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培養兒童科學素養,少兒彩繪版【人體簡史】出版

2024-06-06文化

6月1日,由接力出版社和中國科學技術館聯合舉辦的「破解人體奧秘,體驗生命之奇——比爾·布萊森【人體簡史(少兒彩繪版)】新書釋出會」在中國科學技術館舉辦。

簡體中文版【人體簡史(少兒彩繪版)】

【人體簡史(少兒彩繪版)】作者比爾·布萊森為英國皇家學會榮譽院士,曾任英國杜倫大學校長。在長達35年的創作生涯中,他一共創作了20多部作品,內容涉及遊記、科普、人文歷史和語言學等領域。他的代表作【萬物簡史】是一部有關人類科學發展史的科普作品,全球銷量已突破1000萬冊。

比爾·布萊森

【人體簡史(少兒彩繪版)】介紹了身體的構造、生理功能,也介紹了人可能罹患的疾病,以及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內容涵蓋解剖、生理、生長、發育、疾病、衰老、死亡等主題。

新書釋出會上,與會嘉賓就【人體簡史(少兒彩繪版)】的創作緣起、內容編排、行文特色、視覺創意、閱讀價值等方面分享了觀點。

白冰

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介紹,接力出版社是最早引進並出版比爾·布萊森作品的出版機構:「從2005年出版比爾·布萊森的【萬物簡史】到現在,‘萬物簡史’系列銷量已達180萬冊,如果按每本書帶動3個人閱讀計算,‘萬物簡史’系列的讀者已有六七百萬人,而受其影響的讀者更是數以千萬計。」

白冰也在釋出會上強調了閱讀科普圖書對少年兒童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性,他說:「科普圖書可以為孩子提供精神膳食中很重要的營養,閱讀科普圖書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科學觀念、科學探索精神。」

古生物學家、【人體簡史(少兒彩繪版)】譯者苗德歲表示,他在30年前就已經熟悉了比爾·布萊森及其作品,此次決定轉譯這個作品,原因是「梁啟超先生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願意用我有限的精力為青少年多做一些事。而且我本人曾擔任人體解剖學實驗課的講師,在專業上沒有任何壓力。」

在介紹這本書時,苗德歲說,孩子們可以透過一些奇聞逸事了解身體的偉大,比如書中提到的這個例子:一個未成年的女孩,她整個大腦只有右半葉,左半葉的大腦是缺失的,而大腦左半葉是控制語言和閱讀能力的區域。令人感到吃驚的是,這個女孩的閱讀水平居然在一般人的平均水平之上。這就說明在大腦左半葉缺失的情況下,大腦右半葉擔當起了責任,可見大腦的神奇。苗德歲也希望讀者特別是小讀者朋友讀完這本書以後,會對自己的身體好奇起來,看到我們的身體是多麽奇妙和強大,從而學會愛護自己的身體,培養鍛煉身體的習慣。

在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人文學院教授張大慶教授看來,【人體簡史(少兒彩繪版)】是對人體的引人入勝的探索:「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有關身體結構和生理功能的有趣事實,例如肝臟驚人的再生能力,大腦的復雜運作以及人體令人難以置信的細胞結構。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比喻來介紹人體的奧秘和復雜性,例如:一個人若想站立起來的話,需要100塊肌肉工作;閱讀時,需要12塊肌肉移動你的眼睛;在遊戲機控制器上使用你的大拇指時,需要10塊不同的肌肉才能完成。作者還列舉了一些奇妙的數碼來說明人體的奇跡和奧秘:若把人身上所有的DNA連成一條線,可以長達161億千米,這個長度可以從地球延伸到冥王星;有研究曾發現,人的肚臍眼上生活著2300多種細菌,其中一半以上不為科學所知。」

根據「開卷」的相關數據,市面上關於人體的圖書有6000余種之多。那我們應該給孩子們選擇什麽樣的科普圖書呢?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科普時報社社長尹傳紅提出了他的看法。

尹傳紅結合他自身成長經歷和所見所聞,談到了目前學校所欠缺的人體科普和生命教育的意義。他認為,廣義的閱讀分為兩種:一種叫人文閱讀,一種叫科學閱讀。對於前者,比如說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熟悉一些詩詞歌賦,長期以來我們做得不錯;但是對於同樣重要的後者,一直以來我們卻做得不夠。不要因為孩子們遲早會學習數、理、化、天、地、生這些課程,或者會上科學課,就忽略了這一點。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註意引導他們進行科學閱讀,這能幫助他塑造良好的理性思維,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求欲,進而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

現場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越發關註自己的身體健康。我們發現一些疾病在年輕化,青少年的健康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註。尤其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對他們的影響尤其巨大。

【人體簡史(少兒彩繪版)】介紹了與人體消化和飲食相關的內容,而且趣味性很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食品科普創作專業委員會主任單守慶說:「本書在飲食健康方面對孩子們起到了良好的勸說作用。如何做到吃飽飯且吃好飯?書中特意參照了英國兒童健康飲食指南的內容:人每天要吃至少5份水果和蔬菜,要吃富含蛋白質的豌豆、扁豆、肉、蛋等,不要吃太多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等等。」這是少年兒童應對飲食健康問題的重要方法。

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教授李治中指出:「【人體簡史(少兒彩繪版)】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啟蒙,能讓他們接觸到很多平時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東西。比如說,我們都知道眼睛能看到東西,但眼睛的結構是什麽樣的?我們經常說捐獻角膜,大家知道角膜在哪兒嗎?哪一層是角膜,為什麽可以捐獻角膜呢?為什麽別的部位就不需要捐獻或沒法捐獻呢?還有,我們的牙齒為什麽會有蛀牙?為什麽會疼?——因為下面連著神經。那麽牙齒的神經在哪裏?我們拔牙的時候會把神經扯出來嗎?等等。這些都是非常非常好玩的東西。」

李治中說:「眼見不一定為實,因為所有東西都是你的大腦解讀過的,你看到的可能也不是全世界。所以對孩子來說,了解世界的多樣性,了解我們每個人有很多可以溝通的東西,了解怎麽去判斷一個東西是事實還是你的觀點,這個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