尚書】。故選D。

7.小文根據【經典常談】梳理了「古詩發展史」,其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源頭是歌謠。春秋時,太師們記錄下三百多篇唱詞,遺稱「詩三百」,便是後來的【詩經】。

B.漢武帝立樂府,采集歌謠和樂譜,以備傳唱,這些樂歌,後稱為「樂府詩」。漢樂府以敘事為主。

C.魏晉時期,阮籍擴大詩的範圍,正式成立抒情五言詩。陶淵明是將田園生活寫在詩裏的第一人。

D.唐代諧調發展,律詩絕句稱古體;不諧調的詩,稱近體。李白用詩抒寫時代,杜甫抒寫自己生活。

【答案】D;【解析】D.有誤。唐代諧調發展,律詩絕句稱稱為近體,不諧調的詩稱為古體,杜甫抒寫時代。李白用詩抒寫自己生活。

8.下列關於【經典常談】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話本是「說話」的底本,四大名著都是從話本演化而來的。

B.【論語】是私家著作,它不僅有孔子自己創作的部份,還包含了孔子的弟子們記錄的孔子語錄。

C.「詩言誌」是一句古話;「詩」這個字就是「言」「誌」兩個字合成的。但古代所謂「言誌」和現在所謂「抒情」並不一樣;那「誌」總是關聯著政治或教化的。

D.【楚辭】中【離騷】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時候所作。他還作了【九歌】【天問】【招魂】等,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敘傳。

【答案】C;【解析】A.「四大名著都是從話本演化而來的」表述不正確。結合原文「到了宋代,又有‘話本’。這是白話小說的老祖宗。話本是‘說話’的底本;‘說話’略同後來的‘說書’,也是佛家的影響……話本留存到現在的已經很少,但還足以見出後世的幾部小說名著,如元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明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遊記】,都是從話本演化出來的」可知,【紅樓夢】不是從話本演化而來的;B.「它不僅有孔子自己創作的部份」表述不正確。結合原文「第一種私家著作是【論語】,卻不是孔子自作而是他的弟子們記的他的說話。諸子書大概多是弟子們及後學者所記,自作的極少。【論語】以記言為主,所記的多是很簡單的。孔子主張‘慎言’,痛恨‘巧言’和‘利口’;他向弟子們說話,大概是很質直的,弟子們體念他的意思,也只簡單的記」可知,【論語】沒有孔子自己創作的部份;D.「他還作了【九歌】【天問】【招魂】等,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敘傳」表述不正確。結合「【九章】的各篇原是分立的,大約漢人才合在一起,給了「九章」的名字。這裏面有些是屈原初次被放時作的,有些是二次被放時作的。差不多都是「上以諷諫,下以自慰」;引史事,用譬喻,也和【離騷】一樣。【離騷】裏記著屈原的世系和生辰,這幾篇裏也記著他放逐的時期和地域;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敘傳」可知,【天問】不算是他的自敘傳。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