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華老祖宗「顧頭不顧腚」?只想治人爽歪歪,沒想到拉仇恨慘兮兮

2024-03-26文化

若從倉頡造字的上古時期開始計時,至封建王朝最後一抹余暉的清王朝壽終正寢的1912年為止,中華文明歷經4600多年的歷史,在世界歷史上實屬罕見。中華文明獨特的悠久、堅韌歷史,為其贏得了眾多掌聲,也為國人植入了眾多自豪感。

那麽中華文明如何歷經數千年、屹立不倒的呢?這源於兩字——治人。

中華老祖宗「治人」很是興奮: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由於中華文明起源極早,早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新石器時期,黃河流域就繁衍出了中華始祖。在面對龐大的哺乳動物,渺小的中華始祖們除了團結一心、開動大腦,別無它法。

故而後續登場的中華老祖宗們在總結這段歷史時,無不為「群體力量、精誠團結」而舉雙手贊成,這導致中華文明朝著高度統一的群體性大踏步邁進。這也就是為何至今很多學者,將中華民族歸為「群體動物」的原因。

既然定下了「群體動物」這一大基調,那麽接下來就是如何治理的問題了。聰明的中華老祖宗們透過觀察羊群、狼群等自然界中群體動物生存習性,「頗得心法」:首先得樹立一個首領,聽其統一號令。他再進行分工,各司其職,如此團體的能量就能最大限度發揮出來了。

若要發揮團體協作能量,站在首領角度,顯然這個群體的每個人都不能有思想,只能有服從。思想只能他一人擁有,他說怎麽做就怎麽做,他說誰有罪誰就有罪,如此方能保證「整齊劃一」的最佳狀態;如若不然,各抒己見、亂哄哄的,必然就是人人厭惡的「一盤散沙」。在這個過程中,誕生出了君主和君主原則。

當然,隨著首領的貪欲越來越強,胃口越來越大,以及被眾星捧月逐漸飄了起來,便認定自己天生高人一等,自己的基因與眾不同,於是便想著「父傳子」,走家天下的傳承模式,便想著追求極端刺激——當皇帝俯瞰九州大地。

所以站在群體首領的角度,中華文明出現的集權、專制便非常「合理」,而且每一任皇帝上台之後,首要考慮得不是盡可能發揮出集體的最大作用,而是維持自己的「絕對權威」,故而一個讓歷代王朝中華老祖宗頗為興奮的話題——治人出現了。

在今人看來,「治人」二字頗不得民心,帶有約束、修理的意思,更有滿滿的不平等的壓迫感。但在古代,「治人」二字卻是讓人趨之若鶩的目標理想,春秋時期誕生的諸子百家,無不是站在統治者角度意淫了一把:假如國君讓我來當,我將這麽「治人」,保證政通人和、上下一心。

如宣稱「民貴君輕」的儒家,在他的經典著作【禮記·冠義】中,就撕掉了「愛民如子」的偽面具,表示在「治人」方面毫不含糊:「故孝悌忠順之行立,而後可以為人;可以為人,而後可以治人。」

也就是說:儒家制定的聽起來很有「德」的「孝悌忠順」禮儀,無不是為君主「治人」服務的。

儒家第二位大佬孟子更是對治人一點不含糊,總結出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定律,導致看不起一線幹活的勞力,認為那是沒有出息的表現。時至今日也是如此,在車間裏幹活的比不上坐辦公桌的,就是「治人」文化影響下的惡果。

中華老祖宗顧頭不顧腚:只想著治人爽歪歪,沒想到拉仇恨慘兮兮

透過以上梳理可知:之所以「治人」文化在中華歷史上地位這麽高,主要原因還是中華老祖宗站在統治者角度提出的治國理念——原本是為了方便統治者號令天下,而後是為了維護統治者權威,最後是為了給統治者造神,制造森嚴的等級制度。

只是讓中華老祖宗「顧頭不顧腚」的是:他們以為只要透過文化上的宣教,就能讓老百姓安於現狀、形如螻蟻,接受統治者貪欲導致的「治人」枷鎖。但正所謂「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治人」,終究是拉仇恨的手段,仇恨攢多了,就要火山噴發。

歷代王朝開國皇帝無不在「治人」上面下足了功夫,比如推崇聖人的禮儀規範,大樹特樹等級制度、天命思想;將自己的兒子兒孫分封全國,以備非常時期拱衛京師;對昔日的大將大開殺戒,以防「功高震主」威脅自己的權威;制造「文字獄」,大搞名諱制度,將讀書人的思想扼殺在搖籃裏……

可是這有用嗎?「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商朝的教訓,中華老祖宗們是一點沒有汲取,還在為自己腦海中獨到的「治人」絕技沾沾自喜。歷代王朝統治者也在為自己跳出王朝更叠率而翹首期盼,結果不過都是南柯一夢:當初「治人」有多爽,仇恨拉得就有多高,王朝滅亡的時候就有多慘。

不論哪一任王朝,建國時期無不大興土木、金鑾殿無不金碧輝煌;將自己祖宗牌位統統擡入太廟,讓祖宗盡享榮光;皇陵無不修得高大恢宏,專人看守,陪葬品無不豐富昂貴……

結果怎麽樣呢?王朝滅亡時養尊處優的皇子皇孫無不落魄淒慘,「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列祖列宗墳墓無不被盜被挖,陪葬品無不洗劫一空,祖宗屍體無不被虐……

這就是「治人」的惡果,也是中華老祖宗「顧頭不顧腚」導致的必然:當初只想著「治人」爽歪歪,沒想到今日拉仇恨「慘兮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