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開始向內求,
你就已經拿回了生活的主控權。
心理學家榮格說:
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
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第二次是為自己活。而第二次的生命,常常是從開悟以後開始的。
很多人從一出生,就一直延續著第一次生命。
被裹挾在世俗的洪流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追求什麽。
直到撞了很多南墻,碰了很多壁,才知道人生最難的修行,其實是向內求。
正所謂,
靜觀己心,內求諸己。
想要走出內心的困頓,就得學會把目光內收。
遇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人才能覺醒自我的意識,擺脫平庸的宿命。
1
一味向外索取,只會讓人迷失
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作者史蒂芬·柯維提出了「關註圈」與「影響圈」的概念。
在人一生遇見的事件中,影響圈代表著自己可以改變的範圍。
但關註圈的焦點是關乎別人,自己無論如何也控制不了的。
你若總是向外求,期待別人成全自己,那你越在意,精力就越被消耗在無意義的地方。
得不到反饋,你就越會焦慮,陷入自我懷疑的怪圈裏。
自媒體人@崔燦講過自己下屬的故事。
她剛開始做公司,招進來一個十分優秀的員工。
剛開始這個員工表現很不錯,崔燦就想著讓他多積累經驗,之後提拔他當小領導。
可沒過多久,這個員工開始懈怠,工作也做得差強人意。
崔燦問他,是否遇到了難題?
可每次對方都搪塞過去,事後狀態依舊頹靡。
崔燦不願放棄他,經過一番調查,終於從其他員工口中查到了一些端倪。
原來,這個員工自從發現自己活多錢少後,思想就開始偏離。
他認為老板就是針對自己,故意給他制造難題。
卻又因為不敢提意見,自己越發內耗,工作效率一落千丈。
看到別的同事輕輕松松完成了任務,又惱恨他們不幫助自己。
在這種矛盾的狀態中,他再也無心工作,淹沒在了怨氣的苦海裏。
崔燦見狀,只能默默收起了給他準備的任命通知。
這個員工就這樣錯過了飛黃騰達的機會,職業生涯也止步在平庸的位置。
明代呂坤的【呻吟語】中有一句話:
「射之不中也,弓無罪,矢無罪,鵠無罪;書之弗工也,筆無罪,墨無罪,紙無罪。」
是說如果一個人射不中目標,不是弓箭的錯,字寫得不好,也不是紙筆的錯。
為何?
因為掌弓的人是你,握筆的人也是你,你做不好,又怎麽能怪別人呢?
人生說到底,都是要靠自己蹚出一條路。
期待別人幫你,只會增加你失望的概率。
越是向外索求,你的生命也越會陷入閉塞的困境裏。
2
把目光轉向自己,人才能逐漸醒悟
【躍上高階職場】中有這樣一段訪談。
主持人崔璀問,當你們感覺生活不太順利時,會選擇做什麽呢?
嘉賓八月說:「如果你精力有限,就只做自己最在意的事。你心情變好了,能量也會上升,生活就會進入正迴圈。」
人生所有的際遇,其實都是有因果的。
當命運把我們推到懸崖,怨天尤人只會加重我們的苦難。
從自身出發,用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人才能劃破眼前的迷障,從此轉運改命。
有這麽一個年輕人,從事保險行業,他每天拼命工作,業績卻低得可憐。
最窮的時候,他被房東趕出來,只能在公園的長凳上睡了兩個多月。
有一次他去寺廟推銷,滔滔不覺地講了半個小時,可僧人卻毫不留情地說:
「聽完你的介紹,絲毫沒有引起我投保的興趣。」
年輕人備受打擊,覺得老天在刁難自己,內心的恥辱感也達到了極點。
回到家,他仍然不能釋懷,不斷回想著失敗的經歷。
不過這次他開始反思:
工作之所以做的不行,不一定是環境的問題,也可能是自己身上存在很多看不到的毛病。
於是,他嘗試著每月請同事吃飯,只為讓他們指出自己的缺點。
沒想到這飯局變成了批判會,年輕人也終於醒悟,原來在別人眼中自己如此糟糕:
你個性太急躁了,沈不住氣。
你脾氣不好,常常自以為是,你應該要多聽聽別人的建議。
你總是板著臉,太嚴肅了,笑起來也跟假的一樣……
年輕人一邊聽,一邊把逆耳之言記下來,以便隨時反省,更正缺點。
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親和,他還總結出39種含義不同的微笑,每天對著鏡子一遍遍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年輕人逐漸被人熟知,並且連續15年拿到了全國銷售第一的好成績。
他就是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推銷員」的原一平。
宋朝詞人李呂在【感興】中寫道:「古來大手猶如此,只合將心向內求。」
生而為人,我們會遇到太多讓人失望和無助的事。
有些人一經挫折就怨天怨地,一不順心就滿腹牢騷。
總是向外歸因,人就只能在苦海掙紮,深陷在底層牢籠裏。
真正通透的人,明白只有自己才能做自己的擺渡人。
他們從不質問生活,而是靠自己解決難題。
審視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陷。
在一遍遍內求自我的過程中,人才能突破局限,不斷向上成長。
3
凡事向內求,你自會迎來開掛人生
楊天真曾在【奇葩說】中說過一段話。
「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是一個月薪2500塊的普通員工,當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就開始了我開掛的人生。
就是我所有的時間都只想花在自己身上,學會了向內求,人才能高速成長。」
當你開始把註意力內收,把時間都留給自己。
你才能在這個過程中逐步開竅,進而掌控自己的人生。
那麽如何內求自我呢?
洞見君給大家幾個小建議:
1. 不再抱怨生活的難題,養好自己的情緒。
曾看過羅振宇的一則采訪。
當被主持人問及:「你有什麽難以接受的事嗎?」
羅振宇笑著回答:「我現在的人生沒有情緒,只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普通人遇到不如意,也許會歇斯底裏。
但在高手的眼中,從沒有所謂的絕境,他們也不會讓情緒支配自己。
戒掉抱怨,從結果去分析。
改進自己能做的,接受自己不能改變的。
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你才能從此開竅,迎來命運的轉機。
2. 不再追求外界的認可,掌控自己的人生。
從小到大,你有沒有經歷過類似的事?
為了博得父母一笑,你默默扼殺了自己的喜好;
為了融入一些朋友,你把學習的時間用來社交;
為了得到領導的認可,你整日忙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
心理學家黃維仁曾說:
特別在意別人評價的人,就像自願當別人的傀儡。別人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就操縱了他的喜怒哀樂。
不想再為別人而活,就得把目光從外界收回來。
去探尋自己內心的需求,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只有學會了向內求索,你才能逐步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3. 不再迷戀喧囂的熱鬧,享受內心的豐盈。
叔本華曾說:「無聊真正的來源,是內在的空虛。」
就好比寂寞時,人會想要加入熱鬧。
內心匱乏時,人也不得不從外界尋找刺激。
可心的空洞,是任何外界的東西都無法填滿的。
唯有真正接納孤獨,你才能在繁碌的塵世裏,享受肆意人生。
很認同作家陸蘇的一句話,
一個人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安靜而豐盛。
當你把生命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你就不會再迷戀喧囂的熱鬧;
當你的內心足夠富足,哪怕你只有一個人,也能活出豐富多彩的人生。
▽
王陽明寫過這樣一首詩:
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
卻笑前人錯顛倒,枝枝葉葉外頭尋。
人從一出生,其實就手握著自己命運的羅盤。
可有些人太依賴外界,一輩子都在跟著別人浮沈,一輩子都活得稀裏糊塗。
真正清醒的人,從來不在意別人,而是把註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不斷向內探索,不斷完善自我,最終走出生命的迷局。