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玉石「跑水」因為它?看不見摸不著!寶石中的「水」有哪些都在這

2024-06-20文化
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水,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除了是生存的剛需外,水和「美」的關系也密不可分:皮膚含水量充足,則皮膚水潤飽滿有彈性。 如果皮膚含水量不足,支撐皮膚的細胞就會「幹癟」,皮膚就會失去光澤,晦暗無光。


不僅對人來說是這樣,對於寶石礦物來說,「水」的存在也同樣至關重要!


一些寶石礦物失水後會變醜:含水的寶石礦物在失去水之後顏色會變得暗淡、透明度受到影響、特殊光學效應消失,總之,含水的礦物在失去水後會變醜。一些寶石礦物失水後硬度會變低:從「耐久性「的角度來看,一些寶石礦物在失水之後硬度隨之降低。


那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水,在寶石礦物中是如何存在的?


哪些寶石礦物中的「水」會不穩定?很多玉石在佩戴過程中出現「跑水」現象,是什麽情況?別急,別急,今天的文章裏都有答案!


寶石礦物中水存在的形態礦物學中,根據礦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它們在晶體結構中的作用,可以把水分成兩個大類:一類是不參加晶格與礦物晶體結構無關的,統稱為「吸附水」。一類是參加礦物晶體結構的水,這類水包括:「結晶水」、「結構水」、「沸石水」、「層間水」。


但因為「沸石水」和「層間水」比較少見,在【系統寶石學】中,主要把水按結構分為三種:吸附水、結晶水、結構水。那麽,同樣是寶石中含有的「水」,它們之間具體有什麽不同呢?


最穩定的「水」:結構水「結構水」是寶石中水最牢固的存在形態,也被稱為「化和水」,也是對寶石影響最大的一種「水」。


「結構水」以離子形式存在於晶體結構中,位置、含量固定,非常穩定,極不易脫水(600-1000度),一旦結構水逸出,玉石結構完全被破壞改變。就好比就是喝到肚子裏已經被你身體吸收的水,成為你體液的一部份,你正常活動的話,是不會吐出來的。


很多性質穩定的寶石礦物中含有的都是「結構水」,比如:碧璽、托帕石、葡萄石、和田玉等。


結晶水「結晶水」以中性水分子存在於礦物中,它起著結構單位的作用,是礦物化學成分的一部份。


「結晶水」一般在晶體結構的大空隙中,含量固定,較不易脫水(200-500度),脫水後結構會改變。類比就是你喝進肚子裏還沒消化的水,如果被一拳打到胃上,也是會吐出來的。


在寶石礦物中,含有「結晶水」的最典型的例子是石膏。


最不穩定的水:吸附水顧名思義,「吸附水」就是在礦物表面、裂隙中的水。這種水不屬於礦物的化學成分,不寫入化學式。


「吸附水」在礦物中含量不穩定,隨溫度和濕度不同而不同(100~110°C就會從礦物中逸出)。並且可以呈現氣態、液態或固態。類比就是你手上拎著一桶水,很容易就脫手扔掉了(脫水)。


所有的寶石礦物都是含有吸附水的,因為吸附水屬於外來物,所以吸附水的失去對寶石礦物本身的物理化學性質不會有任何影響。但對於有些寶石的外觀來說,失去吸附水,視覺上會有很大不同。


失水後的歐泊,圖源網絡最典型的比如歐泊,在100-125度就會脫水,五彩斑斕的變彩效應就會減弱或消失,常溫下過幹的環境中,非洲水歐泊也很容易失水。小課堂:歐泊中的「水」屬於「吸附水」中的一種特殊類別——「膠體水」。水膠凝體(隱晶質或非晶質物質)中所含的膠體水,是膠體礦物的固有特征,計入礦物的化學組成,但其含量變化很大且不固定。它的含量會極大的影響「歐泊」的外觀。


當玉石中含有多種不同形態的「水」很多品種的玉石中,都並不是只含有某一種單一的「水」的存在形式,當玉石中含有不同形態的「水」,會有哪些情況呢?我們來看幾個典型的例子:


綠松石在所有寶石礦物中,綠松石是一種可同時含有「結構水」、「結晶水」、「吸附水」,三種水的礦物。相關文章閱讀:

【綠松石盤玩後出現白點!原因竟然是它?】


含有「結晶水」是大部份普通綠松石的常態。對於高品質綠松來說,含有一定量性質穩定的「結構水」是其「高瓷度」的必要條件。而一些密度低的綠松石,表面有大量孔隙存在,可有吸附水賦存於晶粒孔隙間。在吸飽水分後呈現比較好的狀態,但吸附的水份蒸發後又會恢復到原來顏色淺、重量輕飄、表面無光澤的狀態,這種就是含有吸附水。


需要註意的是,在文化市場的一些攤位上,有些商家會把低瓷度、低密度的「面松」泡在水裏展示售賣。買到這樣的綠松石,首先當場稱重的克重中,很大一部份重量會是綠松石吸附的水份。其次,回家過幾天後,當綠松石表層縫隙中的水份揮發,才能看到它真實的瓷度和顏色,而這個時候的綠松往往比買入時醜了很多(顏色變淺,吸水後的油脂光澤消失)。


岫玉很多資深玩家都聽說過,有些岫玉佩戴一段時間會跑水。實際上,岫玉含有兩種水。


一是晶體結構中的結構水。岫玉是層狀含水鎂矽酸鹽礦物,化學式為(Mg,Fe,Ni)3SiO5(OH)4,氫氧元素以離子形式存在於晶體結構中。只要你不給它加熱到600度以上,人家是很穩定的。


二是岫玉中質地比較粗的那種,葉蛇紋石晶粒排列堆積不緊密,石粒間有大量孔隙存在,可有吸附水賦存於晶粒孔隙間。這種吸附水在150度左右會脫去。


這就是為什麽不是所有岫玉都會「跑水」,只有質素差的岫玉才會「跑水」。質地緊密的岫玉的水頭是因為葉蛇紋石含量高、排列有序、結構致密產生的半透明視覺效果,結構不會輕易變化。而質地疏松的岫玉才會因為容易吸附和脫去晶體顆粒間的吸附水,而輕易變化。


此外有裂隙的岫玉如果經過蠟填充,時間久了或溫度高了,蠟滲透出來,表面也會變得幹巴巴,並且因蠟的老化發黃,玉石表面像變色了一樣。至於年代久遠的岫玉的「跑水」,其實是玉石和環境中的物質產生反應,生成了次生礦物的風化現象。


清·岫玉爵 | 圖源:故宮博物院J先生說:寶石礦物中的「水」,就跟人類皮膚中含有水一樣,看不見摸不著,但對外觀有著極大的影響。結構水的存在對於寶石來說,就像是一個20歲左右的小姑娘的自然皮膚,本質就是水潤飽滿,內核穩定。結晶水的存在對於寶石來說,就像是做了大型醫美專案的女人的皮膚,雖然緊致但是後期維護不當也有打回原形的風險。而吸附水之於寶石,就像是臨時給人擦了水潤的護膚品,短暫的美化人的皮膚狀態。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對手中的珠寶玉石更加了解了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文章,我們下期再見~(註:本文圖源部份來自網絡,侵刪或聯系備註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