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詩仙」李白沒眼花,原來真的會「生紫煙」!

2024-02-29文化

近日,多個網友拍攝到奇妙一幕:陽光照射熏香的煙霧,出現夢幻的紫色。這幕「生紫煙」景象是千多年前「詩仙」李白詩句「 日照香爐生紫煙 」(【望廬山瀑布】)的生動體現。【望廬山瀑布】是小學學生必學必背的古詩之一,詩中關於「生紫煙」的原因,由於涉及較深的傳統文化知識和物理知識,老師教學時往往跳過,甚至有老師解釋應該是白煙,李白可能因為欣賞瀑布太久眼花看成紫色的緣故。

網友實拍「生紫煙」現象(影片截圖,圖源見浮水印)

其實,此詩是李白細心觀察後所寫,詩中「生紫煙」景象不但合乎科學事實,還有深刻的文化內涵。 要解釋這一切,得先從光的傳播說起。

瑞立散射 藍色天空

學過初中物理的人都知道,太陽光透過同種均勻介質時沿直線傳播,反之傳播方向就會發生改變。由此,太陽光進入成分復雜且不均勻的大氣層後,會跟空氣分子、塵埃、氣溶膠等介質相撞,從而產生散射。與直射、反射、折射、繞射等一樣,散射也是一種光學現象。

太陽光在大氣層中的散射分為兩種情況:當它遇到直徑比太陽光波長小的空氣分子時,會進行選擇性散射,其散射強度與波長相關,這種散射叫分子散射;當它遇到直徑比波長大的塵埃、氣溶膠(大氣中懸浮的固態或液態微粒的總稱,如霧、煙、霾)等物質時,一定範圍的光波會全部被散射(即無選擇性散射),這種散射叫米氏散射。

光的散射示意圖(影片截圖)

分子散射裏,散射強度和光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關系。換言之, 光的波長越短,散射越強,反之亦然。 這個規律是二十世紀初英國物理學家瑞立發現的,所以分子散射又叫瑞立散射。

瑞立散射可以讓天空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眾所周知,太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單色光混合而成的復色光。其中波長最長的是紅光,通常約650nm(納米);波長最短的是紫光,通常約400nm(納米),藍光次之,通常為450nm(納米)。由於瑞立散射的影響,太陽光經過大氣層時,其中的紅光由於波長較長,散射較少,因此穿透力更強,通常能夠穿透大氣抵達地面;而紫光和藍光由於波長較短,散射較多,穿透力很弱。秋高氣爽或雨過天晴,大氣中的塵埃和氣溶膠較少,陽光在大氣分子強烈的瑞立散射下,藍光和紫光散射到四周甚至布滿天空,而人眼對藍色更加敏感,對紫色感覺次之,所以天空看起來呈蔚藍色。

太陽光光譜 (圖源:中國科普網)

舉個例子來形象地解釋紅光和藍紫光的瑞立散射。假設身高2.0米的紅光和身高1.5米的藍紫光同時從太空出發,向地球上跑,經過到處都是高約0.5米「石頭」的大氣層時,紅光腿長,可以輕松跳過;紅紫光腿短,只能改變方向跑。由於「石頭」太多,紅紫光要多次改變方向,最終讓人感覺布滿天空。

光的散射強度曲線圖(圖源:中國科普網)

值得一提的是,瑞立散射也被運用到交通指示燈上。用紅光作指示燈,是因為大霧彌漫的天氣裏,紅光可穿透霧氣,更容易被司機或行人看見,從而減少事故的發生。

詩中原由 據實分析

瑞立散射讓天空看起來很藍,這種現象是否與「日照香爐生紫煙」有關呢?

這得結合【望廬山瀑布】所描述的景象來解釋。

詩中的「香爐」是指廬山西北的香爐峰,因峰頂尖而圓,形似巨大的香爐而得名。清晨時分,在金色陽光的照耀下,香爐峰升起陣陣紫霞,如同煙霧一般,甚是美觀。

由此可得出以下三條結論:一是「紫煙」不是煙,而是紫色的光霞,與網友拍攝的熏香紫煙如出一轍;二是當天天氣很好,少雲少霧,空氣中顆粒狀介質少,所以發生的是瑞立散射,如果當天有霧或多雲,空氣中有較多較大的顆粒狀介質,那麽陽光會因米氏散射呈現出白色,詩句也只能是「日照香爐生白煙」;三是由於香爐峰高聳入雲,地形復雜,氣流易形成渦旋或亂流,陽光照進它們時,不斷產生散射,紫煙效果進一步加強,容易被人觀察到。

水墨畫【望廬山瀑布】(圖源:中國風動畫網)

有人會問,既然瑞立散射讓香爐峰上呈現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而人眼更易感受到藍光,那李白為何不寫成「日照香爐生藍煙」呢?答案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很可能是李白觀看瀑布時,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香爐峰上氣流分子的直徑和紫光的波長差不多,所以散射光中紫光最強,散射最多,很易被人看到。二是相對天空而言,香爐峰距離觀察者更近,更易看到紫光。網友近距離拍攝到紫色為主的熏香煙霧,也是這個道理。

傳承文化 情感交融

盡管「日照香爐生紫煙」有合理的科學解釋,也有網友攝影佐證,但很多去過廬山和看過廬山瀑布的人都沒見過「生紫煙」的景象。那為什麽李白要把極難看到的景象寫進詩裏呢?

這得從李白的個性及中華傳統文化說起。李白被譽為「詩仙」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是個修道之人,追求像神仙一樣的生活。這種追求體現在諸多詩歌之中。紫色是道家最推崇的祥瑞之色,成語「紫氣東來」就是明證。相傳,春秋時,函谷關令尹尹喜夜觀天象,見有紫氣從東而來,不久,道家創始人老子(李耳)果然騎著青牛到函谷關。後來,人們便用「紫氣東來」比喻吉祥的征兆,沿用至今;用「紫煙」表示紫色瑞雲之意,比如著名的【遊仙詩】(東晉·郭璞)裏就有「赤松臨上遊,駕鴻乘紫煙」的句子。

老子「紫氣東來」到函谷關(圖源:國畫網)

追求仙道的李白遙望廬山瀑布,見香爐峰頂煙霧繚繞,恍如仙境,詩興大發。對他而言,不管是藍煙、青煙還是其它煙,既然是仙氣,那用「紫煙」自是恰當,更何況他細心觀察後還真看到紫色的煙霞。

由此可知,「日照香爐生紫煙」巧妙借用自然現象來解釋傳統文化,使這一景象成為科學和文學相結合的典範。這也告訴我們,科學不一定是枯燥的,同樣充滿詩意和美感。

才華橫溢的李白不但沒眼花,反而觀察得很仔細,用心地寫進詩裏。一千多年後,透過網友近距離拍攝紫色熏香煙霧的事實,我們不僅更深入理解「日照香爐生紫煙」的本質,還從中感受到科學與藝術的交融之美。

作者:魏德勇

廣東深圳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