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作家韋持謙【大山的呼喚】揭秘余後彥的【朝登福祿山】心香文藝

2024-01-24文化

大山的呼喚

——揭秘余後彥的【朝登福祿山】

朝登福祿嘆山高,

霧卷微風漫半腰。

煙樹有形難探手,

雲湖無岸怎橫橋。

千條地脈來峰小,

萬裏晴川放眼遙。

此際抒懷方仰首,

心聲已震九重霄。

註:福祿山又名葫蘆山,位於三江縣高基鄉沖幹村北面。

余後彥先生在其詩作【朝登福祿山】中展現出對大自然誠摯的敬意和人與大自然極度的共鳴。這首詩作無疑是對祖國壯麗河山的一種別具一格的點贊和多維度濃墨重彩的描繪。

在這首詩中,開頭「朝登福祿嘆山高,霧卷微風漫半腰」兩句,充分體現了作者山情水意的濃烈程度。是什麽「漫半腰」呢?是微風?是山嵐?兩樣都是。其實霧是被微風卷動的,作者倒過來說是霧卷微風,給這座山平添了幾分神秘感。開頭這兩句回應了山名「福祿」的秘境,契合了山名「福祿」的吉祥,扣住了山名「福祿」的彩頭。緊接著的兩句「煙樹有形難探手,雲湖無岸怎橫橋」更進一步地彰顯了大自然的隱秘、神奇與壯美。這兩句詩所鋪開的畫面,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著大自然濃烈而又溫馨的熏陶,領略到大自然的親近、宏大和綺麗。

「千條地脈來峰小,萬裏晴川放眼遙」,作者換一個維度審視大自然的壯麗,再次呈現對自然力量的贊美。特別是「放眼遙」,深深地表達了作者對祖國遼闊大地的摯愛與鐘情。

【朝登福祿山】的末尾,「此際抒懷方仰首,心聲已震九重霄」兩句,達到了情感的巔峰。「此際抒懷方仰首」,這是作者站在壯美的福祿山上,情不自禁的抒懷感慨。這裏的「此際」兩個字,不僅僅指的是時間,更包含了具體的地點,環境,氛圍等所有的外在條件。此情此景中,「方仰首」象征了作者的強烈情感,還有他的思考,他的感慨,以及他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時,「仰首」也象征著作者在面對如此富於誘惑的壯麗景色時,仍然保持著方寸不亂、謙卑不虛和敬畏不減。

接下來的「心聲已震九重霄」句則顯示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震撼。「九重霄」通常是用來象征天空的最高處,所以這裏的「心聲已震九重霄」刻畫了作者澎湃的情感,如同波瀾壯闊的江海,巍峨雄峻的高山,他的贊美之情,已經強烈到打破了空間的束縛,撼動了高空的沈寂。

這兩句詩,是作者登高仰望,情感澎湃的臨摹和寫照,也充分展現了他對祖國壯麗河山熾烈熱愛以及對宏大自然景象的崇拜情懷。作者的情感在這兩句詩中得到了極致的釋放,也進一步加深了讀者對這首詩整體主題、深意的領會和解讀。

在藝術形式上,余後彥先生的【朝登福祿山】設計得巧妙而精致。他熟練地運用了對仗、押韻和平仄等傳統格律詩的規則,使得每句詩的語氣、節奏都高度統一,一展格律之美、音韻之和的藝術功力。全詩閃耀著濃厚的藝術光澤,展現出作者的藝術功底與做詩技巧。作者借助這種精致且豐富的藝術形式,把濃濃的情感和深深的思考表現得淋漓盡致。

綜合來看,余後彥先生的【朝登福祿山】是一首將人與大自然的和諧關系詩意化的作品。它不僅透過獨特而生動的景象描繪,展現出作者對自然的深度理解和無比熱愛,也透過精心布局的藝術形式,傳達出作者對詩歌藝術的至愛追求。這首詩是一首感人的贊美祖國山河之作,是一幅生動的自然風情畫卷,更是一首情感深沈、意境深遠的交響樂曲!

以文會友,推廣交流、相互促進,我在這裏等您

作 者 簡 介

韋持謙

韋持謙 男,壯族,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人,廣西大學在職研究生學歷,中共南寧市委原副秘書長,一個執著的文學愛好者。2013年在漓江出版社出版詞集【心峰采靈】;2016年以後出版過長篇小說,如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情滿都柳江】,新華出版社出版的【懷遠別傳】。另,見諸於文學刊物的還有中篇小說【美國一瞥】,短篇小說【插隊】【別樣童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