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晚潮|寫生西湖名人之李清照:一代詞宗的人格高峰

2024-07-02文化

潮新聞客戶端 葳蕤陳風

細雨霏霏,湖風徐徐。我站在清波橋頭一片長杉林掩映下的「清照亭」前,凝思良久:八百多年來,歷代的人們何以這般迷戀她,追捧著她?

長杉林掩映下的「清照亭」。2024年6月拍攝。

古清波門。2024年6月拍攝。

回望她走過的72載人生,少女時「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昨夜風疏雨驟,濃睡不消殘酒……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婚後「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南逃至烏江時「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晚年「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她生命的每一段旅程都被其充滿才情的詩意浸染,她的聰慧清新,她的家國情懷,她的膽識風骨,讓後人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超越時空,沁人心脾,感人肺腑,勾住你我魂魄。

「清照亭」。2024年6月拍攝。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在杭州清波門居住長達23年。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李清照畫像。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飛,北宋文學家,進士及第,元祐中為太學博士,以文章受知於蘇軾,是「蘇門後四學士」之一,為人正直,為官清廉。母親王氏,是北宋初年漢國公王準的孫女,也是當朝宰相岐國公王珪的長女。

雖然王氏在她一歲左右時去世,但繼母王氏,同樣是一位通曉琴棋書畫的才女,對李清照視若己出,在照顧生活起居的同時,教她識文斷字。

家中藏書豐富,文化氛圍濃郁,李清照打小就耳濡目染著這一切,思想開明,喜愛讀書,從未受到「女子無才便是德」這類封建禮教的影響,養成了 「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的品格。

有一年清明,穿上姨媽給她做的新衣去踏青,路過書攤時,看到一本【古金石考】愛不釋手,想買又沒這麽多錢,於是決定將新衣當了買下這本書。李清照潛心詩文,學見所長,還在少女時期就寫出了不少有名望的作品。這首【點絳唇·蹴罷秋千】就是在她14歲那年寫下的: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作品描述了少女蕩秋千後,微汗輕濕了衣衫,這時,花園裏闖進來一個陌生人,驚詫中來不及整理衣杉,急忙回避的場景。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這12個字點睛了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末了惟有借「嗅青梅」來掩飾自己,以便偷偷的看他幾眼。

詞章風格明快,節奏輕松,寥寥四十一字,就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情感豐富細膩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謂妙筆生花。這個李清照想看又不好意思看的客人,就是她未來的丈夫——趙明誠。

李清照畫像。

婚後生活,琴瑟和鳴,對於李清照來說自然是幸福甜蜜的,有詞【醜奴兒】為證:「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大意是:夏日傍晚,來了一陣風,下了一場雨,驅散了暑熱,涼爽的天氣使人好不快樂。彈奏好樂器後,對著鏡子給自己化一層淡妝。這給誰看呢?自然是不言自明。進而,絳紅透明的絲質睡衣、若隱若現的雪白肌膚以及所散發的成熟女性幽香,如此這般的魅力描寫,這在李清照其它詞章中是不多見的。

這一番鋪墊後,最想給心愛之人說的是:今夜的沙帳枕席真涼爽,我們趕快相擁而眠吧。詞意生動大膽、率直天真。李清照就這樣,坦坦蕩蕩,將自己的幸福甜蜜盡數訴於筆端,並不懼人言。她就要活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

詞中選用「笙簧」一詞,源自【世賓·作篇】「女媧作笙簧」神話,它根植於先民生殖崇拜的文化土壤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寥寥數語的【醜奴兒】,足見李清照紮實的古文功底,用詞之巧妙。

一首好的詩詞,蘊含著無比豐富的思想情感,能收獲「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效。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本以為,時光靜好,與君同;繁花落盡,與君老。李清照曾想此生牽著夫君的手,相伴前行,直到天荒地老;不曾想,我們能改變自己,卻不能左右天下大勢。

李清照畫像。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南宋建炎元年。

這一年,由宋太祖趙匡胤建立的北宋帝國,歷經166年的風華之後被金兵入侵而滅亡。此時的李清照也只有隨北宋朝廷一路南逃,極為心痛的是經過精挑細選的15車文物,在南下途中,陸續遺失大半。與丈夫趙明誠在江寧會合後,準備一並前往江西。誰料趙明誠因背井離鄉、四處逃難而抑郁成疾,不久便病死在今天的南京。

獨自一人漂泊的李清照,依然心系家國。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南宋朝廷指派簽書樞密院事韓肖胄和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金國,去慰問被囚於北方的徽、欽二帝,李清照特作詩為韓、胡二公送行:「欲將血淚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表達了詩人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對家國命運的深切關懷。

山河破碎、黎民塗炭。李清照先後投親不順,孤身一人帶著他們夫妻倆集數十年時間收藏的兩千多卷碑刻金石的拓本和摹本、兩萬余件古籍圖書,既不能落入金國人之手,更不能讓其毀於戰火,這對於李清照而言,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待時局稍有穩定,李清照身帶珍稀文物的訊息不脛而走。在眾多貪欲之徒中,有一個人格外體貼周全,欲與其結秦晉之好。此人叫張汝舟,浙江歸安(位於今浙江湖州)人,早年為池陽軍中小吏,北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進士,紹興元年,官右承務郎、監諸軍審計司官吏。

當時,在多方因素的促使下,李清照頂著世俗壓力決定改嫁。結婚後,張汝舟發現李清照的大部份文物古籍已經遺失,剩下的又被視若生命,不肯相讓。於是,立馬原形畢露,時常對妻子拳腳相加。嬌寵了半生的李清照哪能夠忍受這般屈辱?她要休夫。

李清照畫像。

「清照亭」周邊環境。2024年6月拍攝。

宋朝律令規定:女子休夫,無論對錯,得坐兩年牢;且妻子提出離婚,須有男方先寫出休書,離婚方能生效。

李清照發現自己嫁錯人後,她寧願入獄、蒙受世人的非議,也決定不再維系這段失敗的婚姻。為了能夠順利與張汝舟離婚,李清照透過調查發現其欺上瞞下、騙取官職的事。根據宋朝的科舉制度,屢次未中的舉子可以透過「特奏名」來獲得相應的官職。而張汝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謊報自己的應試次數來實作個人目的,這屬欺君之罪,將其一並告發。結果,張汝舟被革去官職,發配廣西柳州。李清照進牢房後,由於親朋好友奔走搭救,9天後重獲自由。

「清照亭」一側荷池。2024年6月拍攝。

記得有位哲人說過:「風雨磨難只是一種考驗,不要把它想成是一種懲罰。如果在坎坷中沒有埋怨,那坎坷就會成就你生命的精彩;如果在坎坷中埋怨仇恨,那坎坷真的對你來說是一種懲罰。」

李清照能經受住這接蹤而來的考驗,走完她的人生之路嗎?

李清照從幸福美滿的前半生,急轉直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和苦難,但她沒有被打倒,風雨磨難中,她從未放棄對於生活的信念。【聲聲慢】是其晚年的名作,歷來為人們所稱道,尤其作者那哀婉淒苦之情,不知曾感動過多少人:

「清照亭」一側草坪。2024年6月拍攝。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清照亭」內【聲聲慢】詞。2024年6月拍攝。

詞篇開頭連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14個疊字,以自然樸素、不見鑿痕見長,體現出新奇的藝術創造力,可謂開中國詞章之先河。

尤其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心理刻畫,不追求華麗詞藻,把白描手法用到了極致。再是註重運用音律聲調來表達起伏變化的思想情感,提煉富有表現力的尋常語度八音律,把人物內在的心理變化過程予以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來,將美感細膩地體現在一首詞的各個方面。

這些正是李清照詞語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李清照詞被後人吟詠不衰的主要原因。

「清照亭」內【聲聲慢】詞。2024年6月拍攝。

藝術的完美足以烘托作為「一代詞宗」在文學造詣上的奪目光彩,卻替代不了歷史上的一次次拷問:李清照尋尋覓覓的究竟是什麽呢?縱觀其半生幸福半生淒涼的人生,她不僅用一生的恩怨情仇譜寫了一段傳奇,也用自己的心聲與實際行動回答了歷代人們的關切。

首先是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她不願看到山河破碎,不願「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在這一關乎民族大義的問題上,她與同時代的嶽飛、陸遊以及稍晚些的辛棄疾是有共通點的,但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社會裏,她甚至連與他們交往交集的機會都沒有,這「愁」的滋味只能她獨自嘗。

其次是終身的愛情與幸福。

這些人生美好的東西她都曾有過,但轉眼破碎了,她也嘗試著努力著尋找真愛,但破碎得更慘,以至鋃鐺入獄,還被以「不終晚節」載入史書傳遍市井,這些她又能爭辯什麽呢?這「愁」滋味只能她獨自嘗。

再是自身的價值何在。

趙明誠去世後,她以非凡的才華與勤奮,單獨在學術上完成了【金石錄】巨著,但這部浩瀚兩千卷的金石學專著,其影響力比不上李清照短短的一篇【金石錄後序】(正文共15,948字),原因在於後序詳盡曲折地描述了這些金石文物從無到有,最後又從有到無的劫難過程, 還原了一出金石文物「皆為煨燼」的真實悲劇。

千百年後,人們讀它 「備極淒慘,至今讀之,尤覺怦怦」,藝術感染力之深可見一斑。但是,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裏,連愛國詩人陸遊也認為「才藻非女子事」,淒涼的咀嚼還是離不開一個「愁」字。

2024年6月拍攝。

2024年6月拍攝。

柳浪聞鶯公園正門。2024年6月拍攝。

雨歇了,我依舊佇立在「清照亭」前,看著正壁上滿屏燒錄的【聲聲慢】,心想著,晚年的易安居士,在西湖邊生活了23年之久,滿腹經綸的她為何對於近在咫尺的西湖,沒留下片言只語?

對此,人們做過各種假設與猜想。

現代詞人夏承燾(1900年2月10日—1986年5月1日)留下一句:「過眼西湖無一句,易安心事嶽王知。」其實,易安居士的心事只有她自己懂。雖然,他倆處在同一時代,但人與人的相識是要有機緣的。

李清照比嶽飛年長19歲,這個年齡差在古代足可以做母親了。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出生時,李清照已過起初為人婦的生活。至1126年,金兵入侵,嶽母刺字,之後,嶽飛一直在戰場上奮勇廝殺,1127年發生靖康之變,北宋滅亡。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嶽飛,享年39歲,李清照又比嶽飛晚去世13年。一武一文的他們,處在亂世之中何來交集交流的機會,易安居士的心事嶽元帥又怎能知道?

當然,我們不能以現在的思維邏輯去揣摩和衡量古人,事事都弄清楚了又何來天下之迷呢?凡事留一點懸念,也好。

何況是歷史。

米芾體「清照亭」。2024年6月拍攝。

「清照亭」。2024年6月拍攝。

「清照亭」入口。2024年6月拍攝。

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清照亭」三字,用的是米芾體,故落款為「集米芾字」,當年建造這座亭子的設計者是用心了。米芾與其長子米友仁都是北宋著名書畫家,有「大米小米」之稱,有時也稱「二米」。李清照趙明誠夫婦因搜集金石字畫,與米家有了淵源。欲知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圖片除署日期外來自網絡)

2024年6月26日

草於西溪雲心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