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形聲字:何以占到了漢字的八成還多?這樣的格局形成於何時?

2024-04-05文化

應當說,不是象形結構有多大的不好,而是形聲結構的效率實在太高了——而這種高效率的特質,恰恰符合大一統之後,用字人群擴大了不知多少倍的大勢。

我們今天的漢字,形聲字占了絕大的比例,而奠定了甲骨文、金文的基本結構的象形字 「漢字之母」,反倒是不多了 ——徒剩一些一望而知、絲毫不用費腦筋的象形,日、月、井、田之屬——僅此不多的一些,還和它們的古字形幾乎一樣。 何至於此?這樣的格局形成於何時?大約自秦統一天下而詔令書同文之時,已是這樣。 據朱駿聲先生的統計,小篆中的形聲字即已超過了82%還多(也有人說,統計多了,其一部份是轉註字或假借字)。

——即在【說文】的9353個字頭中,形聲達到了7697個。此一格局持續至今。

諸事一統,於斯最盛。

還是那個問題:「何至於此?」換言之,象形字她老人家,究竟差在哪兒了? 應當說,不是象形結構有多大的不好,而是形聲結構的效率實在太高了——而這種高效率的特質,恰恰符合大一統之後,用字人群擴大了不知多少倍的大勢。 即此,形聲字究竟是怎麽個高效法?不妨直接舉例,如「齒」,它在古早之時是象形,畫成了張大的口(下圖一、二)——問題是,若脫離了上下文或沒有足夠的上下文可用,這個齒字很容易認得準嗎?不會混淆嗎?

圖一:齒字本是象形字

圖二:「齒」諸古字

——形聲的方案明顯更好,小篆給加上了表音的「止」,繪聲繪色,以別它字。

「齒」的沿革:逐漸被加上了聲符「止」

至此,什麽叫高效率?合齒字而言之,厥為:既符合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齒」、「止」的發音,是為好讀;又符合口齒之形的核心特征,是為好認;且較之寫作一團的古字形,新形顯而分成義部、聲部兩部份去寫,是為好寫。 但,還是那話,不是象形結構有什麽不好,只是時代變了——過去寫出來,巫史、商王、寵臣等有限的幾個熟人認識就行,但此刻變成了天底下的官吏都要好讀、好認、好寫,以管理空前遼闊的國土、空前眾多的人口……

——當然,與小篆幾乎同時的隸書,效率更高,但背後的歷史推動力是無二致的。

商鞅方升:早在秦始皇之前一百多年,但其字型已明顯見得到後世秦篆(乃至秦隸)的影子。

還須說回「齒」,還有:如它這樣「由象形轉形聲」的例子太多太多了——「龍」也是,「鳳」也是,皆是從甲骨金文階段的「龍鳳之形」變成了「從童省之聲」、「從風聲」;「星」也是,變成了「從生之聲」…… 還記得本文開頭的疑問嗎?問:象形字如何就逐漸不流行了呢?以此「齒」、「龍」、「鳳」、「星」觀之,大約是:其實不是她象形法消失了,而是被逐漸吸收進了更高效的形聲法之中……

「星」字沿革:也是由象形轉形聲

綜上,好讀、好認、好寫三項,此主要就形聲結構最能適應於歷史大勢而言;而從純文字學的角度來說,則形聲結構只需畫出形的大概,輔以聲部——便足以區別於它字,大大簡化了造字工程,擴大了造字量,乃至於隨時應付得來造新字的需求…… 最後啰嗦一句,若仍然以象形為主造字呢?別的不說,僅一部【元素周期表】便不知要費去多少周折、多少力量。

——要之:「繪聲繪色。」漢字者,繪聲繪色,聲中有色,色中有聲,妙不盡言。

寫於回鄉火車上

2024年4月2日星期二

【主要參考文獻】許慎等【說文解字】,郭璞等【爾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說文六書爻列】,姜亮夫【古文字學】,中國文字博物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