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孟子:重義輕利才能成就大事

2024-10-03文化

孟子曾言辭懇切地對梁惠王進言:「從未有過講求仁德卻遺棄自己父母之人,亦未有秉持道義卻輕慢自己君王之人。大王只需將仁義作為根本去講求即可,何必言及利益呢?」這裏所提及的「仁義」,乃是一種涵蓋眾人共同利益的天理道義,而「利」則通常指向私利、利益。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君子不言利似乎已然成為儒家的一種傳統理念。然而,古往今來,崇尚「利」的人卻比比皆是,上至高高在上的帝王將相,下至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其數量之多,難以計數。實際上,對利益的過度追逐,往往會演變為欲望的極度膨脹,如此這般「利欲熏心」,終將使人本末倒置,從而失去那些原本真正具有珍貴價值的東西。

孟子深刻地認為,倘若片面地強調私利,那麽人人都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如此一來,必然會致使社會陷入物欲橫流的困境之中,人們也會紛紛陷入追名逐利的漩渦。唯有大力提倡仁義,才能夠涵蓋眾人的共同利益,進而使社會得以安定和諧。

在當今這個社會,人們普遍崇尚實利主義,但倘若失去了仁義的支撐,那麽其所追求的「利」也必定難以長久。當然,我們絕不可能只談仁義而完全不言利,畢竟這並不符合當下的現實狀況。我們理應既言利又談義,或者說,在利益面前,我們應當時刻提醒自己做到見利思義。

在人生那漫長而又充滿波折的旅途中,我們難免會遭遇各種各樣的沖突與誘惑。在那個關鍵的時刻,我們究竟是堅守心底那固有的「義無反顧」,還是會被利益的洶湧海浪席卷而去呢?這往往僅僅是一念之差。

總有人難以抵擋誘惑的侵襲,從而模糊了義與利的清晰界限。一旦跨出那錯誤的第一步,無盡的欲望便會如同洶湧的潮水一般推動著你不斷向前,讓你深陷其中而無法回頭。試看多少商家「以利為本」,一旦感受過利益帶來的虛榮,便再也不甘於平淡踏實的生活。就如同麥道夫的詐騙案一般,當你說出第一個謊言之後,往後便只能用更多的謊言去竭力掩蓋。但謊言的美麗僅僅是一時的,而留下的卻是一世的嘲笑與唾棄。

世界猶如一面神奇的雙面鏡,一面籠罩著「以利為本」的陰霾,而另一面卻不乏「重義輕利」的光輝。

三國時期,魯肅作為吳中富戶,樂善好施,重義輕利。周瑜在擔任居巢長之時,聽聞魯肅之名,便向其借糧,魯肅毫不猶豫地將家裏一大糧倉慷慨相贈,兩人由此結交為深厚的摯友。後來經周瑜鄭重介紹,魯肅出仕東吳。在周瑜去世之後,魯肅便順理成章地接替周瑜擔任吳國大都督。

在古代,像魯肅一般樂於奉獻的「義士」猶如夜空中的繁星,不勝列舉。而在現今社會,依然有眾多「舍小家,顧大家」之人。被媒體譽為「滇池衛士」的張正祥,是一位純潔質樸的農民。他在被人打成殘廢之後,依舊堅定地堅守心中「義」的信仰,毅然舍棄自身的一切來保衛滇池的美麗,這便是他所執著的「義無反顧」。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義」是凝聚民族精神的核心力量,是對國家大義的堅守與追求;對於一個民族來說,「義」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紐帶,是對民族氣節的尊崇與弘揚;對於一個家庭來講,「義」是維系家庭和睦的堅實基礎,是對親情之愛的珍視與呵護;對於一個人來說,「義」是對人性中美好品質的堅持與追求。「重義輕利」並非意味著要放棄所有,而是在堅定地保持原則之後,再去尋覓更多的美好。它猶如一盞璀璨的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讓我們在利益的迷霧中不至於迷失方向。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裏,我們應當以義為準則,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不忘秉持正義,如此,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充實、更具意義,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